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图:崔钢兵 编文:江红 审核:市委党史研究室
(一)余少杰,1907年生,江门鹤山宅梧人。1925年初考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在校期间,参加了广州国民革命政府第一、第二次东征及平定滇桂军阀杨希闵、刘震寰在广州发动的武装叛乱,表现英勇。1925年10月,余少杰加入中国共产党。
(二)1926年1月,余少杰受中共广东区委派遣到广西南宁工作,在国民党广西省党部组织部任秘书,以此为掩护开展革命斗争。4月,受时任中共广东区委军事部部长的周恩来委派,到国民革命军第十六军任职,秘密组建党组织。余少杰成为第一个由上级党组织指派到右江地区开展革命斗争的中共党员。
(三)1926年8月,余少杰组建了右江地区第一个党组织——中共恩(隆)奉(议)特别支部,并任特支书记。他按照党的指示,将各县的农民自卫军统一起来,成立右江农民自卫军,掀起了右江地区农民运动的高潮。
(四)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余少杰转入农村工作,在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的情况下,他坚持领导右江地区的农民武装斗争,接连发动仑圩、果德、镇结、思林等暴动,使右江沿岸各县革命转入全面武装斗争阶段。
(五)1928年,余少杰前往香港向广东省委汇报和请示工作。10月,余少杰从香港返广西南宁,路遇已经叛变的梁鹤如,马上乘“日光”轮折返。轮船在广西隆安县靠岸时遭遇敌人攻击,他沉着地焚烧了重要文件并跳江突围,最终不幸中弹被俘。
(六)在狱中,面对敌人严刑拷问,余少杰大义凛然,视死如归,严守党的机密。同年,在南宁被秘密杀害,年仅21岁。余少杰虽然牺牲了,但他在右江地区播下了革命火种,为日后的百色起义、红七军的创建、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