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武明
夏青
陈洪
陈光南
王邦平
老科学家们与小小“科技迷”合影留念。
高登义
韩莉
金能强
部分科学家寄语。
如果说一场科普讲座就是一次播种,那么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就是一架超级播种机,一次又一次将科学的种子播撒到孩子们的心田。
8年,436场讲座。在侨乡很多孩子的心中点亮了科学之光,埋下了科学探究的种子。不少老科学家成了孩子们科学路上的启蒙者和引路人。“我们就像在播撒科学的种子,如果有1%的受众能够通过讲座有所启发,或踏上探寻科学的道路,或找到自己成才的方向,我们就知足了。”老科学家钟琪曾这样说,而这,也是演讲团所有成员的心声。
本周,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的8位老科学家再次受邀来到江门,为侨乡师生及科技爱好者奉上50余场科普“盛宴”,让中小学生和大小“科技迷”们在新奇又充满趣味的讲座中领略科学的魅力。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娄丹 张翠玲
A
科学泰斗趣味讲科学
“同学们,大家好!”10月13日上午,8位精神抖擞的老科学家步入范罗冈小学滨江校区报告厅,得到了孩子们的热烈欢迎,现场欢呼声、掌声不断。
当天,由市科协、市教育局联合举办的2020年江门市“大手拉小手——科普报告希望行”活动启动。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市科协、市教育局等领导嘉宾和范罗冈小学师生代表参加启动仪式。本周内,8位老科学家分赴市直及三区四市的大中小学校,以及市委党校、蓬江区创意产业园科创基地为江门师生和大小“科技迷”送上50多场科普“大餐”。
启动仪式后,首场科普报告会在该校开讲。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挪威卑尔根大学荣誉博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荣誉理事高登义为师生带来了《南北极的故事》,通过北极熊的故事,以及亲身经历的南北极建站等故事,跟孩子们讲述了“诚实是做人的根本”“失败不灰心”“适者生存”等科学道理和科学精神。
记者从市科协了解到,从2013年开始,市科协每年都会邀请中科院老科学家到我市进行科普讲座,至今已举办了430多场,深受各界好评。今年,市科协邀请了白武明、高登义、夏青、韩莉、金能强、陈洪、陈光南、王邦平8位专家,到我市巡回演讲,内容涵盖地球物理、航天气象、军事航空、电磁电机、医学、物理学、地理学和材料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基础学科。如在紫茶小学、陈经纶中学讲述“军用飞机与战斗机飞行员的生死一刻”“世界军用无人机的发展及作战揭秘”;在五邑碧桂园学校和滘北小学讲述“病毒变脸”;在实验小学、陈白沙小学讲述“南北极的故事”;在中路小学、赤坎中心小学讲述“‘天宫’里有趣的物理实验”……每一场报告都堪称“科普大餐”,让现场师生连称“脑洞大开”。
B
侨乡师生乐享科普盛宴
不管是讲无人机还是航天故事,或者南北极与病毒变脸,以及导航卫星、磁悬浮列车,每一场讲座,都新奇有趣,学生、科技老师,以及“科技迷”们都听得津津有味。
老科学家们表示,科普演讲的目的是普及现代科学和介绍技术前沿领域,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兴趣,了解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与我们的关系。不仅要突出知识性、科学性和通俗性,更强调趣味性和新颖性。
讲座中,老科学家采取互动演讲方式,将讨论和交流相结合,用丰富的知识、图片和资料,以浅显、通俗、幽默的语言讲授深奥的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介绍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和未来发展趋势。同时,通过介绍一些科学事件和知名科学家拼搏、创新的故事展示科学思路和科学方法。
“能面对面听到老科学家讲课,特别开心!”范罗冈小学五(5)班易文谦在听讲座时积极回答问题,获得了高登义爷爷的表扬和亲笔签名的照片,他说,“高爷爷的讲课很生动,让我对南北极充满了向往。”他的同学董朗萱也表示,自己从小对地理很感兴趣,高爷爷的课很吸引人,她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有机会去南北极看看。
10月13日下午,在市委党校由原空军指挥学院教授陈洪进行的《信息化时代的空中力量与国防建设》的科普讲座中,在场的中青班学员和党校教职工听得格外认真,他们人手一本笔记本,不一会儿就记下了满满几页纸。在讲到2016年,我国空军女飞行员余旭在一次飞行训练中牺牲的故事时,现场观众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C
市科协致力打造科普品牌活动
近年来,市科协始终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努力打造“大手拉小手——科普报告希望行”品牌活动。由于在科普教育方面取得突出成绩,2016年,我市获评“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科普教育基地”,为市科协常态化开展此项活动奠定了坚实基础。
市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我市会继续与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紧密合作,针对我市科技爱好者,尤其是青少年等重点人群特点,引入更高端更质优的科普教育资源,经常开展科普讲座、培训和交流研讨等活动。
今后,多场科学大咖云集、精彩无比的科学讲座将持续在侨乡上演,成为永不落幕的科普盛会。市科协也将不断整合科普资源、创新科普宣传渠道,为提高全民科学素养服务。
相关新闻
老科学家谈好奇心和科学家精神
科普宣讲重在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培养科学精神。讲座中,老科学家们非常注重这一点。就像老科学家演讲团的团标:一只小蚂蚁在苹果上爬来爬去,无从下口。一只手为它掀开一点苹果皮儿,于是小蚂蚁尝到了苹果的甜头,就钻了进去。
这个又大又红的苹果就好比科学知识的宝库。科普就像掀开一点苹果皮儿,为“小蚂蚁”们打开进入知识宝库的大门。
这就是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的奉献。
好奇心是探索的动力
病毒是如何“变脸”的?南北极有什么你不知道的秘密?“天宫”上做实验会有什么不同?磁悬浮列车如何实现“无翅飞行”?军用无人战斗机飞行员有什么惊险刺激的经历……
精心设置问题,勾起同学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是老科学家们科普讲座的共性。
