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昌荣故居。
近日,记者来到蓬江区水南龙环里,看到刚铺设好的巷子路两侧,依然有旧时的两层青砖平房。一幢门牌为“龙环里58号”的百年老屋前,工人们在烈日下忙得热火朝天。这座看起来并不起眼、几近荒废的平房重新聚集了人气,还挂上了“江门市文物保护单位”牌匾,这就是龚昌荣烈士的故居。
大革命失败后,周恩来领导创建了中共中央特科,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杰出的隐蔽战线的业务骨干、“红色特工”,为保卫党中央机关和领导人的安全作出了特殊贡献。来自江门的龚昌荣,正是中央特科的一名“双枪手”。
作为一名1925年入党的我国早期的中共党员,龚昌荣曾以“一人抵挡百数敌人”的壮举闻名南粤,被称为“百发百中老广东”。1935年4月13日,龚昌荣被国民党反动派绞杀于南京,壮烈牺牲,年仅32岁。
2019年初,我市有关部门通过多方搜集历史资料,整理形成了龚昌荣的基本情况和历史事迹,并了解到其养父龚福利曾在江门水南龙环里购置房产。通过这一线索,工作人员最终发现了如今的龚昌荣故居。
如今,我市有关部门对龚昌荣故居实行原址保护,并按照文物保护要求,以烈士生平事迹为脉络进行布展,将于“七一”前对外开放。龚昌荣故居将成为我市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基地。
文/图 黎禹君 黎秀敏
红途印迹
“百发百中老广东”让敌人胆战心惊
上世纪30年代,在上海的一个里弄口,一位身材高大的“广东人”假装在喝水,看见一个叛徒迎面走近,一枪将其击毙,随即从容离去……这不是影视剧里的情节,而是发生在龚昌荣身上的真实故事。
“1903年,龚昌荣出生于广东新会一户李姓的贫苦农民家里。因生活所迫,他幼年被卖给了一个叫龚福利的旅美华侨当养子,改名龚昌荣。”江门市委党史研究室相关党史专家介绍,中学毕业后,龚昌荣决定不再求学,于1921年与同乡姑娘张美香结婚,很快便参加工人运动,并与水南乡农民自卫军一起进行革命活动。
1925年,龚昌荣前往广州参加洋务工会。省港大罢工爆发后,加入省港罢工委员会纠察队,并于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段时间里,他有更多的机会学习军事知识和技能,尤其是练习射击,为他后来成为百发百中的神枪手打下坚实基础。
1927年12月,龚昌荣参加广州起义,随后辗转海陆丰、广州湾(今湛江)、香港等地开展革命斗争,保卫广东省委机关和香港党组织的安全。在一系列残酷的斗争中,龚昌荣坚定了与敌周旋的信心,磨砺了坚强的意志,练就了机智勇敢的过人胆略,提高了克敌制胜的军事才能。
1930年10月,龚昌荣奉命调到上海,担任中共中央特科红队队长,化名邝惠安、邝福安。面对极端恶劣的斗争形势,在中共中央领导下,龚昌荣凭借一身过硬本领,带领中共中央特科红队,与国民党特务及内奸、叛徒进行殊死斗争,给予敌人沉重打击,极大地鼓舞了广大党员和进步群众的斗志,也让敌人对这个“非常神奇厉害、手执双枪百发百中的老广东”胆战心惊。
1931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参与领导中央特科工作的顾顺章在武汉被捕叛变。龚昌荣根据周恩来的指示,率领中共中央特科红队队员周密地保卫并迅速掩护中共中央领导人转移,使敌人对中央机关进行大破坏的阴谋没有得逞。此后,龚昌荣继续率领新组建的红队不断打击敌人,先后铲除黄国华、胡天等一批叛徒,击毙国民党调查科上海行动区区长史济美、国民党中央驻沪特派员黄永华等特务。
由于叛徒出卖,1934年9月27日上午,龚昌荣被十几个特务围捕,终因寡不敌众而被捕。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与威逼利诱,龚昌荣坚贞不屈,视死如归。1935年4月13日,龚昌荣被国民党反动派绞杀于江苏第一监狱,英勇就义。
龚昌荣牺牲后,他的妻子张美香带领儿女,继承了烈士的遗志,继续从事革命斗争,并辗转到了香港,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秘密电台工作。
把烈士故居打造成红色教育基地
走进故居,可以看到房屋结构完整,基本保持原状。2019年初,江门市委党史研究室等部门通过多方搜集历史资料,整理形成了龚昌荣的基本情况和历史事迹。经过多方努力,蓬江区委国安办找到龚昌荣的幼子陈思群(原名陈競球),更加全面地掌握了龚昌荣的事迹及其亲友情况。
在一次不经意的访谈中,蓬江区委国安办了解到“龚昌荣的父亲龚福利,在江门水南乡龙环里购置房产”。2019年6月开始,到档案部门查询房屋资料,多次实地查找比对,寻找相关人员了解情况后,最终在如今的蓬江区水南龙环里发现了龚昌荣原来居住的房屋。
