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20年度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结果公布 江门再居市级榜单粤西片区榜首 新会江海包揽县级榜单粤西片区前两名
乡村振兴风帆劲 阔步小康踏歌行
位于开平市苍城镇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
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为乡村振兴插上有力的新翼。
全市61%村庄达到省定美丽宜居村标准,图为开平塘口一角。
台山渔业光伏电站项目成为贫困户不断积攒财富的“阳光存折”。
中国台山农业公园描绘出侨乡现代农业新貌。
“最”美侨“乡”
2018、2019、2020连续三个年度广东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江门在市级成绩榜单中高居粤西榜首,实现该头衔“三连冠”。
全市相对贫困人口16659人全部脱贫,扶贫工作考核连续五年被省评为最高等次“好”。
荣获全国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典型地区表彰,是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地级市。
2017-2018年度和2019-2020年度连续两次“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工作中,我市被评为优秀等级,同时总分排名第一名。
我市累计创建广东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11个,数量排名全省第一。
8月20日,广东省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对外公布2020年度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工作情况,江门在市级成绩榜单中高居粤西榜首,实现该头衔“三连冠”,获省委、省政府通报表扬。此外,新会区、江海区更是包揽县级成绩榜单粤西片区前两名。喜讯连连,充分说明江门乡村振兴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
欲戴其冠,先承其重。江门是全省农业大市,也是大湾区重要的“米袋子”“菜篮子”和“海鲜铺子”。三年多来,我市全力统筹推进新时代“三农”工作,重农格局持续加强,脱贫攻坚全面胜利,乡村产业加快发展,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乡村治理全面提升,农村改革持续深化,绘就出江门乡村振兴出彩新画面。
2020年,江门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可圈可点:全市相对贫困人口16659人全部脱贫,扶贫工作考核连续五年被省评为最高等次“好”;农林牧渔总产值突破500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129元;荣获全国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典型地区表彰,是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地级市……
乡村振兴风帆劲,阔步小康踏歌行。“过去的成绩,是未来最好的动力。我们将在此基础上,真抓实干做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奋力谱写五邑大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新篇章。”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郑少强说。
文/图 毕松杰 谭耀明 江农宣
A
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首破500亿元
8月,经省政府同意,省农业农村厅公布“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成绩单”,2017-2018年度和2019-2020年度连续两次“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工作中,我市被评为优秀等级,同时总分排名第一名,为全省“菜篮子”工程建设贡献了坚实的江门力量。
沉甸甸的“菜篮子”背后,是扎实有力、落实到位的“江门行动”。2020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18.53万公顷、总产量98万吨,超额完成省下达新增粮食播种面积2453公顷目标任务;建成高标准农田13.84万公顷,占全市耕地面积的88.7%;此外,我市建有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36家,省级“菜篮子”基地21家、市级75家……
推动“菜篮子”工程,还要着重优化农业产业布局,重点发展特色高效产业,促进农业由增产向提质转变。“江门成功创建‘1+7+27’国家、省、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和3个国家级产业示范村镇,建设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43个。此外,我市累计创建广东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11个,数量排名全省第一。”郑少强说。
随着江门“跨县集群、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新格局的初步构建,陈皮、大米、茶叶、鳗鱼、马冈鹅、禽蛋等六大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形成,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屡创新高,2020年更是首破500亿元,富民兴村产业迈入发展“快车道”。
直播镜头前,主播轻轻一戳产自江门的海鸭蛋,红亮亮的油滑溜地往外冒,饱满红润的蛋黄“馋”得直播间里的观众瞬间沸腾。销售通道一经打开,短短两分钟,订单量飙升至45.6万单,交易额过千万元。荧幕背后,东北小伙程浩是这一奇迹的“导演”。
美国留学归来后,江门海鸭蛋的“香味”深深吸引了程浩,他决心从北闯南落地江门创业电商项目。短短两三年,年销售额突破2亿元。在程浩看来,“迅速走红的背后离不开江门丰富的农业资源以及琳琅满目的特色农业,这里简直是发展现代农业不折不扣的‘富矿’”。
程浩的成功并非偶然。谢国良从“IT男”到“新农人”,脱鞋下田成为“米二代”,将小加工厂一步步发展为恩平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实施主体;90后海归张彬宏回乡“子承父业”,创办新会区古德生态农场,打造“鱼鹅柑橙生态共同体”生态圈,并一步步发展成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一批又一批有干劲、有知识、有梦想的乡村人才,正在让乡村发展日新月异。
“目前,江门累计培育认定新型职业农民5008人,累计创建省级高素质农民培育示范基地27家,认定72名省农村乡土专家。累计培育省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示范家庭农场分别达53家、42家和45家。”郑少强说。
