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在媒体上了解到江门市‘政务服务摆渡人’行动后,我第一时间就希望可以加入。作为企业运营者,我们也希望可以利用好自己的平台,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米书共享空间(米书自习室)负责人侯金升说。8月31日,这个位于保利大都会中汇花园的米书共享空间成为我市“政务服务摆渡人”行动第103个服务点,该负责人表示将免费提供活动场所,支持打造面向特殊群体的政务服务新生态。
“政务服务摆渡人”行动开展以来,“朋友圈”不断扩大。其打造的新型政务服务模式已有三区四市的21个社工机构及爱心企业,103个服务点以及超1000名社工、志愿者加入。该行动目前正向有关团体、义工机构、社区楼长拓展。同时,还邀请了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企业家代表、专家学者等组成专家委员会,为行动的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
着力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社会特殊群体对智能设备和信息技术掌握不熟练、对办事流程不够了解等具体问题,依托社工机构、义工组织,创新开展“政务服务无堵点城市”2.0版之“政务服务摆渡人”行动,推出多项便民服务新举措,着力解决社会特殊群体在办理政务服务事项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以实际行动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打造全市域面向特殊群体的政务服务新生态。
与以往的单方面宣传、有限次数的上门、集中开展的关怀活动等有本质区别,1000多名社工是长期生活、工作在特殊人群身边的,更能将服务常态化。“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常态化的行动机制把政务服务送到特殊群体身边,而且就像是‘亲朋好友’一样随时在身边,有任何政务服务方面的疑问、需求都可以直接跟‘亲朋好友’反馈。”江门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
形成24小时闭环管理机制
近日,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通过腾讯会议系统面向参加江门市“政务服务摆渡人”行动的21个机构及爱心企业,覆盖三区四市的103个服务网点进行业务培训。“政务服务摆渡人”将经常性开展政务服务普及性宣传,并收集特殊人群政务服务需求及意见建议。根据收集到的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市行政服务中心将编制简易高频事项的操作指引,由社工为特殊人群提供帮办代办服务。
“我们还将建立‘政务服务摆渡人’服务群,让成员加入社区、小区、楼栋居民联系群,收集群内关于政务服务的咨询,分享政务服务最新动态。收集到动态后,我们将与12345政府服务热线联动,形成及时签收、及时答复的24小时闭环管理机制。”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局还将开设政务服务培训班,教老年人使用粤省事和侨都之窗、查询社保、缴纳水电费等,同时,让工作人员从窗口、柜台中解放出来,有更多时间与精力走上街头、深入楼栋,访民情、知民意、解民忧,打造出立体式政务服务新模式。
据统计,自开展江门市“政务服务摆渡人”行动以来,已针对特殊群体推出4000多次政务服务知识普及,为2000多名特殊人群提供高频事项帮办代办服务,为300名特殊群体开展上门服务,累计收集意见建议超50条。 (陈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