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平市将用好用活冯如品牌,擦亮“中国航空之父”名片。
在江门市第一幼儿园,孩子们伴随着《口罩乖乖》的旋律,舞动了起来。
江门爱乐童声合唱团正在录制《少年》MV。
一笔“冯如·腾飞”励学金,致力让孩子立志成才,让冯如精神在孩子们内心播下种子,用心浇灌、静候花开;一首《口罩乖乖》,张口就来,又生动活泼,在全民抗疫的大背景下,这堂开学“第一课”非同寻常、令人难忘;一支《少年》MV,彰显强国少年扎实的基本功、过硬的本领,从党史国史中汲取奋发前进的力量,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2021秋季开学季到来,为彰显市委、市政府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理念,激励广大师生振奋精神、锐意进取,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有力的防控举措迎接新学期,市委宣传部、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推出“江门开学总动员”三部曲特别策划。用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多样的活动,为我市广大师生送上一堂特别的“开学第一课”!
奖!让孩子成人,不仅仅是身体的强健,更是精神的坚韧。三部曲之《报国壮志 圆梦中华》中,市委出资设立“冯如·腾飞”励学金,让冯如精神在冯如家乡代代相传,了解中华民族奋斗不息的精神,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鼓励他们立志于国、奉献于国。强国,有我!
劲!三部曲之《疫情防控 健康成长》,清脆的童声回荡在我市各校园,一群群身着舞蹈服的学生在老师引导下,一边做着整齐的动作,一边唱着活泼的“开学之歌”《口罩乖乖》,歌词里提醒大家在疫情下戴口罩出行,注意个人卫生。如愿,健康成长!
燃!三部曲之《强国少年 奔跑绽放》中,江门爱乐童声合唱团用一支《少年》MV,用歌声和舞蹈憧憬未来,将健康积极的正能量传递给广大青少年,响应了以“减负”为关键词的“双减”改革,让理想“轻盈”起来,使教育的未来更可期。奔跑吧,少年!
奖
“冯如·腾飞”励学金启动
为大力促进教育事业发展,进一步弘扬冯如爱国爱乡、崇尚科学、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精神,江门市委出资划拨60万元在恩平设立“冯如·腾飞”励学金。昨天,“冯如·腾飞”励学金正式启动,用于奖励恩平市优秀中小学生和年轻骨干教师,树立“顽强拼搏、科技报国”精神。
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我国的航空史始于冯如1909年9月成功试飞“冯如一号”,冯如也因此被誉为“中国航空之父”。冯如是第一个提出航空救国思想的中国人,是“中国始创飞行大家”,他的创新精神令人敬佩,他展示出的品格、精神,至今仍照耀着我国航空史。
“冯如·腾飞”励学金的设立,对于进一步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着重大激励作用。同时,对于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锤炼坚强意志、培养科技报国的奋斗精神起着重大的促进作用。
在得知“冯如·腾飞”励学金正式启动的消息后,冯如纪念中学校长莫卫红非常高兴:“这是一件振奋人心的大好事!希望市委、市政府能继续加大对航空航天后备人才的培养力度,让更多航空航天的好苗子走出恩平,报效祖国。”莫卫红说。她透露,该校毕业生江晓峰今年顺利考入空军航空大学。
冯如精神遍地传
科技人才如笋出
恩平是冯如故里,也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惯性技术领域著名专家冯培德的故乡。航空航天文化在这片热土上底蕴深厚,影响深远,尤其是在教育领域。
一直以来,江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恩平教育工作,并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有力推动了恩平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社会各界人士也积极添砖加瓦。冯培德院士2018年回乡时便捐资支持恩平一中及冯如纪念中学奖教奖学,希望恩平市能够传承冯如精神,引导学生参与航空、飞行专业报考学习,积极与航空学院沟通联系,争取政策支持,培养航空飞行人才。
在江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近年来,恩平市着力打造冯如文化品牌,目前已成功打造冯如系列学校,形成冯如纪念中学、冯如小学、恩平一中(冯如班)、恩平黄冈实验中学(冯如班)系列,其中恩平一中、恩平黄冈实验中学分别开设2个“冯如班”,旨在培养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具有家国情怀、良好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高水平创新型拔尖后备人才。
1983年,为纪念中国航空之父冯如,恩平市牛江中学改名为“冯如纪念中学”,该校先后被评为“全国航空特色学校”“全国航空特色学校示范学校”。2018年8月3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冯如书院在冯如纪念中学建立社会实践基地。据统计,目前冯如纪念中学航模团队先后荣获国家级25项、省级80项大奖。
