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党建引领践初心 阳光交易促发展”服务推介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业务大厅举行。
□文/图 张浩洋
“参与政府采购的中小微企业供应商,凭借中标(成功)通知书或政府采购合同即可向金融机构申请融资……”积极推广“政采贷”“电子保函”,解决企业资金短缺难题。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节约企业时间成本和交易成本是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目标,在深化党史学习教育中,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积极打造“阳光交易e+”党建品牌,用心为民办实事,实现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政采贷”“电子保函”
解决企业资金短缺难题
近日,由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指导,市政府采购中心、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主办,市采购行业协会承办的“党建引领践初心 阳光交易促发展”服务推介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业务大厅举行。活动中,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积极推介中小微企业使用“政采贷”,向投标人推广电子保函方式缴纳保证金等服务,并由市采购行业协会与银行签订“政采贷”战略合作协议,与金融机构、保险机构签订“电子保函”框架协议。
据中国人民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政采贷”即参与政府采购的中小微企业供应商,凭借中标(成功)通知书或政府采购合同即可向金融机构申请融资,金融机构以供应商信用审查和政府采购信誉为基础,按便捷贷款程序和优惠利率,为其发放无财产抵押贷款。
“政府采购供应商一直是金融机构认同的优质客户,而政府采购的中标主体主要为中小微企业,但因采购合同真实性验证难、及时获得相关信息难、保证资金回到监管账户难等问题,线下办理业务难度大、效率低,导致政府采购合同线下融资难以开展,供应商获得金融机构贷款不易。”主办方表示。
“政采贷”的推出,有效解决企业资金短缺难题,而“电子保函”则大大节约企业时间成本和交易成本。
据了解,“电子投标保函”是招投标电子化、保函化趋势下应运而生的一种创新型担保方式,以“招投标电子化+保函”代替了传统的保证金缴纳,大大降低了投标人的财务成本。与传统纸质保函相比,电子保函有着价格合理、使用方便、追溯性强、便于监管等诸多优点。投标人只需向金融机构提出保函申请,金融机构根据投标人要求,向其出具电子化担保凭证,让金融机构为招投标双方相应的风险提供保障。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平台的价值,使‘电子保函’‘政采贷’等基本的金融业务能够推广开来,同时将平台往外扩展、合作,建立公共资源交易金融平台,并探索跨平台合作,通过区块链联盟的手段,把交易延伸到工程担保,农民工保险等等的范围和领域,让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化平台的数据发挥更大的效益。”市政府采购中心、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党建与业务融合
服务水平质量进一步提升
笔者在现场看到,活动场地通道走廊两侧墙面精心打造了党史学习教育长廊,在党的百年光辉历史中融入“数字政府”、政数工作、廉政教育、形象宣传等元素。“我们为工作人员、交易对象等打造了解党的历史和中心工作情况的渠道和平台,并以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为主开展廉政教育,筑牢拒腐防变根基,促进公共资源交易党建和业务理念创新、思路创新、手段创新,全面体现‘党建引领、数字赋能、公平公正、便民利企、助推发展’特色。”市政府采购中心、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自2013年组建以来,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始终坚持以规范化建设为抓手,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推动我市公共资源平台整合统一,持续打造公开、公平、公正和诚信、高效、廉洁的阳光交易平台。
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持续深化党史学习教育,积极打造“阳光交易e+”党建品牌,实现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2016年,在省内率先实现了交易业务“全市一张网”;2017年,省内首个实现了全省辖区远程异地评标……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创下了多个“省内首次”。“全市一张网”实现了传统交易模式向“互联网+”的转化,上线以来,四大类交易业务得到了有效整合,工作效率明显提升,交易透明度进一步增强。
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围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在全省率先实现评标专家数字化进场管理。并主动对接“粤商通”涉企移动政务服务平台,打破传统数字证书的局限,轻松实现数字证书、电子投标文件在线扫码加解密,投标人参加投标活动进一步“增效减负”,为“全省一张网”建设提供了江门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