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讯 (记者/唐达 赵可义) 昨日(6月11日),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上,“党史邑事”微党课第三讲开课。邓小平同志“九二南巡”亲历者和见证者、《深圳特区报》原副总编辑陈锡添以《南巡——改革开放的里程碑》为题,讲述了“邓小平春天的故事”。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林应武主持学习会,市委副书记、市长吴晓晖,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蔡家华,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易中强等参加学习会。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陈锡添作为贴身记者,采写的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被誉为“历史关头的雄文”,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在中国新闻史上留下了辉煌一页。
微党课上,陈锡添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真实感人的细节,重温了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珠海视察时的重要讲话,分享了背后的新闻现场和历史故事,展现了伟人的战略魄力、政治智慧和人格魅力,让大家对这段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对改革开放、对特区精神有了更精准的理解和把握,进一步坚定了大家改革开放、真抓实干的信心决心。
“曾是‘东方风来满眼春’,而今‘春色满园关不住’”,林应武在谈学习体会时表示,40多年的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用足用好改革开放40多年来积累的宝贵经验,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一要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做好发展“必答题”。要重温邓小平同志关于“不坚持社会主义、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的谆谆教诲,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省委工作要求,在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同时,统筹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只争朝夕、埋头苦干,奋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全力以赴在“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二要坚持用好改革关键一招,耕好改革“试验田”。要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开展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制度专项改革、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专项改革等试点,打造更多具有江门特色的改革品牌,学习复制前海合作区、横琴合作区的改革经验和先进做法,谋划实施一批战略战役型改革,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三要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用好开放“金钥匙”。必须勇开顶风船,拿出有力举措做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准备,充分用好海内外“两个江门”优势,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统筹做好“引进来”“走出去”两篇大文章,加快推进中国(江门)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积极申报建设综合保税区,全力推动外贸创新发展,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林应武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更加主动地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努力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更大业绩,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为江门建设珠江西岸新增长极和沿海经济带上的江海门户作出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蔡家华、易中强、陈冀分别谈学习体会。市四套班子领导成员及其厅级干部,市中级法院院长、市检察院检察长,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秘书,市有关部门党组(党委)主要负责同志、江海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等参加学习会。
见证者讲党史故事
陈锡添:邓小平“南方谈话”意义深远
1992年春天,邓小平南巡发表重要谈话,成为影响中国当代历史的重要事件。当年,首先撰写纪实长文《东方风来满眼春——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向外界翔实披露这一大事件的陈锡添,一举成名天下知。
在昨天的课堂上,陈锡添讲述了邓小平南巡的背景及意义,回顾了“南方谈话”主要内容和观点。
介绍南巡背景时,陈锡添说,当时“姓社姓资”的争论严重束缚人们的头脑,改革开放在这个时期基本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经济发展得很慢。这些情况,使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非常忧虑。他不顾88岁高龄,到南方视察,发表了石破天惊的“南方谈话”。
陈锡添讲到,视察南方时,邓小平斩钉截铁地说,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100年不能动摇;关于“姓社姓资”的问题,他说不要争论,发展是硬道理,资本主义的东西也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他鼓励人们在改革开放中敢创、敢思、敢冒。另外,他要求经济建设要搞快一点,当时他提出,希望广东20年内赶上亚洲“四小龙”,要在内地造几个香港。
陈锡添认为,邓小平同志的讲话,高瞻远瞩、非常精辟,针对性强、指导性强。“南方谈话”拨正了中国前进的航向,改变了国家的命运,打碎了“姓社姓资”这个套在人们头脑中的枷锁,推动改革开放在全国出现新高潮,也促使经济高速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陈锡添还回顾了《东方风来满眼春——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的写作经历及报道后的影响。他介绍,当时的要求是邓小平同志来深圳不报道、不接见、不题词,很多记者都不写了、不采访了。“我当时觉得他的讲话针对性、指导性太强,决心要报道,如果不报道,将是一辈子的遗憾。”
陈锡添是江门市外海人,1941年出生于上海,中学就读于新会三中(现棠下中学),196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家乡在陈锡添心目中的分量一直很重,他曾数次接受家乡媒体专访。2003年,时任香港商报总编辑、副社长的陈锡添带领“穿梭南粤”采访团,首站便来到家乡江门采访。在陈锡添的心目中,江门是人杰地灵的地方。他说:“这片沃土哺育了我,我很引以为荣。”
当天党课结束后,陈锡添接受了江门媒体的采访。他表示,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上,开设“党史邑事”微党课,邀请江门红色革命后人、历史见证者等来讲述江门的党史故事,以这种形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非常好。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学党史,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能更好地了解党的光辉历史: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是怎么诞生的,百年路是怎么走过来的,经历了哪些艰苦困难,进行了怎样艰苦卓绝的斗争等,这样就能更好地教育年轻一代传承党的光荣传统,接续奋斗新征程。
“这些年来,江门发展速度很快,尤其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深入实施,相信江门的发展会越来越快。”陈锡添对江门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赵可义)
谈学习体会
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蔡家华:
汇聚智慧和力量 形成推动改革发展强大合力
今天的“党史邑事”微党课,让我们对改革开放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邓小平同志的系列经典语录、智慧之声又在耳畔回响,又一次引领我们达到了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目的。
我们要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市政协将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始终坚持把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履职的中心环节,把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汇聚到市委工作部署上来,形成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
我们要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毫不动摇地贯彻“工业立市、制造强市”战略。按照市委要求,围绕“如何将我市工业的体量、堆头做大,形成产业集聚”,当好产业参谋员、首席服务官、招商队队长,以实际工作成果推动我市产业集聚发展。
我们要坚持以创新为根本动力,助力我市建设成为珠江西岸科技创新高地。今年以来,市政协重点聚焦科技创新驱动等课题,开展了主席会议专题协商,接下来将就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孵化、成果转化以及科技创新重大平台发展等专题开展协商调研,组织政协委员和专家议政建言,为我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贡献智慧和力量。
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易中强:
履职尽责担当作为 进一步推动江门跨越发展
陈锡添先生以亲历者、见证者的身份,给我们分享了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在深圳、珠海考察期间的背后故事,让我们进一步深化了对新时代改革开放的认识,坚定了改革开放再出发的信心决心。
当前,我市迎来“双区”建设重大机遇,我们要抢抓机遇,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切实推动江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一是要不断解放思想。认真研究大湾区建设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的相关文件政策,结合江门实际,提前做好谋划部署。
二是要做好基础性工作。要紧紧围绕发展这个主题,切实担负起江门发展的重大历史使命,主动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园区、营商环境等方面做好对接,为推进“工业立市”贡献人大力量。
三是要履职尽责担当作为。要进一步提高立法工作水平,按照“小切口”“小快灵”原则,进一步做好《江门市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促进条例》立法,做好《江门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条例》初审和《江门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调研;积极发挥人大监督职能,围绕工业发展、产业链条等工作开展专项监督;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提出高质量意见建议,为江门快速发展献计献策。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冀:
提升宣传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质量和效率
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的系列重要思想观点,在今天仍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对我们做好新时期宣传舆论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紧紧围绕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全力建设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共同繁荣。发挥侨乡优势,向世界讲好江门故事、广东故事、中国故事,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新闻舆论工作是事关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重视和利用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在当前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下,我们新闻舆论工作更应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守好守牢意识形态前沿阵地。
改革创新是推进宣传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动力。我们将持续深入推进宣传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六大工程,提高改革的质量和效率,不断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文化宣传工作的需要,积极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县级融媒体中心融合发展,力争两个中心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闯出一条新路子,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唐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