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区关工委推动全区中小学开展普法教育,被评为全国普法教育先进单位。 新会区关工委供图
青少年在江门市关工委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进行技能培训。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专门对青年提出了肯定和希望:“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穿越百年,从江门走出去的一代先驱梁启超发出呐喊:“少年兴则国家兴,少年强则国家强。”
百年流芳,继往开来。时至今日,侨乡大地上,这种对青少年的期望、重托关爱与培育的风尚,代代相传。这其中,江门市关工委是重要的参与者、推动者和贡献者。
今年是市关工委成立20周年。前十年,市关工委不断抓好各级关工组织建设,把深化思想道德教育放在首位,坚持广泛开展“十个一”和创品牌活动,经验面向全省乃至全国推广;后十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关工委研究制定两个关心下一代五年工作规划,着力推进“十百千万”圆梦工程,基层网络组织建设基本实现全覆盖。同时建立多个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青年创业培训基地以及“侨都少年”教育App平台等,不断建立、完善、提升工作品牌。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凭借出色的工作表现,市关工委先后获评全国、全省先进集体。“经过大家的努力,我市已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关工委主动作为,有关部门积极配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大关工’工作机制。”市关工委主任王曙星说。
文图 毕松杰(出署名外)
A 全市关工组织逾7800个
2000年8月,市关工委获批准成立。随后,各市(区)、镇(街)、村(社区)、学校、机关事业单位纷纷响应,于2000年底至2001年相继建立起关心下一代工作组织,关工工作向纵深发展。
20年来,市关工委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从无到有,不断壮大,形成覆盖全市、遍布城乡的工作网络,成为深受青少年欢迎、具有相当社会影响力的群众性工作组织。
蓬江区关工委推动环市街道创办“430课堂”,以“社工+关工+义工”三结合模式进行管理和教育活动,帮助解决部分家长放学后无法及时接孩子,又承担不起托管机构高昂费用问题;新会区关工委创建未成年人零犯罪村(社区)活动,在全区225个村(社区)、107所学校全面开展,助力该区未成年人犯罪人数从2008年的141人直线下降到2020年的5人……
20年的实践证明,我市各级关工委组织是各级党委、政府在培养教育青少年方面的好参谋、好助手。据统计,目前我市已建立起关工组织7850多个。同时,我市注重“质”“量”兼备,制定镇(街)、村(居)、机关(事业)、学校、企业关工组织创“五好”考核要求,推动全市基层“创五好”活动扎实开展,基层关工组织达到“五好”标准的有7055个,使关心下一代工作具备扎实的组织基础。
在各级关工委组织的“孵化”下,参与关爱工作的“五老”队伍已从创建时的4455人增至目前的81870人,并涌现出一个个先进人物和感人事迹,关爱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用行动诠释人间大爱。
年过花甲的鹤山市古劳中学原校长李权亨退而不休,一心扑在关心下一代事业上,帮助高位截瘫少年李汉华找回信心,重返泳池,最终成为残奥会冠军;帮助一名青年成功戒毒,找到合适工作,并成为技术骨干。因贡献突出,他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
一个个“五老”志愿者献了青春献白发,甘洒余晖映朝阳,扎根基层一线,带动社会志愿者,担任调解员和关护员,为青少年搭建“阳光驿站”,撑起了一片爱的蓝天,在党和青少年之间架起了一座座连心桥。
B 着力推进“十百千万”圆梦工程
随着关工组织的普遍建立,老同志发动起来后,面临着如何做具体工作的问题。根据关工委的性质和“五老”的特点,市关工委于2001年提出依靠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老党员带头,并通过他们发动本单位的离退休老人开展“十个一”(即十件好事实事)活动,教育和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
“就近就地发挥个人特长,做好一件不算少,多做几件更光荣”。“十个一”活动的广泛开展,受到“五老”欢迎、群众称赞、青少年受惠的良好效果。省关工委充分肯定,并在我市召开现场会向全省推广,进而把这一活动推向全国,影响深远。
随着参与“十个一”活动的志愿者不断增加,“十个一”的内容和形式越来越丰富,一批叫得响的品牌活动项目,应时而生,如“金不换工程”“戒毒工程”“扶困助学”“朝阳读书”活动、建立农村文化活动阵地、双向“十个一”活动、民营企业建立关工组织等。
为把关爱工作做得更广、更深、更细、更好,以更加精准化、专业化、科学化的服务解决一个个“成长的烦恼”。市关工委从2014年开始,研究制定《江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规划》(2014—2018),着力推进“十百千万”圆梦工程。各市(区)单位迅速行动制定贯彻措施,实现了关爱服务工作广覆盖,组织网络体系健全的目标。
省关工委再次肯定市关工委五年规划的做法,进行表扬:制定五年规划较好地做到运转有序、落实有制度、办事有规矩,进一步提升了班子的工作能力和创新。“江门经验”再次向全省推广。
在顺利完成第一个五年规划的基础上,市关工委又制定了第二个《江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规划》(2019—2023年),坚持“急党政所急,想青少年所需,尽关工委所能”的工作方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配合,主动作为,尽力而为”的工作定位,关注关心关爱侨乡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加强服务侨乡青少年的工作。
“为了推动规划的落实,着力解决侨乡青少年教育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市关工委专门成立了研究组,每年开展2至3个专题调研,先后就‘五老’队伍建设,新时期侨乡青少年思想状况、校外实践基地建设、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学生热爱劳动状况等18个专题开展了研究。”王曙星说。
C 教育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
教育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工组织的首要任务。市关工委始终把引导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主要工作内容,开展了一系列“立德树人”主题教育活动。
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围绕主题教育活动,全市各级关工委配合有关部门组织青少年开展征文、演讲、诗朗诵、歌唱比赛等活动8345场次、参与活动青少年451.78万人次,“五老”与青少年谈心、上辅导教育课4289场次、参与青少年120.29万人次;持续开展“朝阳读书”活动,参与活动的青少年达310.23万人次;帮助2万名失足失范青少年走向新生。
今年8月30日,市教育局、市关工委联合举行2021年骏贤助学金发放仪式,向来自我市考上国内高校建筑类专业的49名学子,发放了32.6万元助学金。
据了解,广东骏贤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市一家集建筑和房地产开发业务于一体的民营企业。去年,在市关工委、市教育局的支持下,广东骏贤集团有限公司设立骏贤助学金,帮助来自困难家庭并成功考上国内高校建筑类专业的学生,让他们能拥有更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顺利完成大学学业。
一直以来,江门市关工委积极开展助困助学助残助业活动,推动社会各界和海外侨胞参与资助,累计筹集资金1.36亿元,帮助孤儿和家庭生活困难学生86000人次。既实现了全市扶孤助学全覆盖,又极大帮助了有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各阶段学习。
此外,市关工委还通过带头创建10个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拓展校外教育空间,形成校内校外、多层面、多角度教育机制,对过去关工工作和学校教育进行补充和延伸,从以前点对点的“纸上谈兵”,变成了点对多的“真枪实战”,从而使关工工作更立体、更丰富。
“我们还与有关部门合作,致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从最初开展的‘讲政治,育新人,学科技,奔小康’活动帮助各地建立一批学政治、学科技的农村文化活动室,到有序举办‘农村创业青年’培训班、‘城市小微企业创业青年’培训班。近10年来共举办了80期,培训有志创业青年7591人。”王曙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