与此同时,我市正全力打造广东省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和大湾区农产品交易流通中心,加快建设江门市农产品冷链物流省级优势产区产业园,累计撬动12家农产品加工冷链企业总投资33.47亿元,进驻首期核心区。
B
全市相对贫困人口16659人高质量脱贫
每逢节假日,新会区古井镇霞路村烧鹅街熙熙攘攘,街边的汇柑阁茶行商铺内香飘四溢,店老板赵坚毅热情地邀请游客品尝自己亲手制作的柑普茶,收获不少订单。
赵坚毅本是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患有二级肢体残疾,以前靠开小三轮拉货为生,难以支撑家庭支出。“在扶贫政策的支持下,我在2017年开了店。经过认真经营,积攒了不少老顾客,加上游客越来越多,不愁销路。后来索性就在烧鹅街开了分店。”赵坚毅透露,他的店去年营业额超20万元,日子变得越过越有盼头。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摆脱贫困须下一番精准“绣花”功夫,激活其内生动力。“从2014年实行城乡统筹帮扶到2018年低保线和扶贫线‘两线合一’改革探索,再到2019年和2020年相对贫困人口帮扶改革,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社工帮扶、金融扶贫、消费扶贫等‘11+3+3’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措施,我市一直在探索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帮扶机制。”市委农办专职副主任钟国活说。
台山市汶村镇渔业光伏产业园,成为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不断积攒财富的“阳光存折”,每人每年享受“伏”利2000多元;广东东西部扶贫协作产品交易市场江门馆,展销数百种消费扶贫产品,天天人来客往,成为江门消费扶贫的形象窗口;江海区礼乐街道的扶贫工作坊,成为众多贫困户的“就业之家”,累计帮扶25户贫困对象实现家门口致富,欢声笑语时常从这里传出……
过去5年间,我市累计建成规模扶贫项目215个,涉及资金1.37亿元,全市所有镇(街)扶贫产业“全覆盖”;建设扶贫车间、扶贫工作坊、就业安置基地123个,累计招用建档立卡贫困人员911人次;建成江门消费扶贫平台以及7个县级消费扶贫基地,实现消费扶贫产品销售总额超2.7亿元,带动4000多户贫困户增收。
2020年,全市相对贫困人口16659人高质量脱贫,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5974元增加到2020年的21087元,年均增长28.69%。另一个“战场”——粤桂扶贫协作上,江门坚持“输血+造血”帮扶广西崇左,落实财政援助资金5.79亿元,推动237个援助项目落地开花。2020年5月,江门结对崇左的4个扶贫协作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此外,江门对口支援的四川甘孜州2个县(市)也全部脱贫摘帽。
“3年间,江门各地扶贫工作组履职尽责,主动作为,极大促进了崇左的资源集聚和产业发展,并将‘勇闯四海、开拓创新’的五邑精神带到崇左。”崇左市扶贫办总经济师农贵新表示,崇左市贫困人口以及贫困发生率分别由2015年底的34.18万人、18.16%,到2020年底实现清零。
今年2月,江门市农业农村局(江门市扶贫开发办公室)扶贫规划开发科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广西崇左市龙州县委常委(挂职)、鹤山市副市长杨海泉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在这场人类前所未有的减贫实践中,江门自信地交出脱贫攻坚“时代答卷”,为全国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提供了“江门样本”。
C
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五个100%”
余嘉琪是土生土长的开平人,自幼在开平碉楼与村落影响下,播下一颗建设好美丽乡村的“种子”。通过高考,她成功考上中山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一毕业便返乡追逐儿时的梦想。
余嘉琪并非孤身一人,她还招揽来4位外地的中山大学同学共同创业。2020年,“兵强马壮”的他们赢得本土投资,成立广东此间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入驻塘口青创基地,并获得一系列政策扶持。
“我们将通过活化碉楼、粮站等独具侨乡特色的历史建筑,修旧如新,注入主题研学、文化展示、自然体验、特色民宿等多项新功能,激发美丽乡村内生动力。”余嘉琪表示,项目主体工程已完毕,她的梦想正逐渐走向现实。
余嘉琪梦想的“绽放”,背后是江门美丽乡村建设的生动缩影。近年来,我市把美丽乡村建设融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一体谋划、一体部署,通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持续深入实施“百村示范、千村创建、万村整治”、推进“厕所革命”等,解决了农村长期以来“脏乱差”的难题,让乡村“颜值”更高,让百姓生活更“美”。
“彩蝶翩翩戏碧波,身姿娇美舞婆娑。”“灯似繁星别样多,村前照耀胜银河。”这两句诗是村民李炜棠分别对蓬江区杜阮镇子绵村日景与夜景的描写,字里行间,透露着村民对子绵村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的肯定和满意。
2020年,子绵村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治”出了生态宜居的幸福家园,也“治”出了一大片发展新空间。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村里的违建消失了,绿化带、水泥路等基础设施完善了,村容村貌“大变脸”,村民有了满满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目前,全市所有自然村完成环境基础整治,实现村庄规划编制覆盖率、自然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覆盖率、村庄保洁覆盖率、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五个100%”,建设农村“四小园”(小果园、小菜园、小花园、小公园)超1万个,涌现了良溪、横坑、京梅、草坪、来苏等一个个特色“网红村”。
侨乡大地上,一座座散布在阡陌间、掩映于山水中的村庄,正勾画出一幅幅恬静、水清、村净、景美的绚丽画卷。据统计,全市累计建成美丽宜居村450个、示范村73个,61%的村庄达到省定美丽宜居村标准,全年乡村旅游人数超2000万人次。
“村容村貌干净整洁,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第一个阶段性目标,是1.0版。接下来,我们将出台江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大力推进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开展美丽乡村风貌示范带、示范片建设,积极打造美丽乡村2.0版。”钟国活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