
鹤山爱心工场为我市贫困户提供了就业增收的机会。
“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3月6日,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出了脱贫攻坚战的总攻新号令。
习近平总书记6000多字的重要讲话是一份再动员、再部署的行动指南,也是一份全景式、立体化的回顾梳理。既有贫困群众生活、贫困地区面貌的巨大变化,又有脱贫攻坚工作对经济长远发展、治理能力提升的巨大作用。字里行间、方方面面,都指向一个事实,“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
在“决定性成就”中,江门也高质量书写了一份令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卷”。
【江门答卷】
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目标
新会区大泽镇田金村是著名革命老区。周燕玲是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去年底,周燕玲在政府和社会的携手帮扶下脱贫。战“疫”关键时刻,周燕玲与该村的另外两名脱贫户挺身而出,站在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前线。
“在我家最困难的时候,是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帮助了我。现在大家有需要,我也要勇敢站出来,抗击疫情算我一个”,在基层防疫最严峻的时刻,周燕玲不怕苦不怕累,做了很多事情,并协助党员干部消毒。
曾经的贫困户,如今勇当抗疫先锋,像这样的例子,在我市不胜枚举。而这份精神和力量,恰是江门“克服疫情影响,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底气所在。
近年来,江门持续实施“11+3+3”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措施,坚持落实“四级书记抓扶贫”和“四级书记遍访贫困户”责任机制,不断深化“三级结对”“四级挂扶”帮扶机制,创新开展“三社联动”(社会、社工、社区)社会扶贫行动,取得显著成效。
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去年是脱贫攻坚战中攻坚克难的关键之年。这一年间,江门补短板、强弱项,进一步巩固了教育、医疗、住房和饮水等帮扶成效,集中攻克脱贫攻坚最后堡垒,交出了一份亮点满满的“答卷”。
截至去年底,在现行标准下,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5097户16659人已全部实现脱贫目标并有序退出;全面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一提升”目标,产业扶贫规模进一步壮大,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三保障和饮水安全进一步夯实。
“高质量”始终是这份脱贫“答卷”的关键词。
脱贫不能依赖“输血”,激活贫困户内生动力,实现“造血式”脱贫,才是“高质量”的体现。单亲妈妈叶俭英是鹤山市双合镇双桥都村贫困户。她曾靠种地维持生计,供一双儿女上学,可一场台风让她的生活陷入困境、一筹莫展。
“扶贫干部找到我,鼓励我参加精准扶贫就业技能培训的美发课程,还为我申请了补助”,最后叶俭英成功“出师”,先是在一家发廊应聘就业,接着又在政策帮扶下自主创业。“靠自己的双手改变生活,摘下贫困的帽子,心里滋味格外甜”。
“一对一”就业推荐服务、建立“扶贫基地”“扶贫车间”“扶贫工作坊”、设立公益性岗位、开展“粤菜师傅”工程、举办扶贫专场“职业指导下基层”、实施家政服务“春风计划”……瞄准“贫”根开“方子”,江门扶贫扶志又扶智。
2016年至2019年间,我市累计投入建成规模产业扶贫项目203个,其中,产业项目49个,资产收益154个,受益贫困户11616户次,现有扶贫车间、扶贫工作坊和就业安置基地105个,吸收扶贫人员439人“就近就地就业”。
此外,江门还加强技能帮扶、教育扶贫,全市累计有130多人次参加了“粤菜师傅”技能培训;加强社会扶贫、消费扶贫,全市消费扶贫产品消费总额2047.52万元,带动贫困户597户,推动分散式贫困户增收脱贫。
【江门实践】
探索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帮扶机制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2020年后的扶贫工作要继续解决好“帮扶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
2018年,经省扶贫办批复同意,江门成为全省推进“两线合一”改革试点,积极研究探索创新边缘贫困群体帮扶机制,推进扶贫和低保两项制度衔接改革,基本实现了帮扶对象、帮扶政策、帮扶措施和帮扶服务“四个合一”的成效。
去年,江门在省的指导下加大扶贫改革力度,深入探索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帮扶机制。目前,《江门市低收入对象帮扶改革实施方案》《江门市低收入对象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等纲领性文件将陆续制定,为改革提供了总体方向和指引。
“我市低收入对象帮扶改革,聚焦在创新多维度精准识别体系、创新多元化精准帮扶主体、创新多渠道精准帮扶方案,集中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市扶贫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去年,江门还选定了恩平市作为先行试点。目前,恩平市已制定了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初步探索建立7个专项政策帮扶方案,改革试点先行区全面深入有序推进,为下一步全市全面铺开改革奠定了基础。
【江门样本】
对口协作“啃了硬骨头,作了大贡献”
“连续数日,驱车1000多公里,通过一道道关卡,沿途没有餐厅开门,就泡方便面”“辗转多个航班,两天不出机场,航班取消就立刻改签,抵达后第一时间奔赴岗位”……战“疫”时刻,鹤山市驻广西崇左龙州扶贫组毅然离家赴岗,加入抗“疫”队伍。
这是责任,更是担当。正因为有这样一支扶贫队伍,江门与对口扶贫协作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建立起了紧密的结对帮扶体系,“携手奔小康”行动成效显著,助推了协作地区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在粤桂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中打造出“江门样本”。
在江门对口帮扶的广西崇左4个县中,龙州县于2018年6月正式脱贫“摘帽”,成为广西首个正式退出序列的国定贫困县;宁明县、大新县于2019年4月脱贫“摘帽”。天等县各项指标也达到脱贫标准。
大新县贫困户赵飞在江门务工。受疫情影响,赵飞无法及时返岗,“心里很忐忑,怕影响生计”。日前,10多辆“扶贫返岗直通车”把数百名大新籍在邑务工人员,从“家门口”送回“厂门口”。赵飞是其中之一,“江门的暖心举措解决了‘燃眉之急’。”
广东省连续两年在中央对各地东西部扶贫协作考核都拿了第一。两年都抽中了崇左市代表广西接受国务院第三方考核检查,并都取得好成绩。省扶贫办认为,在东西部扶贫协作上江门啃了硬骨头,作了大贡献,成绩经得起检查,经得起考验。
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还有“最后一公里”。当脱贫攻坚战赶上疫情防控战,我们别无选择,必须坚定不移同时打好两场仗。
今年是脱贫攻坚战的最后一年,江门必定不松劲不懈怠,攻坚克难完成任务,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多措并举巩固成果,保持脱贫攻坚政策稳定,严格考核开展普查,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文/图 记者 唐达



粤公网安备 4407030200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