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国,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牺牲了宝贵的生命。江门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提供的资料显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五邑籍或在五邑牺牲的烈士共有593名。今天,9月30日——烈士纪念日,我们收集整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部分五邑先烈的诗歌、家书、遗书,进行集中展示。
生逢盛世的我们,唯有继承先烈遗志,发扬革命精神,赓续红色血脉。让我们大家跟着英雄手中的笔,一起感受那宽广博大的革命情怀,学习他们的牺牲精神、奉献精神,汲取奋斗前行的精神力量,在第二个一百年的新征程上,承担新一代人的新使命,书写中华民族更加恢弘的精神史诗!
A 周文雍的《绝笔诗》
绝笔诗
头可断,肢可折,
革命精神不可灭,
壮士头颅为党落,
好汉身躯为群裂。
这是共产党员周文雍被捕后,即将就义之时,在监狱墙壁上写下的不朽诗篇。
周文雍(1905-1928),广东开平百合镇人。1928年1月,根据党组织的安排,周文雍临危受命,与陈铁军再次假扮夫妻,秘密潜回广州重建党的机关。2月2日,由于叛徒出卖,周文雍与陈铁军同时被捕。在狱中,他们受尽酷刑,始终坚贞不屈,无计可施的敌人在2月6日将两人押解至广州红花岗刑场杀害。
“这是人间最纯真、最高尚的爱情。”周恩来总理如此称誉周文雍、陈铁军的革命爱情,并在1962年号召作家们把他们双双走向刑场、同赴死难的故事写成戏剧。2009年,在中宣部、中组部等11个部门联合举办的评选活动中,周文雍和陈铁军被列入“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B 吕棠的另类“坦白书”
任你们的野兽怎么毒打,
我也不怕,
决不低头向你们屈服!
这就是我的坦白书。
吕棠(1897-1928),江门范罗岗人。1897年出生于一个店员工人家庭。新会县总工会第一届执行委员会委员、委员长。1925年6月19日,省港大罢工爆发后,吕棠发动工界参加后援会,并组织工人纠察队维护治安,堵截进出口洋货和违禁物品。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江会地下组织及时疏散转移。1928年春节过后,吕棠被广州公安局特别侦缉队队长梁子光拘捕。入狱后,吕棠受尽严刑拷打,身遭磨折,都坚强不屈。硬的不行,敌人就来软的:“只要肯写坦白书,就可以释放。”吕棠为了表明自己的态度,便执笔写下了这封另类的坦白书。不久,反动派就把吕棠杀害了。
C
李冠南给妹妹的信
至于我个人,现在生世,虽然有如海上浮萍,随处飘零,但我精神非常爽快,良心非常安慰,意志非常满足,身体非常舒利。自觉身为皇帝、总统,反不如自己之快乐!因为我个人人生观已确定,自决心为“世界真理”、“人类幸福”而奋斗。无升官发财享乐思想,无个人家庭宗族观念;心地光明,有如青天白日,浩气长存,到处精神自安也。
——1930年11月29日(农历十月初十)
李冠南(1902-1931),新会沙堆镇人。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党组织在五邑地区发展的第一批中共党员,是新会农民运动主要领导人之一,曾任四邑农民运动办事处主任、中共中山县委书记等职。
1931年1月4日,李冠南前往香港参加省委举办的党员训练班。因叛徒出卖,省委机关被破坏,李冠南被捕。李冠南严守秘密,誓死不屈,于8月21日在广州红花岗牺牲,年仅29岁。
D 林基路的《囚徒歌》
囚徒歌
我噙泪低吟民族的史册,一朝朝,一代代,但见忧国伤时之士,赍志含忿赴刑场。
血口獠牙的豺狼,总是跋扈嚣张。
哦!民族苦难的亲娘!
为你,五千年的高龄,已屈死了无数的英烈,为你,亿万年的伟业,还要捐弃多少忠良!
铜墙,困死了报国的壮志,黑暗,吞噬着有为的躯体,镣链,锁折了自由的双翅,这森严的铁门,囚禁着多少国士!
豆萁相煎,便宜了民族仇敌。
无穷的罪恶,终要叫种恶果者自食,难闻的血腥,用噬血者的血去洗。
囚徒,新的囚徒,坚定信念,贞守立场!
