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松写给关怀国的信。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严建广
“近日,在侨批整理、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市博物馆收藏的这封信。读到信的内容,非常令人兴奋。”近日,说到一封1949年11月16日的信时,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院院长、教授刘进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据了解,这是广州刚解放不久的时候,在广州经商的归侨黎松写给在开平的侨眷关怀国的信。在信中,黎松说,因为解放军进兵迅速、军纪严明,社会大局很快稳定,让他的店铺没有受到损失,日用必需品经营尚可维持生活而感到欣慰。
“近段时间,整理、研究了不少侨批,但是,有讲述、反映解放军的信,目前只见到了这一封,所以很珍贵。”刘进说。
解放军深受群众称赞
1949年10月14日晚上,中国人民解放军浩浩荡荡地开进广州,结束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广州宣告解放。
解放军进入广州的经历,在黎松1949年11月16日写给关怀国的信中有讲到,他在信中说:“幸解放军进兵迅速,军纪严明,小店幸无损失。”
刘进介绍说,根据对这封信的相关调查,黎松是一位在广州做生意的归侨,而关怀国是当时在开平的侨眷。“虽然他们都在国内,但从他们的身份来看,这封信仍属于侨批。”他说:“不要看信中关于解放军的内容并不多,但是,背后却并不简单。”
据相关媒体之前报道,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方文瑜曾撰文记载当年广州解放时的情形:“解放前夕一些人担心处于真空状态的广州城会出现混乱,希望解放军早日到来,另一方面又顾虑前途未卜。”
“黎松在信中其实也表达了曾有这样的担忧。”刘进说:“黎松讲到‘幸解放军进兵迅速,军纪严明’,可见,当时他是有担忧的,但是,解放军的行动,让他放心了。”
据了解,方文瑜当年的文章也写道:“解放次日,一些天刚亮就起来打探消息的市民,打开骑楼门便惊奇地发现,街道两旁或躺或靠着许多年轻战士,他们应该是前一天夜里进城的,因为疲惫就地休息,但没有扰民。随着街上人流增多,一些战士醒了过来,饱受兵祸的居民害怕起来,谁知士兵不但没有怪罪他们,还纷纷道歉:‘对不起,阻碍到你了。’”
“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是人民解放军唯一的宗旨。解放军自成立起就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保护人民群众利益,军容严整,举止端正,文明礼貌,深受群众称赞。”刘进教授说。
见证新生政权城市治理能力
刘进表示,这封信从一个侧面也见证了共产党领导的新生人民政权城市治理能力,尤其是大城市的治理能力。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共产党领导的新生人民政权能不能站住脚,不仅表现在军事上,而且越来越突出地表现在经济上。当时,摆在新生政权面前的经济挑战十分严峻。国民党统治时期恶性通货膨胀的影响仍在延续,一大批不法投机商趁机兴风作浪,致使黄金、银元、外币充斥市场,导致物价猛烈上涨,经济秩序混乱。
“人民政权有没有能力制止恶性的通货膨胀,把经济形势稳定下来,把生产恢复起来,从而在政治上站稳脚跟,这是广大人民群众所殷切期待的,也考验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尤其是在广州、上海等大城市的治理能力。”刘进说。
据广东省档案馆、广州市档案馆等档案史料记载,当年,国民党当局在败退广州前夕,提出“总撤退、总罢工、总破坏”的行动口号,妄图把广州变成废墟,还炸毁了当时珠江上的第一条跨江大桥——海珠桥。多年战祸动乱,广州交通被破坏,工商业萧条,农业衰落,物价混乱,人民生活贫困。“社会各界对解放广州充满期待,也有疑虑。”刘进说。
而广州解放后,新生的人民政权在维护社会治安的同时,还打响货币战争,一面突击取缔非法地下钱庄,一面采取温和策略稳定市场。在较短时间内就稳定了金融市场秩序,恢复了生产,使城市驶入正轨。
黎松写这封信时,广州已经解放了一个月。在信中,他说:“惟解放迄今,各行生意尚充满萧条状态,独卖日用必需品尚可支持而已。”
刘进表示,从黎松的信中看,当时新生的人民政权刚成立,受客观条件制约,虽然其他生意还萧条,而日用必需品生意不错。“在一个月之内,让城市稳定,恢复生产,彰显了共产党治理大城市的能力。”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