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毕松杰 黄筠媛
昨日(8月16日),为期108天的南海伏季休渔正式结束,渔民们迎来新一轮出海捕捞作业。中午12时,全市各港口瞬间汽笛鸣叫,2000多艘渔船齐头并进,渔港内原本帆樯林立、船舸锚泊的静态画面,瞬间变为机器轰鸣、百舸齐发的热闹场景。
2000多艘渔船齐出海
每年5月1日至8月16日,是为期三个半月的休渔期。对于渔民而言,休渔期结束后,便是抢抓生产的季节。
今年51岁的林计仲,是有着30多年出海捕捞经验的老渔民。“每年这个时候,我们都在张罗着准备出海,检查设备、补网以及转移粮食、水、油等,使渔船以最好状态出海。”林计仲说。
昨天中午12时,全市港口、码头2000多艘渔船缓缓驶出,组成一支浩浩荡荡的出海大军。渔民们,开始向着丰收不断前进。
海上作业的另一面,是不易与艰辛。黝黑的皮肤、充满老茧的双手,几乎是每位渔民的标配。“海上天晴时温度特别高,下雨时会伴随风浪,船上活动空间有限,柴油燃烧会发出刺鼻的气味。此外,海上变化莫测,还得时刻留意台风的威胁。”粤台渔32011船船主杨亚裕说。
记者了解到,出海后,渔民都是日夜不停地生产,只有等待收网的一两个小时里休息一会。鱼被打捞后,为了保证渔获的新鲜,还得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其分拣、冷藏。可以说,海上的渔民,每天都是在与时间赛跑。
“不接种、不出海”
江门是全省渔业大市,海岸线长,在册渔船基数大,渔船种类多,涉渔乡镇自用船舶的体量也很大。全市拥有四大渔港和一个避风锚地。现有在册渔船3400多艘,涉渔乡镇自用船舶4500多艘。
当前,国内疫情呈现多点多源的严峻形势,防控局面严峻复杂。上川岛沙堤渔港是广东省四大渔港之一,在此抛锚的船只除省内的之外,还有港、澳等地常年在这里停泊的近200艘船只。
记者在沙堤渔港看到,港口设置了“渔船防疫检测点”,工作人员对进出港渔民进行体温检测、信息登记,并普及疫情防控知识。
“连日来,我们不断加大渔港巡查力度,对于进出港的渔船,落实进出港报告,同时加强渔船人员进出港的监管。此外,和其他部门进行联动,开展闭环管理,形成信息共享机制。”台山市海洋综合执法大队川岛中队队长唐耀东说。
据市农业农村局海洋综合执法部门统计,台山市汶村镇横山渔港共停泊了235艘渔船。“我们紧抓‘不接种、不出海’的方针,建立渔民进出港核酸检测、疫苗接种情况台账,并在开渔前加强巡逻和抽查,确保出海渔民疫苗接种百分百完成。”台山市汶村镇副镇长罗朝富说。
此外,汶村镇还采用“网格化管理”监测渔民健康情况,发动基层村干部、党员渔民担任网格员,以10艘船为一网格单位,建立微信群,每天在群内上报渔民身体状况。
连日来,我市充分发挥安全生产网格员作用,对全市渔民疫苗接种情况进行摸底造册,确保在8月16日开渔前所有渔民“应接尽接”。开渔后,所有渔民做到“不接种、不出海”。
铁腕执法守护渔业资源
海为田园,渔为衣食。作为海洋大市,江门市大陆岸线长达414.8公里,领海基线以内海域面积达2886平方公里。各类渔业违法行为,对海洋生态环境破坏巨大,还会造成鱼的增殖断代,破坏海洋与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如打击不严,将让合法捕捞的渔民望“洋”兴叹。
休渔期以来,市农业农村局海洋综合执法部门组织开展“亮剑”等专项执法行动,采取“岸上查、海上堵”等执法手段,共出动执法船艇409艘次、执法车辆358辆次、执法人员2961人次,查获各类渔业违法违规案件30宗。
与此同时,我市严厉整治涉渔“三无”船舶和“绝户网”,累计暂扣“三无”船舶37艘,开展违规网具清理整治专项行动34次,共清理“绝户网”等违法网具8750米,成效显著。
大多数渔民都是家庭的主心骨,往往数代人的心血都倾注在渔船上,人或船一旦发生意外,对整个家庭都是毁灭性的打击,因此,渔业安全生产至关重要。
“休渔期,市本级相继组织开展全市性渔船从业人员安全培训和消防应急演练,合计参训人数超300人次;开展职务船员培训班20期,参与培训人员2351人次。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宣传和培训,进一步增强了渔业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提升了应急救助技能,并确保船员持证上岗,保障了渔业平安。”市农业农村局海洋综合执法部门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