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榕树下,村民端坐在椅子上,聚精会神地聆听党史课。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迎接党的百年华诞的必修课。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关键是要让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让特色学习“多”起来,让与民互动“暖”起来。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今年以来,我市坚持“党员群众在哪里,课堂就办到哪里,学习就跟到哪里”的理念,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守正创新,动静结合,倾力打造群众身边的七彩“流动课堂”,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舞”起来,打通党史学习教育的“最后一公里”,实现党史宣讲面对面、零距离。
由于“流动课堂”形式新、效果好,人民日报等中央和省级媒体多次宣传报道。截至目前,全市通过“流动课堂”自发组织参与党史学习教育的单位团体有500多个,覆盖党员群众近100万人次,有力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黎禹君
绿色榕树下 村民田边学
郁郁葱葱的榕树下,村民端坐在椅子上,聚精会神地聆听党史课,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宣讲者越讲越投入,散步的群众闻声而来,驻足倾听……这是日前新会区司前镇新建中和村“榕树下的党课”的场景。
今年,江门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将“榕树下的讲堂”进一步打造成开放式、接地气的基层党史学习教育阵地,邀请革命后人、先进人物、专家学者、老党员等组建讲师团,把党史知识、革命故事送到田间地头,让村民们利用闲暇时间,能对党的百年历史有更深刻的了解,让党员群众在田埂上、地头间,学党史、知党情、感党恩,做到学习生产两不误。
“泥土气息”,让党课更加入脑入心。作为一名有着11年党龄的基层党员,连日来,司前镇石桥村“两委”干部邓启胜深入学习党史,“榕树下的讲堂”让他尤其入脑入心,他说,“这种方式十分贴近农村党员的需求,让我们可以近距离聆听党的声音,既容易理解又印象深刻。”
据统计,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全市“榕树下的党课”为基层党组织和群众讲授近500场,覆盖近10万人次。
蓝色水面上 游客船上学
以水乡闻名的鹤山市古劳镇,创新推出“水上党课”,邀请烈军属和优秀退役军人代表,利用游客在游船上游览的40分钟时间进行党史宣讲,让游客在蓝色睡眠游览水乡美景的同时,学习了解红色文化,接受精神洗礼,在党员干部和游客群众中引起广泛共鸣,党员群众参与学习超过1万人次。
“这是一场非常有意义的党史学习教育。”聆听“水上党课”后,鹤山市烈士家属代表温振通说,“听船上的党课、缅怀革命烈士,让我的内心十分震撼,也让我加深了对党伟大历程的了解,我们也感受到了党和政府对烈军属的关怀。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将激发我们后人爱党爱国爱军的热情”。
有“东方夏威夷”之称的上、下川岛,推出了两艘名为“党旗号”的客船。“党旗号”船头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船身涂上醒目的标语,船上工作人员以党员为主。近日,他们在“党旗号”上与游客分享革命烈士周文雍与陈铁军的故事,成为党史学习教育首个“海上流动课堂”。仅“五一”期间,党员群众参与学习就近9000人。
搭乘“党旗号”后,来自湖北的游客陈先生感慨道:“今天的美好生活,是革命先辈用汗水和生命拼搏出来的,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台山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欢迎更多人乘坐‘党旗号’。这船不仅可以带乘客到台山美丽的海岛游玩打卡,还可以激发乘客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热忱。”
黄色碉楼旁 干群感动学
作为江门唯一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开平碉楼与村落举世闻名,现存碉楼近2000座,黄泥夯筑的碉楼,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依托这一资源优势,江门在随处可见的碉楼下,开展“碉楼下的党课”,组织机关干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矗立在潭江河畔的南楼,更承载着一段血与火的历史,是开平人民英勇抗战的见证。在南楼纪念公园,我市通过为党员干部群众讲述发生在南楼里七名自卫队队员坚守八天九夜阻击日军的革命斗争历史故事,弘扬革命先烈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截至目前,仅在南楼纪念公园就已有105个团体开展党课,3300多人参与学习。
“这场党史学习教育太有意义了!”聆听“碉楼下的党课”之后,侨资企业开平正易机车配件有限公司代表点赞道。“作为税务工作者,要学党史身体力行,不断增强意志力、坚忍力、自制力,接过艰苦奋斗的接力棒,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和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开平市税务局有关负责人说。