砍头枪毙,告老还乡;
严刑拷打,便饭家常。
囚徒,新的囚徒,坚定信念,贞守立场!
掷我们的头颅,奠筑自由的金字塔,洒我们的鲜血,染成红旗,万载飘扬!
林基路(1916-1943),广东台山都斛镇人。1938年2月,在党中央的安排下,林基路与陈潭秋、毛泽民等人到新疆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
在极其艰苦复杂的环境中,林基路始终牢记党的教诲,一心一意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他的勤政为民引起了新疆反动军阀盛世才的不满。1942年9月,林基路被软禁,继而被投进监狱。1943年9月27日,林基路与陈潭秋、毛泽民一起被盛世才秘密杀害,他时仅27岁。林基路在狱中创作《囚徒歌》,由陈谷音谱曲后,在监狱中传唱,成为狱中共产党员与敌人斗争最有利的武器。
E 南楼七壮士的遗书
煦、旋、遇、昌、耀、浓、丙
我等保守腾蛟,历时四日来,未见救援。敌人屡劝我投降,我们虽不甚读书诗,但对于尽忠为国为乡几字,亦可明了。现在我们已击毙敌十六名,亦已及相当代价。现在我们各同一心,于中华民国三十四年,六月十五日(农历),自杀于腾蛟南楼,留语族人,祈在敌人退后,将此情况发表报纸上,则同人等死亦心甘矣。
南楼七壮士,指在1945年7月,坚守开平南楼誓死抗击敌寇的开平司徒四乡自卫队的七位队员,分别为司徒煦、司徒旋、司徒遇、司徒昌、司徒耀、司徒浓和司徒丙。七壮士与日军激战七天七夜,射杀日军官兵16名,成功拖延了日军借道侨乡水路撤退计划的实施。七壮士联名把遗书写成后,思前想后,决意坚持到底,未到最后关头,决不轻易去死。被俘后,7人在赤坎日军司令部遭受了敌人的严刑拷打和非人折磨。敌人残忍地将壮士们的皮肉一点一点割下,把手指脚趾全部斩断,把耳朵鼻子也割下,并将牙齿全部凿光。即便如此,七壮士仍坚贞不屈,慷慨激昂大骂日军。7月26日,7人壮烈牺牲。
F 李少石的 《南京书所见》
南京书所见
丹心已共河山碎,大义长争日月光。
不作寻常床箦死,英雄含笑上刑场。
李少石(1906-1945),广东新会潮连乡人,1906年出生于香港,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李少石因叛徒出卖被捕,在从上海解往南京途中,他写下了《南京书所见》。1937年8月,国共谈判释放政治犯,李少石出狱。1943年夏,李少石奉命调任重庆工作,名义上是《新华日报》记者,实际为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外事组成员、周恩来的英文秘书。1945年10月8日傍晚,李少石在送来访周恩来的柳亚子回沙坪坝住处的返回途中,突遭国民党士兵枪击,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不幸牺牲,时年39岁。
G 李德光的
遗诗
狱中寄妻
三·二九前一日于台山监狱
人生自古谁无死,
惟比泰山抑鸿毛,
情兮“利”兮何者重?
