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门日报记者 郭永乐
新会大鳌镇桃荫别墅是新会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也是新会区乃至江门市的红色教育阵地。这里有一个新会独立团历史展览,记录了桃荫别墅、新会独立团那段历史。近日,读者司徒先生拨打本报的报料电话称,这段历史的记录者,就是原新会独立团成员吴秋桂老人。
遗憾的是,吴秋桂老人已于三年前因病去世,但他留下了满满一书柜的史料,全是老人生前无数次奔波于蓬江和新会两地,寻找历史见证者,一笔一画记录下来的。
为记录历史默默奉献
司徒先生告诉记者:“最近我在江门日报微信公众号上见到有介绍大鳌桃荫别墅、新会独立团那段历史,那些史料我太熟悉了,都是我十多年前帮一位名叫吴秋桂的老人一个字一个字在电脑上打出来的。老人生前一直为新会独立团历史的记录默默奉献晚年余热,临走那两年还一直带病奔波于蓬江与新会大鳌之间,寻找当时已退休的老战友、老领导核实历史细节。2004年左右,我帮老人整理文字时,见过他和老战友们一起研究论证的手稿,这些手稿及详细资料至今应该还保存在他儿子手上。”
“后人在看到展板上的文字时,却不知这些文字背后的故事,我们后辈不应忘记这些革命老同志,党史展馆也可以在适当的地方标注下曾经为这些文字付出过辛勤劳动的老同志,因为他们的奉献我们才能知道更多过去的历史。”司徒先生向记者表示。
退休后自费整理史料
近日,记者在司徒先生的帮助下,找到了吴秋桂老人的儿子吴卫红,了解到了老人退休后默默记录新会独立团那段红色历史的过程。
吴秋桂老人于1928年出生,是原新会独立团成员,新中国成立前参与了大鳌百顷、新会独立团等革命事业,担任地下党联络员;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在公安系统、水利系统工作,退休后致力于整理新会独立团、大鳌桃荫别墅、百顷小学等史料。
2004年,原新会独立团老战士邓强等倡议在桃荫别墅筹办新会独立团历史展览,成立了资料征集小组,文字主要由吴秋桂负责整理。为了整理历史,吴秋桂白天自费坐公交去大鳌寻访老战友、老领导,反复论证史料细节。回到蓬江后小组讨论通过,晚上回到家,坐在床上一个字一个字写下来,然后再找经营复印店的司徒先生打字整理成文档。几年间,积累了满满一书柜的历史资料。
时隔多年,当儿子吴卫红见到父亲吴秋桂房间里那张床时,似乎还见到父亲坐在床上,在一个小桌子前埋头整理桃荫别墅、新会独立团那段历史的身影,一书柜满满的历史资料也完好无损地保存着,仿佛在述说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对党的事业充满信心
在吴卫红眼中,父亲是一位正直、忠诚的党员,对待史料一直抱严谨态度,短短的一段记录文字,父亲同当时退休的老战友论证过无数次,就是为求历史的严谨性。
比如调查新生连人员名单时,吴秋桂记录:“因建队至今时间长,老战友近半去世,在世的年纪也大了,很多事情记不清,名单调查工作相当困难。经过6年多的整理,前后共300多次探访旧战友,共支出3052元,才完成九成左右工作。”
“那时候很多老人都没有电话,父亲就自费坐公交去大鳌拜访战友。父亲一生对党的事业充满信心,坚定不移。他经常对我们说,共产党一定能带领我们过上更好的生活。见到社会上有诋毁先烈的言行,父亲一定会坚决驳斥。”吴卫红说。
“多谢共产党、各级领导、人民群众对我的关怀,而我为党、为人民做一些有益的事情,可以教育后人,这都是应该的。”吴秋桂在遗言的最后这样写,“(我整理的)革命历史资料可向社会开放,一定要保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