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有为的胡杨。
□文/图 黎禹君 韦雪婷
“扎根技术创新工作一线,创造更多的成绩来回报党和国家,是我工作的出发点。”新辉(中国)新材料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广东省精细高分子(新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胡杨说。攻克技术难关,突破国外技术封锁,胡杨一直在这条道路上前进。
胡杨于2016年7月获清华大学工学博士学位。学历耀眼的他最终选择了江门,发挥共产党员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扎根基层一线,潜心于高性能胶乳和微球材料的研发工作。今年,他获评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党组织既然给了我这份荣誉和信任,我就更要努力钻研技术,将技术更好地转化为产品,服务社会,回报国家”。
拒绝外企高薪毅然回国
胡杨从小受党员母亲的影响,在幼小的心灵播下党性的种子,将爱国思想早早地深植心中。胡杨回忆说:“当时母亲告诉我,不论以后在哪里学习,都希望我留在国内发展,把自己的所学所长,奉献给新中国。”
一片赤诚的胡杨在高一时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跟着教师入党积极分子一起上党课。读高三时,他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我是当时所在高中唯一一名学生党员。虽然我今年才33岁,但已经有14年党龄了。”胡杨笑着说。
2011年,胡杨进入清华大学化工系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攻读博士学位,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化工与生物分子工程系进行国家高水平博士生联合培养。
在美留学期间,当看到F—22战斗机在天空翱翔,胡杨内心焦急万分,渴望为祖国壮大国防实力贡献力量,扭转落后局面。毕业后,他断然拒绝外企开出的高薪,进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工作,加入国防建设大军。“我是中国人,中国是我开展科研工作最好的舞台,所以我当时想都没想就回国了。”胡杨说。
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期间,胡杨意识到,速度更快、性价比更高的武器装备是未来我军全面现代化的重要方向。为此,他组织所在的研究小组成立了党员科研攻坚小队,以党性凝聚、党员带头的模式组建战斗堡垒攻克科技难关,最终取得了成功。
在两年的研究工作中,作为党员的胡杨废寝忘食、顽强拼搏,面对技术难点和研发瓶颈,经常在实验室奋战到凌晨。
“做科研就要耐得住寂寞”
“科技报国是科技工作者的使命,更是我入党时的初心。”胡杨取得的成绩没有让他固步自封,反而是关注到国家在材料领域上和发达国家的差距。因此,胡杨放弃了原本在大城市的优越条件,离开了航天系统,来到新会区罗坑镇,入职新辉(中国)新材料有限公司。
面对国际大公司在技术、市场和价格上的垄断地位,胡杨不怕苦不怕累,常说“做科研就要耐得住寂寞,经得住挫折,才能干出一番事业,为社会作出贡献”。在强大的信念支撑和科研能力下,胡杨带领着团队几经艰辛终于破解了“卡脖子”难题,填补了国内行业空白,为增强我国民营企业科技实力贡献了力量,让中国在材料领域更进一步。
“共产党员要永葆先进性,永远在学习的路上。”入职后,胡杨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不自满。在他的努力推动下,公司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建立了广东省精细高分子(新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并与华南理工大学合作建立广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在此期间,他曾获“众创杯”广东省博士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银奖、“中国创翼”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赛区优胜奖、江门市优秀共产党员、2018年度江门市十大新闻人物,入选江门市高层次人才(第二类)、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优才计划”。
尽管身披光环,取得的成就很多,但胡杨从不降低对自己的要求,他在办公室的书架上放满了党建书籍和专业书籍,见缝插针地利用碎片化时间博览群书,在提高党性素养的同时潜心研究技术,推动团队的科研水平得到进一步突破。
“即使有再高的学历,也需要不断充实自己。我在办公室放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宿舍里还有《毛泽东选集》,要去学习,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胡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