重利轻离意泰然。
忍看妻雏成孤寡,
留待日后享富荣,
凄苦一时何足惜,
且愿收泪待黎明。
寄妻及友好
志趣相投兮我共君,
十载共苦乐兮长不分。
眼看经营将大获兮不幸失足,
愧误所托兮惭失职责,
惟幸我虽去矣君仍在兮心亦安然,
且看春暖花开兮大地灿烂芳芬。
李德光(1918-1947),出生于台山密冲乡一个华侨家庭,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密冲乡党支部书记、中共恩平县委宣传部长、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第四团政治处主任,滨海大队副政委等职务。1947年3月16日,李德光以粤中部队政治负责人的身份,到香港向中共广东区委汇报工作,返程途经汶村大迳口时不幸遭国民党反动派逮捕。李德光在狱中饱受敌人的各种酷刑折磨,但始终未吐露党的任何秘密,壮烈牺牲时年仅29岁。
专家解读
江门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陈弢:
历史川流不息 精神代代相传
作为华侨子弟,李德光本可凭借父辈打拼积累来的财产、凭着自己受到良好教育的条件,过上衣食无忧的小康生活,但他没有选择这样的生活。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面对侵略者的野蛮暴行,他毅然投入救亡图存的时代洪流,扛起了杀敌报国的历史重任,战斗在粤中抗战最前线,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为粤中抗战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抗战胜利后,粤中人民武装主力北撤烟台解放区,只留下140多人留守粤中,坚持隐蔽斗争。李德光服从组织安排,担任留守部队的政治负责人。在最黑暗最艰难最残酷的斗争环境中,他坚定革命必胜的信念,带领干部战士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浴血奋战,开创了大隆洞等游击活动区,粉碎了敌人的“清乡”计划,为大规模公开武装斗争保存、发展了队伍,为解放粤中奠定了组织基础和力量基础。
“凄苦一时何足惜,且愿收泪待黎明。”可以告慰烈士的是,先烈们的血没有白流,一代代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奋斗,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不待扬鞭自奋蹄,生逢盛世的我们,唯有继承先烈遗志,发扬革命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实现复兴伟业,方能告慰先烈,不负时代,书写中华民族更加恢弘的精神史诗!
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马若璇:
勿忘革命的艰苦卓绝
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百年征程,在这百年艰难又辉煌的历程中,涌现出一大批视死如归、顽强奋斗的革命烈士。特别是新民主主义阶段,正是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不断壮大、历经战争洗礼的时期,无数仁人志士别妻离子,生死以赴。在烈士们生死弥留之际,真情流露时,体现的是一颗颗对党、对人民的虔敬忠诚之心。在他们留给党组织和家人以及同志的绝笔信和就义诗中,不仅看不到对苦痛的胆怯和对磨难的退缩,相反,面对酷刑和死亡,他们从容淡定,大义凛然。
《绝笔诗》是广州起义的英雄周文雍1928年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前留下的题壁诗。诗歌内容虽简短,却蕴含着对信仰的坚毅追求,对党忠诚坚贞的赤子之心和舍生取义的崇高气节,律动着以身许国的拳拳情怀和舍身为党的殷殷告白。“革命精神不可灭,壮士头颅为党落。”是周文雍为共产主义战斗的短暂而光辉的一生最恰当的总结。周文雍以这首用鲜血和生命写成的诗,表达了他对党、对人民、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表现出他在手执屠刀的敌人面前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
这一首首具有穿透人心力量的革命诗篇,让我们似乎又听到战场的枪声,看见弥漫的硝烟,那段历史的表情与光影,似从眼前掠过。革命志士已魂归天地,但他们的赤子情怀仍然盘桓于苍穹之间,回肠荡气,延绵不绝,昭告人们珍惜今天的福禄平安,勿忘革命的艰苦卓绝。
江门市委党校党的建设教研室教师梁程虎:
赓续中国共产党人的 红色血脉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有了无数革命先烈投身为国、视死如归,才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屠刀,先烈们毅然决然地选择牺牲自己来成就革命事业。他们在牺牲前,也留下了很多值得所有人铭记的壮烈诗文。这些诗文是先烈们生命的绝唱,或宣传革命理想,或讲述战斗人生,或记录民间疾苦,成为历史长河中闪烁着光芒的不朽篇章。这些用鲜血谱写成的诗文,读者无不为之感动、受到鼓舞。其字里行间洋溢着昂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展现出革命先烈视死如归的革命气节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1928年初,因为叛徒出卖,周文雍和陈铁军同时被敌人逮捕。在狱中,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审问,周文雍严词驳斥,他“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的大义凛然让反动派瞠目结舌。读到这首《绝笔诗》,联想到周文雍、陈铁军慷慨就义时的从容态度和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令人万分敬佩、无比感动。
1942年9月,反动军阀盛世才将大批在新疆工作的中共党员逮捕入狱。敌人对林基路严刑逼供,林基路坚贞不屈,在狱中建立起党的秘密组织,坚持同敌人进行坚决斗争。1943年,林基路在狱中创作的《囚徒歌》充分表达出他对革命的忠贞,充分体现出他坚定的信念。
先烈虽逝,精神永驻。在烈士纪念日来临之际,要通过重温先烈所作诗歌,汲取不竭力量,赓续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