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慧峰的课堂互动性强。
胡凤娇教同学们如何端正坐好。
周燕给学生讲解作业。
林三妹为学生批改作业。
莫月霞在讲课。
教育无他,唯爱与榜样。老师对学生的影响足以雕刻灵魂,渗透内心。
行为世范,学为人师。2021年9月10日,是第37个教师节。无论是顽皮稚童还是青涩少年,抑或是风华正茂的青年,陪伴在身边的老师,一直都是值得我们尊敬和感恩的人。
那些日复一日“驻守”在三尺讲台上的人,因为一声“老师”,承载起他们选择这份工作的骄傲,也让很多人坚守着这份信仰。
新学期开始,“双减”新政落地,将让中小学的办学生态发生巨变,学校教育主阵地地位增强,教师肩上的责任无疑更重,专业性要求更高。“双减”新政给老师带来了哪些影响?“双减”之下,如何让教育回归,让幸福回归?在教师节来临之际,本报记者兵分五路,跟城区、乡村中小学5名教师一起“工作”一天,目睹他们的工作状态,倾听他们对“双减”的感受和看法,对教育的付出和热爱。
金秋九月,让我们致敬师者初心,向那些在传道授业讲台上育人律己的老师们,道一句:你们辛苦了!
统筹:娄丹 文/图 娄丹 张翠玲 梁丽琴 吕中言 潘诗欣 陈慕欢
紫茶中学莫月霞
致力引导学生 找到学习乐趣
9月6日清晨6点25分,天色微亮,记者来到蓬江区紫茶中学时,该校政教处副主任、七年级数学备课组组长莫月霞已站在校门前指挥道路交通,她不厌其烦地叮嘱到校的家长要按规定停靠车辆,并护送一位位学生走进校园。
早上7点20分,阳光洒满大地,莫月霞和全校师生一起参加升旗仪式。升旗仪式后还进行了“紫中之星”颁奖仪式以及新生行为规范会议,莫月霞是这两项议程的主持人之一,站在阳光底下的她以饱满的状态投入演讲,不时有汗水顺着脸颊流下来。
上午8点15分,上课铃响起,莫月霞准时站在了七年级(2)班的讲台上,这是该班新学期以来第一节数学课,主题是“数学学什么”。课堂上,莫月霞通过引入时事要闻、经典古诗词等向学生传递数学无处不在的思想,并围绕日常生活设置了多个数学小问题,让学生们分组讨论,课堂氛围非常活跃。“‘双减’出台,意味着我们教师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找到学习乐趣,当他们的内驱力被激发,学习就会变得轻松,也会主动向课外延伸,拓宽知识广度。”莫月霞这样介绍自己的备课理念。
上午9点55分,在经历了大课间活动和另一节数学课后,莫月霞老师和另外三位数学老师在小会议室进行了两个多小时的集体备课。
中午12点,中午放学时间,但莫月霞的工作仍在继续,她负责指导和监督中午留校的100多名七年级学生的午餐,同时督促他们在课室内午休。直到13:00她才有空用餐,匆忙用餐后,又马上投入到午休巡视工作中。
下午2点,莫老师回到办公室后便一头扎进了作业批改工作中,一改就是两个多小时。“作业批改是落实‘双减’的重要突破口。作为教师要比过往花更多时间和精力,科学布置和批改作业,并根据作业情况,更精准地为每位学生构建学习档案。”莫月霞说。
下午4点30分—6点,是校内课后托管服务时间,各班学生进行自习,莫月霞在走廊上逐一为需要的学生答疑。
傍晚6点,本该是放学时间,但莫月霞接到了临时会议通知,需要与其他行政干部及老师讨论最新一批学生表彰名单。
晚上7点20分,天色渐晚,莫月霞终于结束一天的工作离开学校。“做老师不轻松,但看着学生不断进步、成长,心底是很开心的。”莫月霞说。
紫茶小学郑慧峰
在忙碌中思考 如何优化课堂
“同学们把各自装好的漂流包拿上来,在图书角这里排列整齐……”9月6日早上8点,记者来到江门市紫茶小学四(11)班教室,班主任郑慧峰正组织学生们整理图书角,彼时她和学生们都已经吃完早餐。
上午前两节的道德与法治课和语文课由郑慧峰上。“双减”之下,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的要求进一步加强。记者随堂听了两节课后,发现郑慧峰的课堂师生互动性很强,适当运用了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读课文、学生字、组词……学生在互动交流和主动思考中就上完了一节课。
