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市委在市青少年宫打造的科技馆图书站吸引了不少人前来阅读学习。
“科技馆图书站是个‘宝藏’,不仅藏书多、有位置坐,还有空调。”“这里学习氛围很好,孩子在这里学习更加投入。暑假期间我每天都会带孩子过来‘打卡’。”今年初,团市委在市青少年宫打造的科技馆图书站获得市民频频点赞。如今,图书站吸引越来越多市民,尤其是青少年前来阅读学习。
科技馆图书站的“火爆”,是团市委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的一个缩影。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团市委结合自身特点,大力开展“我为青年做件事”主题实践活动,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动力,认真履行共青团引领凝聚青年、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职责使命,不断增强青少年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文/图 张浩洋 王晓斌
帮扶产业工人提升学历
“非常感谢团市委搭建这么好的一个平台,补贴我的学费,让我圆了大学梦。”参与团市委“圆梦计划”的张洁说,“网络授课大大节省了我的通行时间与成本,让我在工作之余有更多的时间学习”。
“实现每天1元读大学的梦想”并不是一句空的口号。据介绍,早在今年3月份,团市委便筹集资金50万元,结合“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与东北农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等5所高校合作,今年将招收产业工人350名。
除了帮扶产业工人提升学历,实现大学梦外,团市委在助力大学生提升就业能力、吸引人才回乡发展方面也下足了功夫。
“没想到江门在半导体、LED等方面有这么深入的研究,并且吸引了这么多国内外科研‘大咖’。”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五邑青年黄嘉莹是北京“邑青联盟”中的一员。今年5月,团市委组织开展“邑乡青愿”优邑青年人才江门行活动,吸引约40名在北京、天津、江苏等地就读的五邑籍在外优秀大学生代表,到我市华侨文化基地、相关知名企业等场所进行参观学习和座谈交流,活动中,大学生们纷纷表示打开了“新世界”。“如今家乡对于人才的需求更加多样化,参与此次活动更加坚定了我回江门发展的决心。”黄嘉莹说。
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对此,团市委拿出了破题的“硬招”,持续开展“展翅计划”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行动,为大学生提供实习见习、校园招聘等一站式职业成长服务。“目前我们已面向党政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知名民营企业募集了高质量实习岗位超3000个,着力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团市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港澳大学生,团市委积极开展“展翅计划”港澳大学生实习专项行动,提供一批具有侨乡特色的优质实习岗位,吸引了47名港澳大学生报名参加,并协助解决“食住行”等系列问题。与此同时,团市委还开展了“百年追梦·青春激荡”粤港澳青少年侨乡红色寻根之旅,不断增强港澳大学生对祖国的“向心力”。
关注青少年身心健康
“我以前是一个很害怕跟别人交流的人,随着义工团队带我去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接触更多的人,慢慢打开了我的心扉。”5年前小莹曾有自残行为,在接受个案辅导后,生活学习状况明显改善。“我很感激义工团队对我的帮助,因此2021年我报考大学选择了社工专业,想通过专业学习,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小莹说。
青少年身心健康一直是团市委关注的重点,今年以来,团市委整合资金70万元,委托8家社工机构承接12355服务,构建“线上统一接听+线下分区跟进”“医生+社工+志愿者”维护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工作模式,搭建服务青少年的专线。据了解,今年以来共接听电话1800多通,办理青少年心理服务个案11宗。
助力孤残、乡村留守青少年健康成长亦是团市委重点工作。
“今年初我们联合台山、开平及恩平团委,以及结对社区良化西社区,多方筹集资金资助贫困学子,营造‘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浓厚社会帮扶氛围。”团市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孤残、留守青少年学习教育也不能落下,我们积极盘活资源,以市青少年宫为载体,支持困难少年儿童接受优质艺术、科学等教育,截至7月已提供各类免费课程学位206个,公益活动免费学位4000多个”。
此外,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团市委积极开展“爱到家”探访、“微愿成真”、学业辅导、心理咨询等系列帮扶活动904场次,志愿服务时长超过4万小时。
心不安处,又怎会是吾乡?我市广泛吸纳青年人才的同时,如何留住人才?对此,团市委频出实招,让青年获得“家”的同时更获得“爱”。
获得“家”即解决来江就业青年住房问题。对此,团市委联合住建部门实施“青年安居计划”,盘活市区闲置优质公租房12套,并做好住房保障政策宣传和信息对接等工作。
获得“爱”即助力青年婚恋交友。围绕“情人节”“520”“七夕”等节日,团市委组织开展各类青年联谊活动,其中开平市第六届青年职工玫瑰节之“牵手开平·快乐有约”相亲大会,吸引了各行各业单身青年职工约180人参加。
做优志愿服务品牌
“请在这里等一等,每十个人一组检测。”“请打开二维码,有序排队,保持距离!”核酸检测现场,温馨提醒的声音此起彼伏。志愿服务向来是我市响当当的品牌,今年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疫情防控等工作中,“红马甲”屡建奇功。作为志愿服务的主管部门,团市委整合了15个部门单位的资源和力量,投入扶持资金41万元,开展2021年江门市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培养10个市级志愿服务示范项目和21个重点培育项目,做优志愿服务品牌。
此外,团市委发动青年志愿者依托村(社区)志愿服务站点,常态化开展平安美丽乡村建设、护河护水生态环境知识宣传等系列志愿服务活动。目前,共开展文明实践、乡村振兴、护水护绿志愿服务活动9175场次,参与志愿者达75532人次,服务时长超60万小时。同时,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等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大学生和青年志愿者们已经整装待发……
团市委还不断加强团属阵地建设,充分发挥市青少年宫科技馆图书站公益属性,提供实体图书2500多册、电子图书3000多册,并配置电子书阅览机,支持在线阅览或通过手机扫码进行阅览,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科技素养。开放至今,已惠及青少年9600人次。同时,推行市青少年宫停车智慧化改造,使停车位增至254个,车辆周转率由原来的1.8车次上升至10.0车次,破解附近居民停车难、家长接送不便等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团市委还充分利用“榜样”的力量,积极发挥先进集体示范引领作用。引导窗口服务类、登记审批类等青年文明号集体优化办事流程,规范审批行为,提高为群众办事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