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林锵云(1894—1970年),江门新会罗坑镇人,出生于一个贫苦工人家庭。13岁随父到香港谋生,14岁当学徒。后来在英国轮船上当练习生,饱受资本家的剥削和压迫。受到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于1914年在香港参加中华革命党。
(二)1922年,林锵云参加香港海员大罢工;1925年,积极参加省港大罢工。在革命斗争中,他不断提高政治思想觉悟,逐步建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立志献身无产阶级革命事业。1926年,由邓发、龚昌荣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广州起义,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英勇斗争。
(三)1928—1931年,林锵云受党组织派遣,先后在南海、香港、上海从事革命工作。1932年5月,因叛徒出卖,林锵云在上海被捕,遭受严刑拷打,但始终坚贞不屈,保持了共产党员的革命气节。1937年底,趁日军轰炸之机,林锵云砸开脚镣逃了出来,历尽艰辛于1938年1月找到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重新回到党的怀抱。
(四)随后,林锵云被中共中央长江局派回广东工作,任中共南顺工委委员。1939年2月,成立顺德抗日游击队,任负责人,同年9月被编入广游二支队。1941年10月,指挥部队在顺德取得歼灭伪军400多人的西海大捷。1943年南番中顺游击区指挥部成立,林锵云担任指挥。从9月底开始,指挥部从番禺转移到中山五桂山根据地,全面领导珠江三角洲抗日游击战争。
(五)1944年10月,南番中顺游击区指挥部抽调主力成立中区纵队,林锵云任司令员。10月20日,中区纵队挺进粤中四邑地区,建立新鹤敌后抗日游击根据地。后林锵云率中区纵队一部返回中山五桂山,于1945年1月成立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林锵云任司令员;7月,任广东区党委委员。1946年6月,随东江纵队北撤至山东烟台。1947年,广东北撤部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两广纵队��
(六)广东解放后,林锵云回到广州工作。1953年4月,当选为广东第一任总工会主席。1956年7月,任中共广东省委常委。1958年,当选为广东省副省长。“文化大革命”期间,林锵云遭关押,受到残酷迫害,于1970年10月2日含冤去世。1979年12月,经党中央和广东省委批准,林锵云的冤案得到平反。开国上将肖克同志指出:林锵云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是杰出的工人运动忠诚战士。
绘图:崔钢兵 编文:江红 审核:市委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