两节课下来,已接近上午10点,记者跟随郑慧峰回到办公室,她捧来了两摞作业准备批改。以她教的语文课为例,每天的作业是完成练习册和写生字,“‘双减’要求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家庭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避免重复性和机械性的作业。我布置的书面作业不超过20分钟,尽量做到精且优。另外还有20分钟的阅读时间,由学生自主把握。”郑慧峰说,作业批改有优、良、中等标准,个别同学完成质量不高的会做批注,再抽时间对他们面批面改。谈到分层布置作业的问题,郑慧峰表示,小学生的分层不会特别大,所以学校暂时还是全级统一作业,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郑慧峰会鼓励他们多阅读。
还剩下两组练习册没改完,一抬头已经上午11点35分了,郑慧峰赶紧要去班里组织孩子们吃午饭。记者问及课下怎么不见其备课,郑慧峰说,一般要等晚上回家才有时间。“批改作业和处理班务其实还挺耗时的,况且很多时候孩子会来找我,备课容易被打断。”郑慧峰的话音未落,一个孩子就说与同学发生了摩擦,她连忙端着饭过去处理。
周一的晚托刚好是郑慧峰负责值班。11班晚托有20名同学报名,所以要与其他班的学生拼班辅导。郑慧峰表示,绝大部分学生在课后延时服务的时间能完成3科作业,遇到不懂的地方,她会适时辅导。
待晚托下课、回教室消毒后,傍晚6点左右,郑慧峰结束了一天的工作。这是“双减”实施后的第二个自然周,郑慧峰表示,“双减”之下工作量虽略有增大,但也促进了自己对教学的思考:“如何提高作业质量,如何进一步优化课堂,这是‘双减’给老师们带来的积极影响。”
银泉小学胡凤娇
用爱心和耐心 带好新生
9月6日早上7点30分,江海区银泉小学一(3)班班主任胡凤娇在校门口接了第一批学生,并带他们到课室安顿好。
“一二三,坐端正;亮眼睛,看黑板……”7点40分,副班主任带着第二批学生来到课室,此时全班同学已到齐,胡凤娇便喊起了课堂口令,让学生齐声跟着喊口令并端正坐好。
紧接着,胡凤娇给学生分发早餐,吃完后组织学生列队,带他们去清洗饭盒,再带回课室……忙完这一轮,第一节少先队活动课时间到了,她组织学生参加升旗仪式、唱国歌、学校歌、听国旗下的讲话。这节课上,胡凤娇时不时把课堂口令喊起来,纠正孩子们的坐姿。
下课了,胡凤娇回到办公室稍作休息,忙些事务性工作。“这周正副班主任继续配合好,帮助学生养成好习惯,重点进行防疫和安全教育……”作为一年级级长,胡凤娇和老师们交流学生情况,再次强调抓好班级纪律。
“孩子们处在幼小衔接阶段,大部分自控能力比较弱,要耐心地教他们行为习惯,不规范要及时纠正。”胡凤娇说,上课要调动孩子们的注意力,备课就要多用心,常常会以游戏的方式,或者是接力朗读,通过互动来提升课堂效率。
胡凤娇教的是语文,上午第四节是她的课。“同学们,打开语文课本第4页,我们来学习《上学歌》……”胡凤娇用指读的方法,让学生集中精神跟读,还播放了《上学歌》视频,大家跟着唱起来。
“叮铃铃、叮铃铃……”第四节下课,学校提供的午餐已经送到各教室门口,胡凤娇带学生洗手后列队,给他们分发午餐。她陪着学生在教室用餐,饭后再安顿他们午睡。
这天,胡凤娇有三节课,下午第一节是她的道德与法治课。到了4点多,她要参加每周教师例会,晚托就由副班主任带学生唱唱歌,播放《小学安全教育》动画片,直到放学。
谈到“双减”后如何布置作业,胡凤娇说:“以后学了拼音和生字,晚托时段就要练习书写,教他们握笔姿势、规范写字,争取面批作业。如果书写不规范,及时指正和引导,写‘字头’给他们练习,不会把书写作业带回家。”
棠下镇桐井小学周燕
布置作业 力求“少而精”
9月6日早上7点10分,朝阳洒满棠下镇桐井小学,该校教导处主任周燕像往常一样早早到达学校。升旗、开会、备课、检查午托情况、旁听英语和数学课、轮值课后托管服务……等着她的是十分充实的工作。