2018年9月,冯如小学投入使用,凭借航空科技特色教育被授予“广东省航空航天特色学校”称号,师生参加航空科技类比赛成绩显著,其中获国家级奖励13人,省、地市级奖励68人。
恩平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冯如·腾飞”励学金的设立,让恩平广大师生欢欣鼓舞,大家将以此为契机,紧紧围绕江门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用好用活冯如品牌、擦亮“中国航空之父”名片的要求,大力弘扬冯如精神,通过打造冯如系列学校,以点带面,向全市学校辐射,形成航天科普教育的燎原之势,真正让冯如精神在家乡代代相传。
劲
《口罩乖乖》教会同学们防控疫情
“戴上口罩乖乖、出示绿码帅帅,健康得意拽拽、病毒给我byebye……”在市委宣传部、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下,这首朗朗上口、充满童真的抗疫童谣《口罩乖乖》,近期在我市部分学校传唱开来,共同上好开学“第一课”,筑牢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
小手拉大手,防疫一起走。三部曲之《疫情防控 健康成长》通过组织小学和幼儿园的同学们,齐声传唱抗疫童谣《口罩乖乖》,引导同学们强化防疫意识,让疫情防控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小手拉大手,带动学校、家长一起参与,共同筑牢疫情防控网,助力校园疫情防控工作。
在蓬江区农林双朗小学,同学们用形象的动作表演童谣内容。该校老师朱霖霖说:“这首歌歌词通俗易懂,通过传唱的方式,很直接地向孩子传递了防疫期间他们需要懂得的事情,比如说戴好口罩、扫健康码的重要性,使孩子们能够保护自己,也为防疫贡献一份力量。”
“尽量不要外出,外出要戴好口罩,在家里要多喝水、勤洗手,上学要扫健康码。”农林双朗小学学生邓雅晴笑着分享自己的收获,“回去以后,我会把这首歌唱给家人,也唱给我身边的朋友听”。
在江门市第一幼儿园,孩子们伴随着童谣的旋律,舞动了起来。暑假假期,该园的老师们根据歌词内容,编排了舞蹈韵律动作,让家长带着孩子一起歌唱这首歌曲。
江门市第一幼儿园副园长张石云介绍:“我们有两个班的小朋友提前回来练习《口罩乖乖》这首歌曲的动作,准备把传唱《口罩乖乖》作为开学第一课的重要内容,通过这首歌让孩子们自觉佩戴口罩,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疫情防控。”
“口罩尖尖的一侧是上面,区分好了以后就把一旁的绳子轻轻地挂在耳朵上,最后盖住鼻子……”江门市第一幼儿园学生许呈熙熟悉地展示着如何正确佩戴口罩,与传唱队伍中的小朋友一样,她通过学习传唱《口罩乖乖》,在轻松娱乐的同时养成佩戴口罩的好习惯。
此外,江门市培英实验幼儿园、江海区景贤小学也分别组织学生传唱《口罩乖乖》抗疫童谣。据介绍,《口罩乖乖》抗疫童谣的词曲由蓬江区音乐家协会会长孔雷创作。作品融合了普通话、粤语等语言种类,天真烂漫的童声加上轻松有趣的曲风让人印象深刻。
燃
建党百年版《少年》MV正式上线
合唱团以往都是站在台上唱歌,在江门,爱乐童声合唱团却以一种时尚流行的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双减”后的首个开学季到来,给青少年带来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无限可能,江门青少年用歌声和舞蹈憧憬未来。
昨日,由市委宣传部、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策划的建党百年版《少年》MV正式上线!作为三部曲之《强国少年 奔跑绽放》,MV由江门市文联制作、爱乐童声合唱团演出,他们以梦然演唱的《少年》为基础,融入了合唱和街舞等表演元素,号召广大学生迅速调整“时差”,以自信、昂扬的精神状态投入新学期、展示新风采、开启新生活。
主题红心,潮流包装。改编后的歌曲《少年》用拟人化的视角,将中国共产党比喻为“少年”,回顾百年征途,立足当下使命和考验,展望新的百年未来。
卸下沉重包袱,轻装逐梦前行,让孩子们“返璞归真”,这才是童年该有的样子。开学季,孩子们用歌舞的形式向党表白。视频中,小演员们精神抖擞,营造了积极进取、拼搏奋斗的开学氛围。歌曲的尾声,他们共同喊出:“少年强,则中国强。”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这种时尚的形式,深受孩子喜欢,而歌曲内容又非常励志,希望孩子们通过歌唱、街舞的形式,表达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承,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江门爱乐童声合唱团指挥孙何伟说。
据了解,为了在《少年》中融入街舞元素,合唱团专门聘请了优秀的街舞老师指导孩子们。“双减”政策落地后,孩子们有更多时间和家人在一起。“孩子们是现在的少年,婆婆们是过去的少年。”孙何伟透露,侨乡爱乐婆婆合唱团也演唱了这首歌,MV正在录制中,希望带给大家不一样的惊喜。
“很高兴,很满足。”紫茶小学学生陈霖参与了MV的录制,他分享参与其中的感受时说。农林双朗小学学生陈瑞雯表示:“很荣幸参与这次表演。这首《少年》特别欢乐,希望大家都能快快乐乐,在新学期争取更大的进步。”
文/图 黎禹君 皇智尧 赵慧敏 胡伟杰 谭锦波 张安怡 石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