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茅海跨海通道效果图。
昨日(6月6日)上午,随着“哐、哐、哐……”的打桩声通过网络从黄茅海传来,位于台山市赤溪镇的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开工活动现场一片欢腾!港珠澳大桥西拓的重要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正式开工了!这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后首个开工建设的跨海通道工程,将为江门加快推进大广海湾经济区开发建设、全力打造珠江西岸新增长极和沿海经济带上的江海门户带来重大利好。
计划2024年建成通车
可抗17级台风
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起于珠海市高栏港区,东连港珠澳大桥,西连新台高速并与西部沿海高速相交,止于台山市斗山镇。路线全长约31公里,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时速100公里/小时,设计使用寿命100年。该项目设700米级超大斜拉桥2座,其中高栏港大桥拟采用钢箱梁双塔单跨斜拉桥设计,跨径700米;黄茅海大桥拟采用钢箱梁三塔双跨斜拉桥设计,跨径720米,建成后将成为世界跨径最大的三塔斜拉公路桥。整个项目批复工期4年,计划2024年建成通车。
据了解,由于黄茅海跨海通道位于珠江口西部,受太平洋西海岸热带海洋气候影响,是全球台风发生频率最高区域之一,项目建设过程将面临台风正面袭击。同时,项目两座斜拉桥分别跨越5万吨、3万吨、3000吨航道,通航条件复杂、防撞等级较高。跨海引桥超长,面临撞击风险。在综合规划、通航、防洪、安全、造价等因素,经过数十条线位比选后,黄茅海跨海通道的跨海桥梁部分优选了从起点到终点的弧形线位方案;主桥塔柱则结合中国美学和西方极简文化,以及“圆”“柱”景观造型元素,创新采用纤腰型独柱式形式,外形简洁、动感柔美,与黄茅海自然景观相映成趣,有望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新的地标性建筑。
黄茅海跨海通道管理中心主任潘放表示,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从设计阶段就融入平安百年品质工程理念,提出了全寿命周期建设要求,确保桥梁的强度和耐久性,可抗17级台风。施工过程中还将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制造、机械化施工、装配式安装等现代建造技术,减少海上作业工序、时间及人员。
“迎风破浪、砥砺前行,建大湾区一流品质工程。”为黄茅海跨海通道顺利打下第一根钢管桩的建设者们豪情万丈。记者了解到,黄茅海跨海通道先行标从昨日起正式施工后,主要工作内容是搭设8.36公里的钢栈桥,打桩船一天可以打8—10根桩,争取早日为后续主体施工提供作业通道。
构筑起港澳连通珠海直达江门的高速通道
记者了解到,黄茅海跨海通道江门段共23公里。项目建成后,作为港珠澳大桥西拓的重要通道,将构筑起港澳地区连通珠海、直达江门、辐射粤西乃至大西南地区的主要高速通道,强化珠海横琴自贸区和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的联动发展,更好地整合沿线土地、港口、高速等基础设施资源,推进综合开发利用。同时,黄茅海跨海通道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珠西)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区的“主动脉”,将有效促进珠江西岸先进制造业集聚发展,为珠三角西部乃至粤西地区的建设发展带来强大动力。
广东省交通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黄茅海跨海通道建成后,将改变粤西沿海地区与湾区核心区域通道单一的现状,实现大湾区经济发展向粤西和沿海地区辐射;强化和推动珠海横琴自贸片区、高栏港和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的联动发展;与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南沙大桥、虎门大桥,共同组成大湾区跨海跨江通道群,加快形成世界级交通枢纽,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让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更加均衡。
“随着黄茅海跨海通道开工建设,加上港珠澳大桥、深茂铁路、深中通道、南沙港铁路等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的陆续建成,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连接港澳、粤西的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凸显。”市交通运输局局长许春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下一步,我市将依托重大交通运输通道,进一步做好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升地区枢纽门户功能,在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肖开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