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906年,祖籍新会潮连的李少石在香港出生,年幼时常随爷爷李琼佑生活。为让他接受传统文化教育,李琼佑将他送往广州读小学,还常给他讲述潮连乡亲区越的孝道故事和族人李仙根的革命故事。私塾毕业后,李少石考入香港皇仁书院,一直把同为校友的孙中山作为“偶像”。目睹社会的黑暗,心中埋下变革社会、改造世界的种子。
(二)1925年,李少石考入岭南大学。其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积极投身学生运动,后遭学校开除;与廖仲恺和何香凝之女、同学廖梦醒相互吸引,结成亲密战友。省港大罢工发生后,到广州海员工会工作,协助苏兆征、陈郁等开展工人运动,于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三)大革命失败后,李少石奉命到香港、上海等地工作。1930年,与廖梦醒结为革命伉俪,在香港建立地下交通站,负责为设在上海的中共中央与江西革命根据地的联系传递和接送工作。接待过邓小平、蔡畅等大批路过香港的中共领导人、民主党派人士和文化人士,协助他们转移到革命根据地等地。
(四)1932年,李少石被调往上海。1933年,到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工作,任中国工人通讯社负责人。次年2月,因叛徒告密被捕入狱。李少石被关押3年,其间腿被打伤,肺遭重创,常吐鲜血,但坚贞不屈,并作诗“丹心已共河山碎,大义长争日月光,不作寻常床箦死,英雄含笑上刑场”。
(五)1937年7月,随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逐步形成,中共对国民党当局提出释放全部政治犯的要求,李少石等共产党员获释;12月,与廖梦醒转移到香港,协助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负责人廖承志工作,负责华侨及国际航线中的海员工作,同时协助情报工作。1941年香港沦陷,参与“香港大营救”行动。
(六)1943年夏,李少石调任重庆工作,公开身份是《新华日报》记者,实际是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驻渝办事处秘书、南方局外事组成员,是周恩来的亲密助手。1945年10月8日傍晚,柳亚子来访周恩来。李少石送柳亚子回住处,返回途中突遭国民党士兵枪击,因伤势过重不幸牺牲。10月12日,毛泽东亲笔题词:“李少石同志是个好共产党员,不幸遇难,永志哀思!”
绘图:崔钢兵 编文:江红 审核:市委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