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赛区为整个赛事提供专业的工程、场地、医疗、安全等保障。图为女排运动员进行备战训练。 江门体育中心供图
“期待再次来到江门,这里的场馆、配套设施,还有服务人员,都非常专业,期待每次到这里都能够为大家奉上精彩的比赛。”在我市刚刚结束的中国女排超级联赛中,帮助天津队斩获联赛第13个冠军的中国女排国家队队长朱婷谈到江门时,充满赞美之词。
赛事期间,朱婷在自己的社交账号上留下了这样一句话:“这次来江门,说真的,感觉是带着大包小包来过日子的。”临时的家条件怎么样?洗衣服方便吗?餐厅的饭菜可口吗?面对连续一个多月的封闭式比赛,从一开始内心有些忐忑,再到不停点赞,把这些问号“拉直”,朱婷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这是朱婷第三次来到江门,在2018年、2019年世界女排联赛江门站的赛事中,朱婷带领中国女排分别夺得江门站赛事的季军和冠军。今年,中国女排超级联赛首次落户江门,而这里日益成熟的办赛能力和专业的服务,收获了多方点赞。
球员
“感觉像回家一样”
受疫情影响,今年不少体育赛事陆续停赛,作为世界范围内为数不多复赛的赛事,中国女排超级联赛得到了许多人的关注。在1个多月的时间里,江门让世界看到了“排球之乡”的魅力。
“中国排球超级联赛开设了一个专门的比赛园区,我在这里感到很安全,他们在各方面都做得很棒,令我们印象非常深刻,一切都那么干净,酒店真的不错,在这里没有任何抱怨。”来自美国的外籍球员迪克森,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发表了这样一条消息,其中的配图正是江门体育中心赛事封闭区内挂满中国国旗的长廊。
“收拾房间的阿姨看我们第一天把垃圾袋扎好,又在垃圾桶上套上了自己带来的塑料袋,第二天就在垃圾桶旁边给我们多放了几个备用垃圾袋……发自内心感谢她们。”12月12日,朱婷分享了自己在江门比赛期间的感受,这里服务贴心质量高,令她印象深刻。
“第一次是和国家队来的,每场比赛都坐满了观众,他们很热情地为我们加油。”去年随国家队一起在江门参加2019年世界女排联赛江门站比赛的中国女排国家队队员杨涵玉,感受到了“排球之乡”满满的“暖意”。“这里的环境很安全很安静,食宿也不错,气候也很好,很适合比赛。”她说。
有可能是最后一次参加中国女排超级联赛的颜妮说:“女排联赛放在江门感觉特别开心,这里给予我们最优质和最安全的保障,对我们关怀备至,感觉像回家一样。”这位已经征战联赛15年的“老兵”,对江门毫不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
保障
“用行动诠释女排精神”
本赛季中国女排超级联赛从11月8日开始持续至12月19日,创造了国内联赛历史上的最短赛期。赛事全程采用封闭、空场的形式进行,意味着1个多月的时间里,球员和工作人员都只能在封闭区域活动,食宿问题、防疫工作、训练保障等一系列问题考验着赛区的后勤保障服务能力。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相关工作要求,我市赛事组做了充分的防疫防控准备工作,提前对所有场馆设施设备进行了全面消毒,从11月7日开始对赛区进行全封闭管理。这1个多月时间里,赛区组织的医护人员、志愿者、消防队伍、食品安全等工作人员默默地陪伴在场边,为整个赛事提供专业的工程、场地、医疗、安全等保障。据统计,赛事举办期间江门体育中心共接待运动员290人、裁判约200人,累计在赛区进行核酸检测人数达890人。
江门保利华体体育会展中心有限公司大型活动部部长明亮感慨地说:“这1个多月里,大家的吃住都在封闭区里,用汗水和热情克服了重重困难,坚守岗位,昼夜奋战,保障赛事顺利、安全进行,用行动诠释女排精神。”
城市
城市品牌和排球文化融合
12月17日,江门体育中心被命名为“中国排球协会排球训练基地”,江门正式成为全国6个排球训练基地之一,这也是中国排球协会在广东省的第一个排球训练基地。
说起排球,江门是绕不开的重要节点,台山更有“全国排球半台山”的美誉,与中国排球有着深厚的渊源。2018年,我市首次举办世界排球联赛(江门站),同年还首次举办了全国女排锦标赛。如今,江门已连续3年成功举办全国女排锦标赛,连续2年成功举办世界排球联赛地方站赛事,并在今年1月成功举办东京奥运会亚洲男排资格赛。随着越来越多的顶级排球赛事“落户”,江门的城市品牌和排球文化逐渐融合,“中国侨都”城市品牌得到广泛传播,进一步提升了江门的知名度。
江门体育中心成为“中国排球协会排球训练基地”,是中国排球协会对我市场馆硬件设施、赛事运营能力等多方面的认可,也是对江门“以排球为核心、全面发展文体产业”工作的支持和鼓励,将进一步带动我市群众排球运动、青少年排球运动以及其他体育项目的全面发展,助力江门探索“体育+”,拓展体育新业态。“这里具备成熟的训练和接待等硬件设施,未来一定能发挥好一流的基地功能。”国家体育总局排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李全强说。
如今,江门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为排球运动注入新的生机、新的活力,不断创造新的成就。“接下来,我们会继续完善和优化场馆的硬件设施,比如增设一些运动康复设施,与国际化最先进的运动科学和康复技术接轨,在硬件方面为未来做好准备。”明亮表示,未来江门体育中心还将积极拓展全民健身功能,打造全面、多功能的体育基地,为推进江门的健康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好服务。
文/江门日报记者 皇智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