从踏进校门到上午10点零5分第三堂上课铃声准时响起,周燕有条不紊地开展当天的工作,忙而不乱。“因数中有一位小数,积也有一位小数……”周燕用轻松幽默的语言,带着五(3)班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了小数乘整数的知识点,“周老师对我们很好,她的课很有趣。”五(3)班学生李思萤说。
自2019年从紫茶小学调入桐井小学成为一名乡村教师后,有着23年从教经验的周燕作为学校分管教学的数学骨干,以丰富的教学经验带领学生遨游数学的海洋,并帮助青年教师提升专业素养,在棠下镇、蓬江区的各类教学比赛中崭露头角收获奖项,成长为学校的新生力量。
上午11点35分,上午放学铃声响起,学生的学习告一段落,周燕匆匆用过午饭,马上投入到检查午托工作中去。“学校开展午托和晚托后,得到了家长们的认可,目前全校参加午托和晚托都分别达到了约700人。”周燕介绍。
下午4点30分,一天的课程结束,校内课后托管服务开始,周燕来到五(3)班给学生辅导、评改作业。“双减”政策落地后,周燕会和其他科任老师协商,力求做到布置作业“少而精”,当晚她只布置了8道计算题,大部分同学10多分钟就做完了。
“开展课后托管服务后,孩子们的进步是明显的,作业完成度高了,学风变好了,成绩提高了,回家还能有充足的时间做喜欢的事。”周燕说,每周她要轮值2—3次课后托管,她班里的同学基本能在校完成至少2科作业,遇到问题当堂请教老师。“看到学生有进步,付出都是值得的。”周燕说。
傍晚6点,孩子们放学回家。周燕回到办公室,继续排全校课程总表的工作,“累是累点,但是能得到孩子的喜爱和家长的认可,我感觉有点小幸福。”谈及“双减”政策带来的变化,周燕笑着说。
睦洲镇睦洲小学林三妹
从小立志 要做一位好老师
26年,从晨曦到日暮,从春华到秋实,从青春懵懂到独当一面,林三妹用时间不断丈量着教育的深度和长度。自1995年起,林三妹便扎根在农村,投身于教育事业。今年担任新会区睦洲镇睦洲小学二(4)班的班主任、语文老师,同时兼任数学老师和科学老师。
9月6日早上7点20分,林三妹披着晨光出现在校门口。进了校门,林三妹径直走进二(4)班教室主持早读。她有条不紊地组织学生收作业、读课文、听写等,其间还不断走到学生中去,调整他们的坐姿、执笔的姿势等。听写结束后,学生们拿着作业排着长长的队伍给林三妹批改。
早读结束后,林三妹快步回到办公室准备上课用具,上午8点40分,林三妹开始了第一节课——数学。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认识线段和量画线段》,林三妹利用制作精美的课件和一条绳子,很快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学生们也轻松掌握了知识点。“双减”新政,对课堂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减轻学生的负担,林三妹将作业安排在导学案中,在课堂上基本能把作业消化掉。
上午9点20分,下课后,第二节不是林三妹的课,她终于可以坐下来喝口水,并开始批改作业、修改教案、回复家长的信息等。林三妹在忙碌的间隙对记者说,今天她有3节课,数学、语文和科学,一周共16节课。“当教师,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的确是挺累的,但是我的心一点都不累,当教师是我从小的梦想,是我一生的事业。”林三妹笑着说,她小时候遇到了一个关爱学生、学识渊博的好老师,从那时起,她就立志要做一位好老师。
上午11点,午托开始了,学生们在教室里就餐、午休、午练。林三妹全程看顾,并强调进餐礼仪和午休纪律。“一二年级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阶段。经过一年时间的训练,学生们有了很大的进步。”林三妹欣慰地说。午练时,学生们或读书看报,或完成作业,林三妹穿梭于其中进行指导。
一直忙碌到下午,晚托结束,送走学生后,已是傍晚6点了。回想着这一天的充实以及孩子们的点滴进步,林三妹露出了心满意足的表情,在夕阳的余晖中走出了校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