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选出的省人大代表开展城市人居环境提升专题调研。
基层人大代表在台山市水步镇宣传民法典。
蓬江区人大常委会开展“百点共建,千人共议”城乡人居环境整治主题接访活动。
鹤山市桃源镇人大持续深化专题询问监督方式。
今年7月,江门市人大常委会在确保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组织全国、省、市、县、镇五级人大代表,继续开展“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主题活动。特别是围绕城乡人居环境整治等民生实事,各级人大代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进一步加强与群众的联系,充分发挥“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的桥梁纽带作用,切实增强主题活动实效,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为我市推进“双统筹”、夺取“双胜利”贡献人大力量。
本版文图 唐达 傅雅蓉 杨小燕
民生实事“期中考” 落地问效“回头看”
上世纪60年代,江门下沙渔民因沿三元闸围堤建房聚居而被称为“水上人家”。多年来,残破的房屋、坑洼的道路和脏乱的环境,让下沙成为城市“伤疤”。去年8月,伴着隆隆施工声,下沙启动改造提升工程。
“现在代表们所在的生态河滨公园,曾是下沙棚户区,我们用近一年时间,把‘伤疤’变成城市新‘名片’。”今年7月23日,江门市的省人大代表开展城市人居环境专题调研,下沙“水上人家”是第一站。
“江门城乡人居环境可以说一天一变,下沙的蝶变就是例证。”省人大代表吕彩霞的话,也说出了代表们的心声。而此次专题调研只是江门三级人大联动、五级代表动员,开展“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主题活动的缩影。
聚焦城乡人居环境
密集开展代表活动
城市乡村是人民群众生活工作的地方,人居环境关乎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今年7月是“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主题活动月,江门各级人大聚焦“城乡人居环境整治”主题,密集组织开展代表活动。
7月23—24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省、市人大代表先后前往江海区下沙公园、江门儿童公园、江门市餐厨垃圾处理项目、蓬江区园山湖公园,以及台山市金星湖湿地公园、历史文化街区等地,实地调研城市人居环境。
代表发声,有赞有弹。
“城市人居环境,既要完善‘硬’设施,也要提升‘软’服务。”围绕社会普遍关注的旧楼加装电梯,省人大代表徐锡彦表示,希望相关职能部门强化沟通协调,理顺审批流程,提供更高效的便民服务。
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易中强也以省、市人大代表身份参加了此次专题调研。他说:“江门要坚持以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引领城市人居环境再提升,在观念上实现从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的根本转变。”
除调研视察外,市人大常委会还首次组织执法检查组,对《江门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江门市户外广告设施和招牌设置管理条例》这两部地方法规的贯彻实施情况进行“突击考试”,促进城市品质提升。
执法检查组表示,通过执法检查,看到各级各部门把贯彻两部法规作为工作抓手,强化普法执法,城市综合治理水平明显提升,人居环境大为改观。
代表活动的“触角”,还从城市向乡村延伸。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江门小组深入开展“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主题活动,围绕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到新会开展专题调研,通过“望闻问切”,全方位把脉乡村居住环境整治工作。
全国人大代表温艳嫦提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需要各级财政加大投入,拓宽基层融资渠道,破解资金瓶颈。同时,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中。
