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 教授蔡勇
市统计局党组成员、 总统计师赵前斌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副教授邓复群
五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副院长、博士王璇
市委党校党建教研室 主任、教授廖显辉
近日,市委宣传部与市社科联联合召开江门市社科理论界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专家座谈会,组织我市社科理论界学深悟透《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丰富思想内涵,引领全市兴起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热潮。5名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畅谈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心得体会。
大家纷纷表示,要深刻把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理论品质,抓好学习、研究、宣传等工作,不断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向深入。要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全市高质量发展和重大战略需求,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要引导全市上下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奋力谱写江门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把江门打造成为珠江西岸新增长极和沿海经济带上的江海门户作出新的贡献。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 教授蔡勇:
学好新教材
贯彻新思想
学深悟透《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这一最新教材,对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推进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提出的具有原创性、时代性、指导性的重大思想观点、全面准确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充分反映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前行伟大实践的最新教材。党的十九大以来,我们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历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续高举改革旗帜,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继续打硬仗、啃硬骨头,坚定不移破除利益固化的藩篱、破除妨碍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工作的最新教材。首篇党的十九大报告用“八个明确”与“十四个坚持”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各相关专题都是在“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重大论断基础上形成的,体现了党的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对理论创新提出的新要求。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最新教材。第三卷与第一卷、第二卷一脉相承,“人民至上”一以贯之,充分彰显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我们要“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多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党的十九大以来包括“六稳”“六保”在内的各项工作正是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动写照。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为世界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新教材。《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收录了总书记在多个国际场合的重要讲话,作为一个大国领袖,总书记秉持“天下一家”的情怀,深刻洞察世界大势,真诚关切人类命运,站在为人类谋发展、为世界谋大同的高远境界,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理念,创造性回答了“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时代之问,为解决全球性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学好用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这本新教材,就是要坚持用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紧密结合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坚定信心、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为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汇集磅礴力量。
市统计局党组成员、 总统计师赵前斌:
铸创新利器
为高质量发展开路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阐述了中国之治的新方略,开辟了党的理论新境界。领悟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的论述,落实好“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精神,是江门当前转变发展观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广东用实践成果验证了总书记这些论断的科学性、指导性和前瞻性。2019年,广东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活力强、效益好,成为全国高质量发展高地。这靠的是推进高质量发展,靠的是创新。2019年,广东R&D投入3098亿元,占全国的七分之一。广东各区域投入比与次年经济增速相关系数高达0.9以上,总体上各市越发达投资率越低而研发投入比越高,创新见效明显快于投资、大于投资,呈现出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规律:提高发展质量是稳增速的重要基础和主要保障,投资的动力已不及研发的强劲高效,创新正主导经济在质量和增速上的分化。
经济发展阶段性变迁先后出现了资源驱动、资本驱动(投资加融资)和创新驱动(R&D投入)。当前,资源驱动因生态约束、资源枯竭等难以为继,资本驱动因效益递减、产能过剩和风险积累等增长乏力,这两个阶段主要做加法解决“有没有”。而第三阶段为高质量发展阶段,解决“好不好”要依靠创新,是用存量做乘法的生态友好型增长,为当前发展大势所向、前锋所及。
广东以创新主导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也是江门的必由之路。增速问题实为质量问题,非铸创新利器解决不可。我们要按照总书记强调的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创新是第一动力,提供高质量科技供给,着力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要按总书记指出的,矢志不移自主创新,坚定创新信心,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要按总书记要求的,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创新体系效能,着力激发创新活力。坚持不懈抓下去一定能结累累硕果。
近几年来,我市重人才、抓创新,工作卓有成效。当前首要任务仍是集中力量铸创新利器。如人才岛建设,既要投资效应和人才效应,更要研发效应、产业效应和全局效应,要在大格局和长阶段中持续推进。把它建成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引擎,大力抓要素集中和发展联动:既要建好研发平台、金融聚集区、总部经济园区和科技成果转化区,又要沿江布局大工业,并在制度创新上学习借鉴深圳等先行区,使西江两岸成为创新驱动的增长极和高质量发展的典范,进而带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副教授邓复群:
办好思想政治
理论课是治国理政
的重要内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工作的最新教材,是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权威、最系统、最鲜活的原著原典。
本人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的《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2019年3月18日)印象深刻,认识到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要性;思政课建设的根本保证、有力支撑、深厚力量和重要基础;如何当好思政课教师;如何上好思政课,思政课建设的保障条件进行论述。
