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记者 朱磊磊 陈敏锐
梨花起时正清明。往年,不少人选择在清明期间返乡祭扫、缅怀先人,而今年,传统祭扫撞上了新冠肺炎疫情。为降低疫情传播风险,我市要求暂停殡葬服务机构现场祭扫活动,暂停组织集体性告别祭奠、联宗祭祖、大型宗族祭扫等活动,使得清明祭扫模式成为人们重新考虑的事。
祭祀不在形式在于心
不少市民以为传统的现场祭扫才能体现孝心敬意,事实上,千百年来,我们祭奠的方式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变化,从最初的“三牲四果”到后来的“香烛纸钱”,无论形式如何变化,但清明礼敬亲人、寄托哀思的核心精神一直没变。
今年64岁的吴先生上世纪初前往美国定居生活,虽然在国外定居多年,但过去几乎每年清明节期间都会返乡祭扫。今年受疫情影响,他不得不退掉已经买好的机票。
“我的家庭比较传统,过去扫墓祭祖一定要到墓地前才有仪式感。但今年情况特殊,我们会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不去现场祭拜。”吴先生告诉记者,他们有个家庭的群,大家在群里商量后都同意今年不去现场祭拜了,认为没有必要冒险,待疫情过后再择日祭祀。
“疫情当下,我们选择居家追思的方式表达对先人的缅怀,今年在家准备点东西祭拜就行了,相信先辈们也会理解的。”吴先生表示,特殊时期,祭拜不一定非得到现场,心意大于形式,“我妈就说,如果有心,对天拜一下,先人都能收到的啦。”
市民黄丽华与吴先生有着同样观念,“我儿子住在加拿大,往年都会回来一起去恩平扫墓,今年我叫他别回来了,在家中寄托哀思就好了。”黄丽华表示,为响应国家号召,他们家今年清明节也不再去现场祭拜,“我认为只要心存怀念和感恩就可,其他都不重要,清明那天大家相约于家族微信群,寄托哀思,积极传承优良的家风、家规!”
“云祭扫”缅怀先人
“为避免扎推聚集,降低疫情传播风险,‘粤省事’推出了‘云祭扫’服务,提供免费网络祭扫服务,大家可以通过网络祭扫的方式缅怀追思先人。”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清明节扫墓一直是我家的大事,本来还在担心今年不能现场祭祀怎么办,有了这个平台方便多了。”市民王先生表示,以往都是一个家族十多个人一起上山去祭拜先人,今年受疫情影响,第一次尝试网络祭扫,在自己体验之后,第一时间将链接发给了在海外做生意的舅舅并说:“你今年回不来也没事,我刚才有个链接发给你,现在可以网上祭拜了,很方便的。”吴先生的舅舅在群里看到网上平台可以进行祭扫活动的消息后,终于放下了心头的大石。“以前每年清明节之前两三天都要回老家上山祭扫,但是今年因疫情我们回不了,现在老家有这个平台提供给我们,我觉得他们做得很好。”吴先生的舅舅表示。
与传统的祭祀方式相比,“云祭扫”通过网上平台点灯、寄语、献上花束,祭奠的形式虽然不同,但缅怀之心一样虔诚而真挚。
据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市民可微信搜索“粤省事”小程序,在首页图示位置进入服务,或下滑点击“公共服务”进入。首次进入“云祭扫”服务,需要新增祭扫先人信息,点击“+新增祭扫先人”,填写先人信息。填写完成后,点击提交。用户可添加多位先人信息,并进行信息管理或删除。在祭扫服务首页点击“网络祭扫”,选择需要祭扫的先人,进入祭扫页面。“云祭扫”选择礼物,为先人敬献鲜花等,同时可进入纪念空间,编辑发表先人生平文章。在纪念空间点击分享按钮,可分享纪念文章给其他亲人朋友,共同缅怀追思先人。
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温馨提醒,未完成认证的先人信息暂不支持删除,如填写信息错误暂不支持修改,需要重新新增先人信息,后续可等待工作人员返回认证失败的审核结果后,删除错误的先人信息。
特殊时期,表达特殊的追思情。“云祭扫”改变的只是祭祀的形式,不变的是深深的思念,生者尊重生命、平安健康就是对逝者最好的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