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期间,民警向群众宣传防疫知识。
高永泉(右)向刘志斌分享办案技巧。
背景介绍
近年来,蓬江公安分局党委在区委、区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的领导下,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立足辖区实际,大力推动基层党建示范点建设,不断完善“党建+网格”体系,夯实公安基层基础,有效提升基层党支部的引领、带动效能,有力促进了打击防范和服务群众工作的长足进步。
文/图 江门日报见习记者/凌雪敏 通讯员/赵国富
时过境迁,曾繁华热闹的沙仔尾如今显得安静祥和。守护此地安宁的江门市公安局沙仔尾派出所民警更替了四五批,但派出所党支部营造的家一般的氛围和服务群众那颗至诚的心始终如一。近日,沙仔尾派出所获评全省公安机关先进基层党支部示范点,该所独具特色的党建措施温暖了民警心窝,赢得了群众点赞。
民警和街坊成了“老友记”
清晨,窄窄的羊桥路上热闹非凡。民警步巡走过,街坊都爱寒暄两句:“阿Sir,又巡逻啦。”沙仔尾辖区不大,常住人口3.2万人,这儿的居民和沙仔尾派出所的警察就像老朋友一样,民警更是把沙仔尾当做自己家一样去照料。
有一次,社区网格员在上门走访群众时,偶然发现有一位独居老人的房子电线老旧,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便把该情况向所里报告。“这一带比较多木结构的老平房,若发生火灾不堪设想。当时我们决定主动排查一遍,收集房子结构老旧、腿脚不便的独居老人的情况,帮他们安装火灾报警器。”沙仔尾派出所教导员余伟雄介绍,当时派出所发动社区网格员主动排查,统计了24户,免费替他们装上火灾报警器。不仅如此,为了解决老城区停车难的问题,该所还统筹起辖区可以利用的空地,规划了摩托车、小车停车位共231个,供居民免费停车。
派出所想尽办法为居民“谋福利”,自然也得到了他们的回应。叶振超今年71岁,自打出生起便住在了鹅溪里。他退休后加入了派出所的“邻里守望”服务队,成为了一名志愿者,和民警一起宣传防电诈、上门慰问困难群众。“这里的警察很亲切,处处为我们着想,我有空了也想帮帮他们。”叶振超说。据悉,该服务队现有59名街坊志愿者。
警务工作“传帮带”
沙仔尾派出所素有“传帮带”的优良传统,不论年龄大小、职务高低,若有人在工作中存在不足,大家都直言不讳。这种互掏心窝、互帮互助的相处模式使得派出所的警务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去年,刘志斌加入了沙仔尾派出所,成为一名新警;高永泉从警27年,警龄比刘志斌的年龄还大,刘志斌经常跟着他学习。除了所里定期的业务培训,高永泉在日常工作中也爱“唠叨”,传授后辈各种办案技巧,及工作、生活中的为人处世之道。
刘志斌刚入警时参与审讯,他按着专业书里的套路审了一晚,嫌疑人死活不开口。可高永泉对嫌疑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一会儿便攻破嫌疑人的心理防线,让其交代了所有犯罪事实。“当时把我看呆了,期间泉哥还不忘帮我提炼审讯技巧。”刘志斌说,从此他便被经验老到的高永泉“征服”了。每次刘志斌带着问题来请教,高永泉都滔滔不绝,鲜活的案例信手拈来。
在前辈们的帮助下,刘志斌逐步成长,在最近的防疫工作中因其表现突出,得到了火线入党的机会。只身在江门的他感慨道:“沙仔尾警民和谐,前辈对我照顾有加,这就像家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