这篇重要讲话,从办好思政课的必要性、可行性、操作性、保障性等四大方面进行论述,逻辑清晰、层层递进、指引明晰、思想深邃,对办好大中小学的思政课建设,极具价值引领和方法论指导意义。其核心要义是:立德树人是根本任务,中央重视是根本保证,守正创新是基本方法,思政教师是关键师资,“八个相统一”是改革创新,齐抓共管是支持保障,教师队伍要配齐建强,课程体系要统筹完善。
结合工作实际,对于高校思政课教师来说,“六个要”和“八个相统一”是最重要的指导内容。我们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今年3月初就全面推行针对抗疫实际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全体思政课教师全面推出网络直播课,覆盖全校所有班级。我们的经验做法是:提前谋划,汇聚资源,软件运用不慌乱;精心组织,集体备课,教学内容不走偏;多点着力,守正创新,在线教学不枯燥;回应关切,及时普法,专题教学不缺位;严抓规范,保证质量,加强督导不放松。
我们下一步的设想是:一是开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学习、宣讲活动,引导思政课教师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二是持续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三是持续推进实施“八个相统一”的思政课教学改革,实施“课侨融合育人”的教学改革探索,将五邑侨乡优秀文化和侨乡精神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中。四是推进“法治教育实践中心(模拟法庭)”实训室建设,为落实思政课实践教学创设必要条件,开展《民法典》普法教育。五是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支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五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副院长、博士王璇:
既要“知其事”
又要“究其道”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走多远,关键在于思想能走多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丰富和发展,标注了时代高度,更彰显出实践深度,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也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根本指针。学懂悟透用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既要“知其事”,即带着思想上的困惑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去逐篇研读、深入领会。又要“究其道”,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和第二卷中的系列重要论述,切实做到融会贯通、学懂悟透。关键是要“用其法”,实现思想收获和学习成果的转化,做到学以致用、以知促行。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里收录的文稿,都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理论结晶,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具有原创性、时代性、指导性的重大思想观点,就必须原原本本读原著,认认真真学原文、悟原理。全面把握内容之间的深刻联系,感悟蕴含其中的政治品格、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范。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与先期出版的第一卷和第二卷是一脉相承、有机统一的,在第一卷提出的“基本思想”、第二卷形成的“基本框架”之上,第三卷集中对“核心要义”进行重点阐释。对“胸怀两个大局”“国家之治”“防范风险”“精准方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等进行了专门阐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内在逻辑十分清晰,以“胸怀两个大局”为背景,立足“民族复兴、人民中心”两大基石,在统筹推进总体布局和统揽“四个伟大”的实践中,充分发挥“中国之治”的作用,营造良好的国内外环境,集中打好“三大攻坚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种理论的产生,源泉只能是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动力只能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现实要求。”这就要求我们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自己,在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中,理性与感性的交融中,践行初心和使命。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跟党中央的要求、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紧跟事业发展的需要。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同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的竞争较量更加尖锐复杂;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任务更为艰巨繁重。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要求我们辩证理解和全面把握眼前的困难和危机,运用科学理论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化解重大矛盾。在危机中育新局,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市委党校党建教研室 主任、教授廖显辉: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
理政》的4个维度
如何按照党中央要求学懂弄通做实,并用之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是摆在广大党员领导干部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我从方法论角度,谈谈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4个维度:
一是政治维度。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要从政治高度看待,当作自己的政治使命。中国共产党是使命型政党,她的党员干部必然怀着崇高的政治使命,增强党内政治认同,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全党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的高度一致,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要保持政治定力,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要增强政治品德,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提高政治能力,具备良好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能力,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技能和组织动员能力,能够高效应对突发事件。
二是思想维度。主要是从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加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使我们懂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通过学习领袖著作使我们深切感受其中蕴含的政治力量、思想力量、理论力量、实践力量,增进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认识和理解。
三是工具维度。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上指出,“共产党人要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这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因而,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就是要深刻把握贯穿其中的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强化问题导向、实践导向、需求导向,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是效果维度。《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的高度对中国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案。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教材和最权威教材。必须坚持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增强针对性实效性。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推动事业发展的生动实践。
文/图 记者/黎禹君 通讯员/蔡俊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