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10月10日),侨批舞剧《侨批·家国》首演引发热烈反响,更引起了华侨华人代表的共鸣。演出结束后,观众久久不愿离去。现场观众表示,《侨批·家国》不仅是舞蹈艺术的盛宴,也是侨批活化的创新呈现,更是华侨精神的时代回响,让人倍感振奋。
“舞剧把舞蹈与侨批文化结合,形式很新颖,很好地展示了五邑华侨先辈的奋斗历史和爱国、爱乡、爱家的情怀。”观看《侨批·家国》,让美国旧金山广府联谊总会顾问马炳良深受触动。“五邑华侨先辈不求回报、热忱报国的精神,也激励我们奋发向上,接续奋斗,为祖国和家乡发展作贡献。”马炳良说。
“《侨批·家国》的演出和宣传,体现了祖国和家乡对海外侨胞的重视和充分肯定。那个时代华侨在国外拼搏生活的艰辛,以及他们的报国热忱,在舞剧中得以充分展现。”观演后,法国江门五邑青年联合会会长邓丽柔深受触动,“侨胞最大的特点就是爱国爱乡,祖国和家乡给予了他们认可,肯定了他们的付出,让我十分感动、深受振奋。这激励我们更加热爱祖国,更加坚定了我们报效祖国的决心,将爱国精神发扬光大!”
“男主角为华工争取合理权益的一幕,让我很感动,更加体会到五邑华侨先辈在海外奋斗的不易。”法国江门五邑青年联合会副会长潘景源表示,《侨批·家国》是一部唤醒侨胞共同记忆,凝聚侨心的艺术精品。如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入推进,家乡发展日新月异,潘景源还计划回到江门创业创新,为家乡、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无论我们身在何方,这份家国情怀永远都不会改变。”江门中铁交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团委书记田莹莹观看舞剧后感慨地说。
中新社广东分社新闻中心副主任郭军表示,《侨批·家国》将侨批这一独特的侨乡文化资源与现代舞台艺术结合起来,通过讲述一段五邑华侨悲欢离合的故事,让我们再一次体会到个体命运与祖国命运息息相关。全剧中,侨批、童谣、侨乡建筑等各种“侨”元素非常丰富,演员表演生动、优美,让人既收获了艺术享受,也重温了那段如泣如诉的历史。 (黎禹君 张浩洋)
声音
五邑大学华侨文化研究专家冈虎:
让观众更深入了解侨批文化内涵
“《侨批·家国》揭示了广大华侨爱国、爱乡、爱家人的情怀和文化内涵,舞剧里的人物与故事是众多华侨和华侨历史的一种体现。”五邑大学华侨文化研究专家冈虎表示,“把侨批和舞蹈结合起来,擦亮了侨批这一‘世界记忆遗产’文化名片,以及江门‘中国舞蹈之城’的城市文化名片。”
冈虎认为,这部作品独具政治价值和艺术价值,主人公爱国、爱乡、爱家的故事令人动容,体现了“根、魂、梦”的核心。
谈及舞剧《侨批·家国》对于五邑侨批保护和传播有哪些积极意义,冈虎表示:“我认为以舞剧的形式保护与传承侨批是非常好的尝试。五邑侨批历史悠久,集中反映了较多重大的历史事件,例如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等等。然而,一般民众接触侨批往往都是单个内容,读起来仅能感受到当年的一些点滴。作为舞剧来讲,整体的艺术化场景能够让观众更深入了解侨批的文化内涵。”
华侨文化专家黄春燕:
用舞剧形式活化侨批很“惊艳”
“用身体语言表达得淋漓尽致,完全突破了原有艺术形式的表现范围和思想深度,用舞剧形式活化侨批很‘惊艳’!”观看了舞剧《侨批·家国》后,华侨文化专家黄春燕表示,用舞剧的方式演绎一个跨域时间和空间的华侨故事,是一种全新的艺术探索。
黄春燕表示,江门近一年来打造不少侨批展示和侨批文化交流互动平台,有力推动了侨批保护活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她表示,目前学术界对江门侨批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成果,民间收藏者、爱好者和研究者也出版了一些学术书籍。未来仍需继续提升专门研究机构的建设水平,吸引更多专家学者,利用好民间现有的资源,产出更多更深入的研究成果。另外可注重保护修复和利用开发现存的侨批机构旧址。侨批机构旧址是不可多得的不可移动文物,在申请文保单位保护的同时,可以修复一些侨批机构,保留历史原貌,让游客沉浸式感受当年的繁忙景象和华侨的家国情怀。 (黎禹君 张浩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