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门日报记者 毕松杰
日前,台山市华侨文化博物馆内,一套漂洋过海、保管如新的二战军装对外展示,它的主人是曾在诺曼底登陆、许特根森林等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的黄君裕,旁边还有他的肖像,肖像中的他眉宇硬朗、意气风发。
祖籍台山的黄君裕于上世纪30年代飘洋至美国,1943年参加美国陆军,参加的第一场战役便是诺曼底登陆,在“死亡线”奥马哈海滩,战斗异常激烈,年仅20岁的他带队击毁了敌方防御堡垒。随后,黄君裕又转战法国、德国多个战场,立下赫赫战功。他后来获颁紫心勋章、铜星勋章(美国最高军队荣誉勋章)等9枚勋章。
二战期间,美国大约有2万多名华人入伍参战,平均每五位华人之中,就有一位去参战。
部队唯一幸存者
1944年6月6日拂晓,黄君裕和战友们上船前往法国。黄君裕曾回忆说,盟军有10艘登陆艇因风浪太大而翻沉,数百名士兵在海面上挣扎。当到达海滩时,士兵们已经精疲力竭,而黄君裕是最早登上奥马哈海滩的士兵之一。
在登陆时,隐藏在碉堡中的德军并没有开机枪扫射,在后续部队登陆时,德军的机枪声频繁响起来了。密集的扫射和不停的轰炸,让盟军遭受重创。仅奥马哈海滩这一个登陆点,盟军就牺牲了数千人。黄君裕回忆,当时陆地上有两座德军防御堡垒,火力强烈,他负责带队上阵,攻占其中一个堡垒。对战况和地形进行分析后,他决定攻其不备,先调派了一个火力加强班正面进攻,自己率领部队迂回到堡垒后方进攻,顺利完成任务,立下战功。不幸的是,和他一同并肩作战的部队,187人就只剩他一个人存活了下来。
创造“龙牙”一词
诺曼底登陆之后,黄君裕随部队一路北上,转战法国、德国多个战场。在德国的时候,黄君裕的身份是一名侦察兵,他永远都站在前方。尽管危险,但细心的黄君裕总能做得很好。
1944年9月19日,许特根森林战役正式打响,这一仗是二战中在德国本土进行的时间最长的战役,异常惨烈,伤亡惨重。就在盟军开始进攻德国的前夜,黄君裕奉命带领一支巡逻队进入德国侦查,最早发现德军设置的阻挡坦克和车辆,碍于不知道如何传达,他率先想到了中华民族的图腾——龙,在向上级报告时创造“龙牙”一词,“龙牙”自他用后,很快流行起来,并被载入了二战史册。
侦察回来后次日,黄君裕就投入到战斗中。双方的大炮和迫击炮使得战火纷飞,很多士兵中弹身亡,黄君裕只能找一个安全的地方隐蔽起来。
第二天黄君裕被命令带一个班再次进攻。他将士兵分散,以一字长蛇阵摸黑向前,看到数辆大车载着德军向关堡行进,黄君裕将身上余下的三颗手榴弹相继掷出,炸翻了德军一辆军车,炸死一些德军。德军以为中了埋伏,掉头就走。
战斗的第三天,黄君裕所在的班被指定攻破一个碉堡,眼看全部士兵快牺牲完了,黄君裕冒着嗖嗖穿过的子弹,请求坦克增援。回阵地时,黄君裕跑在前面为坦克带路,两辆坦克开到阵地向碉堡开火,瞬间碉堡盖被轰翻。黄君裕与战友攻破碉堡后,俘获了18名德军俘虏,后来他单枪匹马将俘虏成功押送至盟军总部。
迟到半个多世纪的勋章
二战期间,像黄君裕这样从军的美国华人青年多达两万人,而当时的华人人口只占美国的千分之一。
“我是中国人,在老美眼里,华人总是不被看好,又被歧视。我要展现出自己的勇气。战场上,就算明知道下一秒要死,我也要展现出英勇的姿态,让美国人知道,中国人不是他们想象的那样懦弱。”黄君裕说。
2009年的一天,黄君裕收到第112届美国国会联邦参议员约翰·克里寄来的信,上面写着:“美国陆军黄君裕,今天,我骄傲地宣布,你获得了国家的最高军队荣誉勋章——紫心勋章、铜星勋章。”随信一起寄来了9枚勋章。时隔65年,黄君裕这位战斗英雄,终于收到了属于自己的勋章。
近日,记者参加“热血五邑人,可敬侨乡魂”——全国主流网媒追寻江门抗战印记活动,来到黄君裕在台山大江镇潮庆村的故居。虽已很长时间不住人,不过屋内整齐如故,没有太多灰尘。“黄君裕小时候为人比较低调,不太爱说话,身体素质很好。之前他一直没和大家讲过参战的事情,我也是后来通过别人才知晓的。村里出了这么个英雄,大家很骄傲。”潮庆村村小组组长黄尔启说。
记者在村子广场听到数位村民同样的评价:“大家伙很多都知道他,打仗的时候很英勇,是个好汉。不仅如此,他还帮我们村做了不少事,比如村前的那条路,就是他牵头组织大家捐赠修的。”乡亲们所说的路名叫海潮大道,长约1.5千米,是村民们出行的主要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