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达先生。
李锦记(新会)食品有限公司、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扎根新会,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您的永远创业、永不封顶成就了我们无数个有梦想的人”“李文达先生一生高瞻远瞩,创新求变,让人们吃到了好吃又放心的酱料和调味品,大家怀念你!愿老先生一路走好”……
据李锦记集团官网消息,7月26日,李锦记集团主席李文达先生在家人的陪伴下安详离世,享年91岁。
噩耗传来,家乡人民万分悲痛。江门市委、市政府,新会区委、区政府向李文达先生家族全体成员和亲友发去唁电。李文达先生秉承“思利及人”核心价值观,造福桑梓,回馈社会,为家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在家乡人民心中享有崇高声誉。他的辞世,是侨乡人民之损失。大家为失去一位敬业、仁爱、奉献的杰出乡贤而深感痛惜,家乡人民永远铭记。
李文达先生是江门市荣誉市民、新会荣誉市民,新会区政协第十三、十四届名誉主席,2010年获香港特区政府颁授“铜紫荆星章”,2012年获广东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颁授“十大慈善人物”奖,2017年荣获第三届世界广府人“十大杰出人物”,2018年获香港特区政府颁授“银紫荆星章”。
“饮水思源”,是李文达先生生前多次回到家乡新会参加活动时表达的心愿,在接受家乡媒体采访时,李文达先生不止一次表示:“新会是我的家乡,也是李锦记的根,我和我的子女都不会忘记这一点。”
李文达在澳门出生,其祖父李锦裳是新会会城七堡人,李锦裳年轻时随母亲到珠海市南水镇,并在当地开茶寮谋生。由于当地盛产生蚝,李锦裳把生蚝煮成汤水卖给村内的渔民,以此维持生计。有一次,因他忙于茶寮工作而忘记看顾炉火,锅里的蚝汤煮糊了,浓缩成蚝汁,尝后汁液酣醇味美,遂发明了蚝油,村民食用后纷纷赞好。后来,他专心致志,在南水专门生产蚝油,并取名为“李锦记”,时年为1888年,李锦记蚝油庄正式创立,从此逐步发展起来。李锦裳的儿子李兆南接班后带领企业冲出粤港澳,致力开拓海外华人市场。李文达1954年加入李锦记,并于1972年成为企业掌舵人。
饮水思源,不忘初心。李文达先生一生爱国爱港爱乡,是出色的企业家、慈善家。他带领李锦记集团从香港走向世界,并于20世纪90年代将李锦记百年品牌带回家乡、根植新会,打造了五邑地区规模最大、贡献最大的企业集团之一,他致力弘扬中华饮食文化和养生文化,让世界各地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李锦记产品,让世界更加深入了解新会。
倾情慈善事业,造福桑梓社会。多年来,李文达先生关心支持家乡慈善公益事业,从教育项目、文体设施到公共交通,处处留下了李文达先生的爱心足迹。
文/图 冯瑶君 钟珍玲
“新会是我们的家乡”
在会城七堡岛这片面积20余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以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李锦记(新会)食品有限公司为首的一批健康保健食品企业,初步形成健康保健食品产业集聚体系,让七堡岛成为当地最具潜力、生机的宝地之一。
李锦记是一个百年民族企业,全国家喻户晓的酱料王国,而新会七堡岛是李锦记集团在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
跨过李文达大桥,从无限极大桥旁望过去,一个个巨大的 “酱油缸”矗立在潭江河畔,非常壮观,这是位于七堡岛七堡工业区的李锦记生产基地中的一道标志性风景线。
新会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有助天然制曲和微生物菌群发酵,为李锦记酱料独特的风味缔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一年四季,与“酱油缸”做伴的,是温暖和煦的阳光和川流不息的潭江;扎根新会20多年来,李锦记早与家乡融为一体,成为新会的一部分。
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大江南北。1993年,时年60多岁的李锦记第三代掌门人李文达,到珠三角地区进行考察,为内地的新厂寻找最佳选址。当他在我市相邻的佛山市考察时,当地政府给予了十分优惠的引资政策。虽然令人动心,然而,李文达最终还是选择了新会。