随着龚昌荣烈士身份的“浮现”,越来越多以其为原型创作的作品走进大众视野。2020年,我市以龚昌荣烈士短暂而传奇的一生为题材创作长篇小说《身份》、拍摄纪录片《信仰铸英魂》,今年还计划排演有关话剧、粤剧等。今年5月,由全国知名作家、编剧衣向东所著的红色长篇小说《身份》在我市首发,以龚昌荣为原型,刻画了一个有血有肉、智勇双全、不畏牺牲的革命英雄人物形象。
“龚昌荣故居保留得非常完整,当我走进老宅时,似乎还能感受到当年的气息。”衣向东说,随着对龚昌荣的了解越深入,他对龚昌荣的敬佩之情也越来越强烈。在创作时,衣向东无数次被龚昌荣感动:“龚昌荣对党忠诚、勇敢坚强、奋勇抗敌的革命精神值得党员干部好好学习和传承。”
作为烈士后人,陈思群一生从未见过父亲一面。“也许有人会奇怪,我父亲姓龚,为什么我姓陈?”陈思群表示,这是因为母亲在上海被国民党逮捕之后,曾谎称自己的丈夫是一名姓陈的华侨,所以他在上海监狱出生的时候,母亲便给他起名陈競球。
“直到我5岁的时候,母亲才告诉我,我的父亲是一个专打叛徒、百发百中的神枪手。”陈思群的话语中充满了自豪和骄傲,“从那之后我就一直记着父亲坚守的信仰”。在自己18岁生日那年,陈思群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始终以父母为榜样,为党的事业奋斗不息。
近两年来,市委党史研究室牵头,连同有关部门全力推进故居保护利用工作。组成资料征集小组深入挖掘龚昌荣事迹史料,逐一寻访党史、文献、档案等部门,广泛征集档案文献、历史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并严把政治关、史实关;充分利用党史宣讲、媒体采访、作家采风、红色旅游等活动载体,对龚昌荣烈士英雄事迹进行广泛宣传推广。白沙街道有关负责人表示,去年5月该街道按照蓬江区委的统一部署,启动龚昌荣故居房屋主体的修缮工作,并于10月底完成修缮工程。接下来,将以政府托管、后人监督的形式运营下去。目前,故居整体保护利用工作已进入收尾阶段,将会作为教育党员干部群众、宣传党史国史的重要基地于“七一”前正式对外开放。
2020年5月,龚昌荣故居被江门市蓬江区人民政府公布为蓬江区不可移动文物;2021年3月,被江门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江门市文物保护单位。
党史课堂
中央特科:
中共第一个 专门情报保卫机构
面对严重的白色恐怖,1927年11月,中共中央在上海建立了中共第一个专门情报保卫机构——中央特科。中央特科原设总务、情报、保卫三个科,其中保卫科下设行动队(又称红队、打狗队)。1928年又增设通讯科。1928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决定,由向忠发、周恩来、顾顺章组成中央特别委员会,负责领导特科工作。中央特科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在保卫中共中央安全、营救被捕同志、严惩叛徒、搜集情报、沟通同中央苏区的电讯联系、配合根据地红军作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习笔记
市委党史研究室征集编研科 四级主任科员华莹:
龚昌荣的奉献精神
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龚昌荣是五邑侨乡的优秀儿女,他的信仰与理想、责任与担当,闪耀着优秀共产党人的不朽光辉,给人启迪,催人奋进。
学习他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在国民党反动派血雨腥风的白色恐怖下,在艰苦卓绝、残酷复杂的隐蔽战线中,龚昌荣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凭着赤胆忠心,置个人生死于度外,与国民党特务及内奸、叛徒作殊死的斗争,用信仰和忠诚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革命气节。
学习他严守纪律的优良作风。严守纪律是党性的重要体现,更是隐蔽战线的生命线。在十里洋场的上海,龚昌荣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觉悟和组织纪律性,坚持战斗在惩奸除恶一线。身陷囹圄时,他遭受严刑拷打,坚决不出卖党的秘密;敌人许以高官厚禄,他也不为所动,宁死不屈,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纪律重于生命”。
学习他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为了追求真理、救国救民,龚昌荣放弃了舒适的生活,带着妻子和子女投身革命洪流。在危难关头,他挺身而出,为保卫党组织和同志赴汤蹈火,为了党的革命事业牺牲自己的一切,这种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