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在抗“疫”前线 贡献青春力量
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团员青年用实际行动在救死扶伤的岗位上拼搏奋战
急诊科青年文明号全员参与支援抗“疫”前线,成为抗“疫”的先锋力量。
后勤志愿者为前线医护提供暖心支持,保障需求物资。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你们青年人同在一线英勇奋战的广大疫情防控人员一道,不畏艰辛、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中写道。
广大奋战在战“疫”一线的“90后”备受鼓舞,其中,江门抗“疫”队伍中的一股力量——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团员青年,用实际行动在救死扶伤的岗位上拼搏奋战,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他们之中,有坚守在感染病房2个多月的感染科护士谢晓莹,有主动请缨到湖北疫情最前沿奋战的优秀团干部、重症医学科护士甄坚亮,有活跃在志愿者队伍中坚守门岗测体温的眼科护士吴薇,还有挥洒热血的急诊科青年文明号副号长李俊东。虽然他们分工不同,但无不竭尽所能,奋战一线,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梁爽 通讯员 黄玉妍 余敏贞
优秀共青团员谢晓莹:
冲锋在前 义无反顾
1月20日,谢晓莹早早放弃了休假,主动报名进入感染病区工作。自此,她基本以医院为家,连除夕都是在这里度过的。“感染科是医院的主战场,我身为感染科护士,必然冲锋在前,义无反顾。”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病毒,该院感染病区面临许多挑战。为了不浪费防护服,他们工作时间不吃不喝,减少上厕所次数;穿着防护服走路容易气喘吁吁,就调整呼吸,用小碎步慢慢地走;护目镜勒得头皮发麻,口罩在脸上压出深深浅浅的印痕,就在接触的地方涂一些润肤霜来减小摩擦……
在这场救治中,该院医护人员用专业的知识、悉心的照料来治愈患者,患者则以感恩的心回应医护人员。谢晓莹说,护目镜起雾、双层手套包裹着双手,有时会令她找不准患者的静脉来打针。令她感动的是,患者会告诉她慢慢来,甚至用手机给她打光。
2月10日,谢晓莹又报名参加团员青年战“疫”突击队,作为支部团小组长,她及时了解抗“疫”一线团员青年的需求和困难。面对团员们因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衣服汗湿透后畏冷的情况,她立即联系院团委和煎药室,每天定时提供姜汤,以驱寒冷。
“我想用实际行动践行责任,贡献‘90后’青春力量。”谢晓莹说道。
优秀团干部甄坚亮:
驰援湖北 身兼数职
1月27日,甄坚亮主动请缨参与广东援鄂医疗队,到湖北最前线工作,他说:“早在除夕凌晨,我看到广东第一批医疗队出发湖北的新闻,就非常想出一份力。”
2月11日,他作为第二批广东驰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出发。在荆州公安县中医院,他每天穿着密不透气的防护服在隔离病房中穿梭,4个多小时的工作走了近2万步,衣服干了又湿,湿了又干。此外,甄坚亮用“五常法”协助当地传染病区防控,又身兼数职,协助患者送饭、打开水、聊聊家常和心理疏导。
在他众多的护理患者中,有一位48岁的患者平哥,由于8年前脑出血,存留了右侧肢体偏瘫,生活不便。为了帮助平哥,甄坚亮对他各方面进行了评估,并发现他的自理能力并不差——左侧肢体功能活动性正常。于是,甄坚亮为他搬来一张多功能康复床,摇起床头,让他坐起来,慢慢地尝试用左手进食;叮嘱他用左手被动地活动右手,使右手恢复一定的力量;同时指导他进行双下肢运动,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通过2天的共同努力,平哥左手能进食了,右手也能扶稳饭碗了。此外,平哥还是一位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要行床边血液净化治疗,其他战友多是呼吸专业,对金宝血滤机不熟悉,甄坚亮主动分享自己的经验,参与并协助他们完成治疗工作。
“有付出,也有收获,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出省、第一次看雪,都是在援鄂期间完成的。”甄坚亮说道。在支援期间,甄坚亮参与的江门市医疗队,共参与了荆州公安县3个救治点的救治工作,负责床位总数162张,共收治患者243例,无死亡病例,未出现轻转重症患者,未出现重症转危重症患者,累计护理患者400余人,累计中药治疗400余人,克服重重困难,圆满地完成了援鄂的工作。
急诊科青年文明号副号长李俊东:
服务患者 迎险而上
“我和我的急诊,一刻也不能懈惰,无论黑夜或白昼,都如此惊心动魄;我歌唱白衣天使,我歌唱救死扶伤,争分夺秒,抢救生命,与时间赛跑……”急诊科青年文明号通过改编、合唱《我和我的急诊》,为战“疫”一线的同胞们加油。
该号的许多“高光时刻”,让李俊东感觉到强烈的“集体智慧”:作为战“疫”第一线的急诊科,工作任务重、强度大、风险高,但全体团员没有退缩,纷纷写下请战书;防护面罩容易起雾,急诊科青年文明号号手郭会娟就反复摸索解决方法,通过采用碘伏涂抹镜面方式,有效地解决了护目镜和面屏起雾问题;为了做好新冠肺炎的防控诊疗工作,青年文明号号长、科主任何明亮积极组织开展防控疫情业务学习培训,青年文明号副号长尹凤宝组织全科护理人员进行防护服穿脱考核,做到全员过关、不漏一人。
有一次,李俊东收到接送新冠肺炎疑似患者来院隔离的任务,他和同事做好防护准备就出发了。“当时心里有点害怕,但没有想过退缩。”到了现场,他们指导患者做好基本防护,用负压救护车将患者成功运送回院。他又额外花1个多小时清洁、消毒负压救护车,擦拭车内的每一个角落。
这是该科青年文明号迎险而上、服务患者的一个“缩影”。实际上,该院包含急诊科在内的各青年文明号集体号长、号手纷纷参与支援抗“疫”前线,成为青年文明号突击队抗“疫”的先锋力量,为夺取抗击疫情工作的胜利贡献自己的青春和智慧。
志愿者门岗测体温队员吴薇:
坚守岗位 不惧风雨
防控疫情,市五邑中医院的志愿者们在“义”起。测量体温、交通疏导、送餐服务、问卷调查、制作预防流感中药香囊和防疫物资、线上问诊、心理疏导、社区服务等,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
其中,在门口测温岗,无论白天、黑夜,还是下雨天,志愿者们24小时坚守,为进院的每一位市民测量体温、排查登记,做好疫情防控的第一关。
吴薇便是其中一员,从2月10日至今一直坚守在门岗,不惧风吹日晒雨淋,每天做着重复的工作,认真测体温,询问流行病学史,分流病人,且尽平凡之力帮助有需要的人。比如,下雨期间,有病人没带伞,她就撑伞送患者到门诊楼下;遇见行动不便推轮椅的老人,就主动上前帮忙。天气热、病人多时,他们从上班到下班7小时不停地询问患者,问得口干舌燥,晒得大汗淋漓,站得腰酸腿痛。即使涂了防晒霜,白皙的皮肤还是晒得通红、晒得发黑。
2月份,有几天刮风下雨,他们熬夜值班期间,雨棚和外面的桌子都吹倒了,帽子、裤子、鞋子都被打湿,贴了10个暖宝宝还是感觉冷。即使如此辛苦,吴薇和其他同事也未曾退缩。
“面对各种困难,医院及时解决我们的需求,完善各项物资供给,给我们准备了姜汤、暖宝宝等,让我们能够安心冲到前线。目前,仍是战‘疫’的关键时刻,我将继续发挥‘90后’的冲劲和闯劲,为生命站岗!”吴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