“在近日公布的广东省2019年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我市获得‘优秀’等次,连续两年位列粤西片区第一名。上半年,城市品质提升八大行动完成投资约124.4亿元……”7月28日,在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召开的“一府两院”上半年情况通报会上,市政府对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作了汇报,“城乡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引起省、市人大代表共鸣,交出了一份满意的“期中答卷”。
办实办好民生实事
既“盯得紧”还“回头看”
以“城乡人居环境整治”为主题的代表活动在县乡人大也开展得如火如荼。
如,江海区人大常委会组织约40名省、市、区三级人大代表前往乡村绿廊、都市农业生态公园视察城乡人居环境。
开平市三埠街道人大工委围绕城乡人居环境整治专题连续开展三场活动。其中,南山村联络站代表视察思始渠后,建议把有关片区的排污纳入市政污水处理管网,确保农田、鱼塘用水和生活环境改善。
恩平市圣堂镇人大就联合该镇城管部门对圣堂镇实施《江门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江门市户外广告设施和招牌设置管理条例》情况进行执法检查,为圩镇市容环境提质加上法律防护罩。
城乡人居环境提升只是众多民生实事中的一项。
今年初,在市十五届人大六次会议上,360多名市人大代表通过无记名投票方式选出了市政府今年要办的十件民生实事。半年来,虽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十件民生实事完成率仍实现时间、进度“双过半”。
成绩背后有代表跟踪监督的奔波身影。7月中旬,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省、市人大代表开展了学前教育专题调研。“学前教育是基础的基础,各级政府要继续加大政策保障。”省人大代表黎永梅说。
主题活动期间,市人大常委会还审议了市政府关于巩固脱贫成果建立长效机制工作情况的报告;开展了关于《江门东部“三区一市”养老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15—2020)》落实情况的专题调研等。
民生实事要“办好办实”,既要“盯得紧”还要“回头看”。今年初,市人大常委会部署开展民生实事项目“回头看”活动,以实际成效作为落实工作的检验标准,并在主题活动月期间掀起高潮。
各市(区)人大常委会纷纷将2019年民生实事落实情况“回头看”活动作为今年代表主题活动的一项规定动作来做。7月30日,易中强带队到开平市参加民生实事项目“回头看”活动,对2019年民生实事项目落地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力推民生实事项目真正落地见效。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钟军、吴国杰、郭建红、甄仁旺、顾达华等也以人大代表身份积极参与到相关活动中,充分发挥带头作用。
丰富“自选动作” 畅通代表议事渠道
7月22日,蓬江区人大常委会开展“百点共建,千人共议”城乡人居环境整治主题接访活动,以全区45个代表联络站为平台,动员400多名五级人大代表,共议城乡人居环境整治热点、难点。
加快江门人才岛建设、解决汛期雨水积涝倒灌、推进垃圾分类工作……集智聚力,共促发展。主题接访活动收集意见建议112条,推动了蓬江区100多个城乡人居环境整治点得到有效治理改善。
作为开展主题活动的重要环节,此次活动具有鲜明的“蓬江特色”。像这样的“自选动作”还有很多,江门各级人大正在积极探索人大工作新品牌,进一步畅通代表议事渠道,加强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
“摆摊”接访群众 直面心头难事
7月6日晚8时,江海区城央绿廊西江外滩段,众多摊位中有一个特殊的“摊位”人气最旺,“摆摊”的是来自江海区不同岗位的10多名人大代表,他们直面群众心头难事,打通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
其实,江海区外海街道人大工委早在去年就已在全市先行先试,把接访搬到村头榕树下、公园里,夜间接访则是首次。江海区人大代表李德明直言,没料到群众这么热情,一晚上就没停过。
“代表接访绝不是走走形式,在接访后的几天里群众就能收到回复,事情要怎么解决,推进到哪一阶段,实时通报。”已有多次接访经验的江海区人大代表黄明钊说。
7月16日下午,江南街道江翠社区“人大代表联民议事会”首次把接访群众的“阵地”从室内移到室外。“我们要将群众的心声听得更清、传得更远,努力做得更好。”江海区人大代表谭社芬说。
线上活动有亮点,线上接访也有创新。今年,江海区礼乐街道人大工委积极配合“减少人群聚集”的疫情防控要求,在微信平台进行“云接待”,深受群众追捧。
民生议事更普及 代表联系更紧密
