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记者 毕松杰
国庆假期,高铁成为市民出行热门选择。记者从珠西综合枢纽江门站(以下简称“江门站”)运营方了解到,早在国庆假期前一天,该站的到发量已超过1.3万人次,是平常的2—3倍。然而,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因此江门站在运力安排、售票服务、客运服务、疫情防控等方面创新举措,科学应对客流高峰,确保旅客平安、有序、文明出行。
手里的对讲机不断传来声音,匆匆行走在站内多处,江门站值班班组组长陈茂璐一丝不苟地坚守在岗位上。“每个节假日,都是我们的工作日。”陈茂璐告诉记者,国庆期间,他们班组全员上岗,奋战在一线。
为满足旅客集中出行需求,10月1—8日,江门站精准实施“一日一图”。早上6时多便发出首班车,并在零时后加开夜间列车,最晚一趟运营时间接近凌晨2点。“运营结束后,我们的工作并未结束,还得根据第二天的行车计划,检查设备、录入信息等,第二天还得赶在5时投入工作。”陈茂璐表示,“说不累是假的,但是既然选择了这个行业,加上我又是一名共产党员,就更应该坚守在岗位上为人民服务。看到广大旅客能够平安地回家陪伴家人或者出去游玩,我们的心里也就有了一份使命感和满足感。”
据江门站站长马骥介绍,国庆假期,江门站比平常增派多一半的人手,确保重点岗位上的服务质量和效率。“我们还要分析第二天每趟车的上车人数,超过不同的界限值,我们就会不同程度地加派人手,确保现场安全、有序。”马骥补充道。
记者行走在江门站,发现四周不时响起健康提示广播,显示屏等来回滚动疫情防控指南,各大排队区域都设置了黄色1米线,自动测温仪精准显示过往旅客体温,免费口罩机为旅客提供服务,各项疫情防控工作落实落细。
“车站全体工作人员每日2次测温,每班次我们也要求做核酸检测,保持72小时内有效阴性证明后才能上岗。车站直接接触旅客工作人员也已落实佩戴N95/KN95口罩、护目镜(面屏)、一次性医用手套,必要时穿上一次性医用防护服。”江门站党总支书记郑建鑫说。
同时,江门站还引入了“外援”——智能消杀机器人。“经过后台设置,可按照设定时间和指定路线,自动对候车厅重点旅客服务区进行预设频次不间断消杀工作,并且可对重点区域进行针对性消杀作业。开展消杀工作期间不会残留气味,能够营造更加温馨的候车环境。”郑建鑫说。
此外,疫情防控不仅智能化,还体现了人性化的一面。在进站大厅前,保安、防疫人员、志愿者等配合引导旅客有序进站。记者发现,与一般公共场所不同的是,江门站配备了智能健康码核验一体机,旅客只需出示身份证配合检查,无须打开手机上的健康码。“进出站一旦发现红黄码旅客或体温异常旅客,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报告,交接‘应急处突点’,由车站与地方人员做好警戒,穿戴整套防护装备将异常旅客按规定线路引导至地面层留观室,并立即对旅客经过区域加强消毒。”郑建鑫表示,节前他们已经经过多次培训和演练,确保应急事件发生时,工作人员可以快速应对、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