曾在佛山市任职的一位老领导对李文达爱乡情谊印象深刻:“我在1993年左右认识李文达先生,当时我在佛山工作。那年,李文达先生和一批香港的投资者到佛山考察,想投资办厂。李文达先生在佛山考察了大半年时间,了解佛山的土地以及各种引资政策后,李文达表示感谢佛山市的支持,他还是希望把企业带回家乡新会。眼看着一个大企业从我的手中飞走,我觉得非常可惜,但对李文达先生心系家乡之心十分敬重。”
李文达的儿子,李锦记酱料集团主席李惠中多次表示:“新会是我们的家乡,也是李锦记的根,我们将继续努力支持家乡建设,希望家乡越来越好。”
李锦记于1995年在新会七堡岛投资设厂,并先后成立了李锦记(新会)食品有限公司和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
1996年李锦记酱料集团新会生产基地正式启用,是中国首屈一指的食品企业,至今已经成为李锦记酱料集团在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生产自动化程度高是李锦记工厂的一大特色,自1995年落户新会至今,李锦记不断更新设备,扩大产能,在引进全球领先的连续蒸煮及圆盘制曲酱油生产技术后,将进一步巩固李锦记在酱油业界的地位。
从2012年起,李锦记(新会)食品有限公司开始增资扩建年产22万吨的酱油生产线,该项目主要设备连续蒸煮圆盘制曲于2015年10月正式启用,整个扩建工程于2016年全部完成,公司年总产能实现翻番。李锦记酱料品种也越来越多元化,发展至200多种酱料产品,包括酱油、XO酱、辣椒酱等调味品。
2017年7月,李锦记在新会再次投资扩大生产,增资项目用地面积达12.8公顷。项目建成后,酱油年产量在原来基础上再提高50%。
近年来,李锦记不断发展壮大,多次蝉联全市纳税企业榜首,并连续多年被评为“广东纳税百强企业”。李锦记相继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2016年G20杭州峰会、2017年厦门金砖会晤等国际盛事的指定调味品。如今,李锦记的200多款产品,远销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鉴于李文达以及他所执掌的李锦记在中国食品领域所作出的突出贡献,2018年4月21日,在李锦记130周年创业纪念日晚会上,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决定,在“科技创新奖之突出贡献奖”中,首次设立以人物命名的“李文达奖励金”。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希望通过“李文达奖励金”的设立,让李文达先生的公益心得以绵延。
支持家乡建设不遗余力
2011年8月,李锦记集团宣布捐资在新会兴建两座大桥——李文达大桥和无限极大桥。
2014年11月15日,新会李文达大桥通车。当天,李文达先生以及家族成员出席通车仪式。2017年9月8日,由李锦记集团捐资兴建的无限极大桥通车,李锦记大道和无限极大道也于当天揭幕。
李文达大桥和无限极大桥先后建成通车,是李锦记集团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又一力证。
多年来,从会城至南坦岛方向,靠唯一的大桥——黄克競大桥通行。随着新会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往来黄克競大桥的车辆越来越多,交通日渐拥堵。经常从香港往返新会南坦岛方向的李文达看着这一切,便萌生了捐资建桥的想法,并获得家族成员的支持。
“我是新会人,新会同样是李锦记的根。我们家在离开家乡超过100年之后,1995年回家乡投资设厂建设李锦记集团。多年来,除了乡亲,李锦记集团企业运输也靠黄克競大桥出行。再建一座桥,乡亲出行方便,我们出行也方便,对大家都好。”时年80多岁的李文达先生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感慨地说。怀着对家乡的浓浓情感,在通车仪式上,李文达携夫人以及5位子女,从李文达大桥经过,见证了大桥的通车。
“大桥之所以以爸爸的名字命名,是因为爸爸希望我们后辈能够永远记住家乡,将来也要为家乡作贡献。”李惠中表示。
拳拳赤子心,浓浓桑梓情。李锦记与家乡根脉相连,李文达也将浓浓的爱心奉献给家乡热土,不遗余力支持家乡乃至全国的慈善事业。
