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星Vista 42m新型钢—玻璃钢混合结构双体超级游艇”。
“专利作为公司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有效挖掘专利和实施专利布局,是在市场竞争中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手段,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2021年首届江门市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大赛(以下简称“江高赛”)启动后,广东南大机器人有限公司带着“新能源锂电池智能制造系统”项目参赛,其研发部主管李旻峰坦言,在目前竞争白热化的锂电池设备市场环境里,为了能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必须不断在技术的创新与突破中主动利用知识产权制度来保护自身权益。
自“江高赛”启动以来,我市一批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项目惊艳亮相,而每每谈及企业成长的背后,“专利”二字总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核心技术要握在自己手里”这一理念已成为众多江企的“立企之本”,越来越多江企正在将专利转变为生产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文/图 陈敏锐 黄学敏
专利成高质量发展“利器”
“本次参赛项目‘海星Vista 42m新型钢—玻璃钢混合结构双体超级游艇’是海星研发设计、制造的双体超级游艇,主船体采用钢板建造,上层建筑采用玻璃钢材料建造,是目前国内自主研发设计、建造的最大双体游艇,主要用于海上休闲娱乐、商务宴会等,具有航海、居住、餐饮、娱乐等多种功能。”谈起进入“江高赛”决赛的项目,江门市海星游艇制造有限公司媒介公关总监谭毅娟颇为自豪。
海星游艇一直致力于中大型游艇、帆船的研发设计与制造,具备强大的研发、设计及建造能力,高度个性化定制游艇,品质在国际上得到同行和客户的高度认可,产品销往美国、澳洲等市场。自2014年始,海星游艇连续7年进入全球超级游艇榜单前30强,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位居中国大陆地区游艇订单榜第一名。
谈及公司成长的背后,谭毅娟坦言,专利是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利器”。
年建造船舶能力超过33万吨载重的江门市南洋船舶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建造灵便型散货船的现代化大型船企,是广东省最大的民营船舶制造企业。该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余为民也认为,专利是企业科技创新的一种技术提升结晶,“它是企业的核心技术、核心生命力、最强竞争力。”
据介绍,南洋船舶获得通过授权的专利有200多项,并致力于打造数字化造船模式,运用国际一流的TRIBON设计软件、先进的ERP系统及DACS精度控制软件,实现船舶设计、生产、质量等环节的管控一体化,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科研技术很多时候是先于市场的,专利建设可以帮助校内的这些科研技术更快地公开给行业中的企业,加快其研发进程,进而促进行业的快速发展。”江门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专任教师陈荣斌说。
“江高赛”提供绝佳展示平台
当前的国际市场竞争格局,让中国人前所未有地意识到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打铁还需自身硬”,开拓具有科技自主性的新兴产业,以更好地参与国际化竞争,早已成为共识。2021年“江高赛”的举办,更是让参赛单位有了一个崭新的平台。
“‘江高赛’为我们提供了绝佳的展示平台,将我们的学校、我们的专利技术向更大范围传播推广,以进一步促进学校的专利转化。同时,科研人员也从中进一步学习了专利布局的相关知识,在今后的专利挖掘时我们将带着专利布局的思维,系统性地、有条理地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形成专利组合,以获得专利价值和利益的最大化。”陈荣斌说。
本次大赛,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带来了“5G智能DBD消毒机器人”项目。该产品的消杀核心部件为全球首款“叶片式”非平衡正负离子发生器,不仅可以主动消杀空气中的污染成分,无需过滤,无耗材,无二次污染,可人机共存,并且可以通过5G技术实现远程操控,当前已获得2项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外观专利和1项PCT专利。
谈起“江高赛”,李旻峰也认为收获颇丰。“通过参赛,得到专家们的点评与宝贵建议,从而强化了我司知识产权创造、保护与运用,为今后公司做大做强锂电池设备智能制造奠定基础。与此同时,通过比赛的展示也让众多潜在客户更加了解南大机器人的产品。”李旻峰说。
“大赛不仅帮助我们提升了团队凝聚力,锻炼了团队成员合作、协作能力,同时,梳理了公司已有的专利并对其查缺补漏,对公司专利进行了长远规划和战略布局。公司参加相关的比赛,还进一步提高了知名度,拓宽了视野。”余为民说。
谭毅娟则表示,参加本次大赛更好地验证了公司在知识产权方面的组织管理体系建设,特别是专利培育、布局、申请等方面是否正确,有哪些优劣,系统地梳理了整个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