接下来,“碉楼下的党课”系列活动将继续走进谢创故居中山楼、水口镇镇康碉楼、长沙东乐文田楼等见证抗战、革命历史的碉楼现场,重温由鲜血与信仰镌刻的历史,弘扬先烈精神,以深学促实干。
橙色公交内 市民车中学
公交车是市民日常的交通工具,也是城市流动的风景。江门将原本主体颜色为橙色的公交车重新装扮,打造高颜值、有内涵的“红色公交”,成为行驶在街头的党史“流动课堂”。
记者看到,这些公交车喷画有党史学习教育标识和标语,配合增加公交站牌、公交调度亭等宣传载体,着重介绍党的历史以及江门党史、江门“红色人物”等,建立更广泛的流动红色文化宣传阵地。
看到这些新的变化,前来候车的群众纷纷点赞。市民叶俏霞今年70多岁了,她说:“活到老学到老。现在坐公交还能了解一些党史知识,真是太好了。”市民陈艺方也认为,在“红色公交”上能感受“江门精神”,了解江门历史文化变迁,获得视觉与精神上的双重满足。
“这些红色元素生动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使公交车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流动课堂,形成流动性、全方位、立体式、动感强的党建宣传模式,成为城市道路上一道亮丽的红色风景线,让市民了解、学习党史,接受党建文化的洗礼和熏陶。”市委党史研究室相关专家说。
目前,仅江门市区就有12辆公交车被打造成党史学习教育“公交车流动课堂”,参与学习人数近60万人次。
红色网络上 大众比着学
让手机成为党史学习教育“掌中宝”,江门在天天携带、从不离身的手机上做文章,依托VR技术,精选纪念周恩来总理视察新会图片展览馆等29个现场教学点进行720度拍摄,在微信公众平台“720云参观”集中展示,打造网上红色展厅,市民群众在家就可以享受到党史学习的盛宴。
同时,通过举办“党史学霸”PK赛,让党员群众利用碎片化时间,不断给自己“加餐蓄能”。参赛者通过关注“江门发布”官方微信号,进入微信菜单答题页面,填写相关信息后,即可参与线上挑战答题。“党史学霸”PK比赛内容以“四本书”为主,结合江门本地党史和发展史,把党史学习教育内容融入考题,排名靠前的参赛者将参加线下现场PK赛,从而挖掘一批优秀的党史学习达人,激发全社会参与党史学习的热潮。
连日来,线上挑战答题赛在各机关单位掀起学习挑战热潮。截至目前,已有近4万人参加线上比赛。江门海事局一级行政执法员吴蔚波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他说:“线上挑战答题内容丰富,通过答题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了解党的奋斗史,培养爱国情怀,明白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激励我们在岗位上努力奋斗。”
青色长廊下 群众休闲学
城央绿廊釜山公园作为江门网红打卡点,这里小草青青,绿树成荫,是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在这里,20多块大展板进行潮流包装展示,设立“红色光辉”党史知识长廊。展示栏造型流畅、设计大方,如同一艘“红船”停靠于江门河南岸,以时间为轴线,完整展示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如今的珍贵党史资料,每一部分都配备富有历史感的图片、文字资料,清晰地梳理了历史的脉络,回顾了党的百年奋斗历程。
每块展板前均配备专业宣讲员,为干部群众讲解党史故事。叶开初老家在湖南郴州汝城,目前在我市某摩托车企业工作,他家一位亲戚正是当地有名的烈士,他对党史有着特别的感情。他说:“我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十分有兴趣,平时就喜欢关注这类新闻,党史知识长廊的设置很有意义。”
据介绍,我市还将推动党史知识长廊“流动课堂”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开到下沙公园、五大祠广场等群众“家门口”的公园和广场,营造“处处是课堂、时时受教育、人人学理论”的浓厚氛围。
紫色书店内 学生乐中学
“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作为中华民族的未来,要继承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从而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作为最重要的党史宣讲对象,他们去得最多的地方,除了学校,莫过于书店。
在书店这个梦想启航的地方,江门开设“党史宣讲亭录音课堂”,课堂是一个小型录音室,在充满紫色元素的课堂里,青少年学生可用手机扫描电脑屏幕二维码,进入党史宣讲主页面进行宣讲与录音,通过朗读党史史料、红色经典名著、红色家书等,尽情抒发爱党爱国情怀,传承红色精神。
此外,学生还可将自己的朗读作品以音频的形式发送上网,与同学、家人和朋友分享,使得党史学习教育更具趣味性,也进一步激发他们参与党史学习教育的热情,一起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读书。
“党史宣讲亭录音课堂”深受江门一中吴同学喜爱,她表示:“铭记历史,意味着我们不忘过去。要感恩生活在这个伟大的国家,感恩我们的党,感恩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要传承红色基因,传承共产党人精神血脉,争当时代新人,为祖国的发展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