1998年,李文达捐资在家乡七堡兴建“李文达中学”,支持家乡的教育事业,并先后持续捐资用于购买学校的教学设备等。2005年,在李文达和会城街道的大力支持下,李文达中学再次扩建。多年来,李文达先生持续捐资支持江门市及新会区教育局举办各项活动,推动家乡教育事业的发展。2001年,在新会筹建体育馆期间,李文达捐资以实际行动支持家乡体育事业的发展。李文达还先后3次为家乡冲力村文明建设捐款,包括捐资建设李锦裳纪念亭、捐资建设李文达广场,为村民提供文化休闲场所等。除此之外,李文达踊跃为内地水灾、四川汶川地震、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河南暴雨捐资捐物以表示支持。
此外,李锦记集团子公司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积极为国内抵抗洪水、抗击非典、汶川地震、新冠肺炎、河南暴雨捐资捐物。其中,通过“思利及人公益基金会”向中国华侨公益基金会捐资,定向用于武汉地区的疫情防控;向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捐赠包括洗手液、空气净化器等防疫物资。为帮助学生更好地做好防护,无限极在2020年9月开学后向全国100所学校捐赠防疫物资。今年7月21日,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通过“思利及人公益基金会”向郑州市红十字会捐款,用于保障当地群众人身安全和紧急采购救灾物资。
截至目前,无限极在国内贫困地区已捐建了希望、海联、侨爱小学共20家。2007年,该公司获得国家民政部颁发“2006年度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外资企业”称号,2018年获第十届“中华慈善奖”殊荣。
【声音】
新会李文达中学校长赵双伟:
时刻铭记李文达先生的教诲
“得知李文达先生逝世的消息,我们的心情是沉痛的,他是我校的名誉校长,对李文达中学的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他对全校师生的影响也是深远的。”昨日,新会李文达中学校长赵双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沉声说道,李文达先生的逝世,是李文达中学极大的损失,是家乡人民极大的损失。
据了解,李文达中学的前身是新会七堡中学,旧校校舍简陋、设备陈旧。李文达先生心系家乡,当得知七堡缺少高质量中学,1997年,他毅然决定以李锦记集团名义捐资兴建李文达中学,这是李锦记集团在新会捐建的首个慈善项目。
20多年来,李文达先生一直密切关注学校的发展,在学校发展的每一个关键时期,他都鼎力资助和悉心扶持。自李文达中学设立至今,李锦记集团多次捐资和扩充设施设备,目前学校占地面积达6.8公顷,建筑面积达3.3万多平方米,拥有实验室、大型体育馆、科学馆、标准游泳池、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标准跑道等,校园网等设备齐全。学校成为一所环境优美、校风校纪优良、文化氛围浓郁、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备先进、生活设施齐全的现代化新型普通中学,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李文达先生的支持。
为不断促进学校的发展,李文达先生还亲自担任该校名誉校长。他十分关心家乡学子的健康成长,通过学校管理委员会,定期了解学校的发展和师生的学业等情况,更通过言传身教,把“思利及人”的精神发扬光大。自李文达中学建成以后,李文达先生专门设立奖教奖学金,奖励优秀师生和资助家庭贫困学生。
李文达先生还通过李锦记集团坚持资助江门市和新会区举办“李锦记杯”中学生辩论赛、中小学生朗读比赛和校园小厨师大赛等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同学们的校园生活,促进了同学们综合素质的提升。
赵双伟怀念道,“在我的印象中,李文达先生是可亲可敬的。他是一位高瞻远瞩、勇于创新的商业奇才,是爱国爱乡、务实敬业、担当有为的企业家,更是一位不求回报、淡泊名利的慈善家。他还是一位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长者,他的温暖关怀一直陪伴着李文达中学师生的成长,他‘思利及人’的精神指引着我们前进。”
赵双伟表示,李文达先生的离开,让人深感悲痛,“作为李文达中学的一员,我们应饮水思源,常怀感恩之心,长抱进取之志,时刻铭记李文达先生的教诲,学习他的爱国爱乡精神,自强不息,奋发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