在前不久召开的科学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一个词——好奇心。说起好奇心,老科学家们频频点头赞同。“科学研究总的来说就是一个主动发现问题、认识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如果能点燃青少年对科学的好奇心,也许就能培养一批科学领域的接班人。”高登义说。
“因为有了好奇心而投身到科学领域的,我们演讲团碰到的例子还真不少。”王邦平告诉记者,“一次我们演讲团的巡回演讲中,在张厚英老先生的航天讲座上,有一个小姑娘因此对航天航空产生了兴趣,后来考上了航空航天大学,毕业后真的参与造卫星去了。”由此,王邦平认为,好奇心对每个孩子的成长十分重要,在科学领域中,没有好奇心,就没有前行研究的动力。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韩莉认为,首先要引起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关注。本次演讲活动中,韩莉报告的题目是《卫生习惯与病毒变脸》,“在讲座中,我先向学生提问,谈到‘变脸’会想到什么,大多数学生会回答川剧变脸。通过这种接地气的引入,会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接着,我再把内容过渡到病毒变脸,学生就会产生好奇心,提出很多个‘为什么’,这就是一个好的开始。”韩莉说。
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
在科学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到,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什么是科学家精神?老科学家们都有不同的见解。
“求真务实、热爱祖国、把祖国人民放在最高的位置,这是所有中国科学家应该有的精神。”高登义说。韩莉也认为,所谓“科学家精神”就是要脚踏实地,更要贴近群众,向他们普及科学知识,引导人们从科学的角度认识问题,这是科学家工作的意义。
王邦平则向记者描述了科学家的“另一面”。“科学家会为了做成一件事,毫无保留地献出自己的所有精力,但是请不要认为他们的生活都是很枯燥的哦。”王邦平笑着说,“实际上很多科学家都很有生活情趣,他们会写诗、拍照、朗诵等,多才多艺!”
此外,老科学家们对江门的科普教育给予了较高评价,“江门很多学校对科普演讲的安排和自上而下的重视,可以说是处于全国前列的。而且,江门的孩子也特别热情,好奇心特别强,这让我在讲课的时候也很放得开。”高登义说。
韩莉不是第一次来江门开展科普演讲了,她表示,江门的孩子都很好,听讲座的时候非常积极,可见平时的科普教育做得不错。
延伸阅读
“科普天团”讲些啥?来看看!
白武明:
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团长。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兼职教授。
演讲内容:《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地震、火山和地球》《地球深部探秘》《地球的年龄》。
高登义: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挪威卑尔根大学荣誉博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荣誉理事,我国第一个完成地球三极科学考察的人。
演讲内容:《科学与人文》《关爱我们的地球环境》《实现“中国梦”的风雨人生》《地球三极环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知天知己笑迎科学人生》《亲近地球三极》《南北极的故事》。
韩莉:
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解放军307医院)原门诊部主任、副主任医师。从事临床医疗及医疗管理工作30余年。
演讲内容:《美丽的眼睛和皮肤》《时尚与健康》《卫生习惯与病毒变脸》《青春期是人生必经之路——完美蜕变》《生活方式与生命质量》《看病过程中的选择》《职场女性与疲劳综合征》。
夏青:
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研究员。长期利用导航卫星进行大气科学研究。曾参与我国风云一号、风云二号、风云三号卫星的研制和中国遥感卫星辐射校正场的建设工作。参加了我国小卫星规划和载人飞船返回阶段的保障工作。
演讲内容:《导航卫星就在你身边》《航天与气象小故事》《太空气象站》。
金能强: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直线电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1987—1988年留学日本,大学毕业至今50多年一直在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从事特种电机研究工作。
演讲内容:《电、磁》《磁悬浮高速列车——行驶无轮、飞行无翅,在地面飞行的列车》《电磁武器——将主导21世纪的战争》《高铁与磁悬浮》。
陈洪:
原空军指挥学院教授、空军大校(正师职),毕业于国防大学高级系军事理论研究班,研究生导师和学科带头人,空军首批高层次科技人才,学院十佳教员。
演讲内容:《信息化时代的空中力量与国防建设》《世界军用飞机与现代空中作战揭秘》《世界军用无人机的发展与作战揭秘》《军用飞机与战斗机飞行员的生死一刻》。
陈光南:
博士,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教授、所学术顾问。主要从事金属物理、材料的力学性能与塑性成形机制、表面与界面激光强韧化以及先进制造工艺力学的研究与应用。
演讲内容:《声音趣谈》《声音中的力学问题》《共振:恶魔还是天使》《支撑现代生活的那些材料》《金属3D打印冷思考》。
王邦平: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物理高级教师。曾任北京市海淀区兼职物理教研员、物理学科带头人。现任新课标初中教材(北京师范大学版)和北京市新课标初中教材编委。
演讲内容:《“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天宫”上有趣的物理实验》《物理的魅力》。
相关链接
中科院老科学家
科普演讲团
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成立于1997年,主要由中国科学院离退休研究员组成,也有高等学校、解放军以及国家各部委的专家、教授和优秀中青年学者,截至2016年,演讲团在我国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及其所属的1500多个市、县,演讲18000多场,听众达650万人次。
我市自2013年以来连续8年与演讲团联合开展活动,面向城乡中、小学校师生举办了436场科普报告会,听众近15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