7月24日上午,一场聚焦特色种植业发展的议事会在台山市大江镇沙冲村委会基头村拉开序幕。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大江特色农产品菱角、慈姑产量下降,种植规模缩减,加上种植户普遍年龄偏大,产业发展受限。基于充分调研,大江镇东头联络站驻站代表把沙冲特色种植业发展确定为议题。
当天,驻站代表、种植户代表、镇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村干部、村民等60余人围坐在榕树头,以大家事、大家议、大家做的形式,商议发展壮大特色种植业,树立特色品牌。
“民事民商议,代表齐参与”活动是新会区双水镇人大开创的特色品牌活动。7月下旬,双水镇人大组织区、镇两级人大代表先后在田心村和蓢头村开展了两场民生议事活动。
“在乡村治理中开展民主议事活动,通过基层党建引领,发挥代表模范作用,可强化村民主人翁意识,凸显村民主体作用,有效激活乡村治理的共建共治共享。”双水镇人大主席黎伟男说。
如今,像这样的议事活动已逐步普及,成为江门县乡人大拓宽代表联系群众渠道、更好发挥代表作用的重要活动形式。
深化专题询问 提出意见建议
从“请进来”到“走出去”,代表主题活动月期间,基层人大还有更多探索创新。
自2018年起,鹤山市桃源镇人大围绕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每年都探索和深化以“专题询问”为主要方式的人大监督模式。今年主题活动月期间,桃源镇人大进一步擦亮这一工作品牌。
7月10日,桃源镇人大采取“一听一问一评”的方式,即人大代表在听取专项报告后,围绕村镇污染治理和人居环境整治等热点问题进行专题询问,把人大代表关注城乡人居环境整治的热情带入了高潮。
此次专题活动中,市、镇人大代表及相关部门负责人20多人参与,提出了很直接、甚至比较尖锐的批评意见和工作建议,并进行了工作满意度测评。
台山市人大常委会自2018年创新设立“民生微实事”专项办理资金以来,至今已累计投入500万元,成功推动65件群众关心关注的民生“微实事”落实,有效化解了一批老百姓的“关键小事”。
结合代表主题活动,台山市人大常委会组建8个监督小组,由人大代表参与其中,于7月上旬对去年全市33项“民生微实事”项目进行“回头看”,做好“微实事”、成就“大民生”。
民法典宣传有力度老百姓学习有热度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新中国历史上首部民法典,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进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
学习宣传是确保民法典得到全面有效实施的基础。市人大常委会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组织机关副处以上领导干部学习民法典,市人大常委会会议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深入学习民法典,机关党委以支部为单位、以党小组为单位组织党员干部进行全员学习,要求把学习贯彻民法典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抓紧抓好,并以此为契机大力推进法治江门建设。
此外,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了民法典进企业、进社区志愿活动,切实推动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更好保障群众权益。
学习宣传民法典已在江门各级人大和广大群众中掀起热潮。
7月15日,蓬江区人大常委会启动民法典普法宣传进基层活动。其间,充分发挥律师代表的法律专业服务优势,成立了民法典律师宣讲团。宣讲团成员通过制作普法宣传课件、开展巡回讲座等方式,深入基层开展普法宣讲,对民法典进行深入解读,将典型案例分门别类汇编成册,引导群众深入学习民法典。
“离婚太冲动?30天内可撤回”“高空抛物追责,守护头顶安全”……日前,新会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了全区人大系统民法典专题学习培训,各镇(街)人大也积极组织代表带头学,做学法示范者。同时,还利用“新会人大”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开展了云端普法,进一步拓宽民法典宣传面。
“关键少数”带头学,“阵地宣教”入民心,7月14日,台山市人大常委会吹响了民法典宣传“集结号”,组织开展“人大代表与法同行”暨民法典宣传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活动。人大代表分为三个组,带着相关宣传资料深入校园、社区、企业,群众直言“入心入脑”。
近日,恩平市沙湖镇人大也组织人大代表深入基层,进村入户,组织室内讲座,开展榕树下会议,送法进家庭,以各种接地气的方式开展民法典宣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