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之畔起潮涌,南海之滨正澎湃。打造智能轨道交通生态圈,打造全速度域轨道交通系统……昨日(10月12日),以“轨道上的大湾区”为主题的2021年粤港澳生态环境青年论坛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轨道交通专家、行业精英齐聚中国侨都——江门,讨论全球产业协作和未来发展趋势。不少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对江门轨道交通及其产业发展充满信心,并为江门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出“金点子”。
江门轨道交通未来可期
百年前,江门诞生了中国第一条民营侨资铁路——新宁铁路,与轨道交通结下深厚情缘。百年后的今天,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的江门建成了广珠、江湛等铁路,以及全省第四大轨道交通枢纽——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列车可直达北京、长沙、贵阳、成都、南宁、昆明等地;眼下,江门正全力培育壮大以中车广东公司为龙头的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基地。
“粤港澳大湾区是‘十四五’期间国家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一个重要区域,不论是城际线路还是市郊线路,发展规模都比较庞大。而江门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也为未来轨道产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机遇。”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城轨事业部副总经理赵志衍表示,去年股权整合之后,青岛四方机车将一些新产品注入中车广东公司:“江门目前的整个铁路发展规划比较完善,拥有大展宏图的机遇。只要加快融入大湾区建设,重视与兄弟城市之间的联系,凭借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一重大战略,未来江门肯定会拥有更多的发展机遇,我对江门未来轨道交通的建设发展充满信心。”
“江门在大湾区的位置不容置疑,不论是从投资角度,还是从交通运输、人文历史、产业配套等各个方面,江门都深深地吸引了我们,这里特别适合企业发展,真是一片投资热土。”为了能够更快捷、更方便地服务客户,去年,致力于轨道交通灯具以及配套电源的研发、制造、销售的江门恒之源交通设备有限公司,把所有制造基地都搬到了江门,该公司总经理侯绍用“未来可期”四个字来形容江门轨道交通的发展。
“作为江门轨道交通产业链中的一部分,我们希望趁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东风,在江门继续做大做强。目前,我们计划继续扩大公司版图,在江门继续投资,未来不仅仅是制造基地,我们期待将研发中心等也迁移到江门来。更想借助大湾区东风,能够在祖国的带领下,不仅仅是面对大湾区,可能将来还面对全世界的轨道交通产业。”侯绍说。
“在‘双碳’政策下,轨道交通是未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最大‘潜力股’。”华南师范大学教授赵淦森表示,目前,江门已建设了轨道交通产业园区,在广东省、大湾区占据了发展先机。轨道交通产业的发展,将对江门城市、产业发展乃至国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双碳”政策都有很大帮助。
打造吸引资源集聚“强磁吸”
今年5月23日,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悬浮列车试验样车在青岛国家高速创新中心下线,成为中车智能智造的又一个里程碑,标志着中国中车在磁悬浮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这对我们来说是利好。当前,中车广东公司也正依托股份单位在高铁、地铁上的优势,进一步拓展市场,做好产学研结合,在车辆的标准化、智能化、绿色化这一块发力,拓展下一次发展的空间。我们估算,到2025年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在轨道交通车辆的制造、维修、维保还有延伸服务这一块的业务市场空间,预计将会超过1000亿元,这对于江门来说是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期。”中车广东轨道交通车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法律顾问种磊表示,接下来,中车广东公司将在新产品研发上持续发力,并为客户提供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包括产品的智能化、轻量化、节能化等;同时,吸引更多优质资源集聚江门,共同把广东省轨道交通产业园、广东省轨道交通制造产业发展好。
西南交通大学TOD研究中心主任朱晓兵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中,江门是重要节点城市,但相对周边其他城市来说,城市能级并不算高(一个城市的现代化程度和对周边地域的影响力);随着“轨道上的大湾区”加速建设,江门迎来一次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被周边大城市虹吸效应所影响的风险。
“江门在未来发展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如何利用自身优势打造出‘反磁吸’或者‘强磁吸’。具体来说,第一是要聚人,要想方设法吸引外来人、年轻人,江门是‘中国第一侨乡’,侨资源丰富,要充分发挥这个优势引进人才。第二是产业方面。因为江门已经有像中车这么厉害的轨道交通企业以及较为完善的轨道交通产业园,完全可以结合轨道以及新技术的发展,进行产业升级,实现‘产城人’融合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朱晓兵说。
加强与大湾区其他城市合作
珠江东西两岸在发展上所存在的差距,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原来交通基础设施上的差异造成的,交通对于畅通人流物流、促进地区发展特别重要。而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可以把珠江东西两岸的这个“堵点”迅速打通,更好地把深圳、香港等地的优质要素吸引辐射到西岸城市,同时江门的产品也可以经过深圳、香港通达全球。
去年,全省第四大轨道交通枢纽——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开通运营,大大缩短了江门与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湛江等周边城市间的时空距离,进一步完善了粤港澳大湾区综合交通网络布局,补齐了珠江西岸交通短板,实现江门地区1小时内通达大湾区中心城市,江门的交通区位、发展地位得到很大提升。
“轨道交通的日益完善,让珠江东西两岸交流更加密切。可以预见,以后我们与江门的人文、经济交流也将更加紧密,也会有更多的合作机会。我认为,惠州和江门都有很好的旅游资源,相信接下来两地能够在轨道交通越来越发达的背景下进一步发挥互补作用。”惠州市轨道交通公司副总经理杨天乘对惠州和江门未来的合作充满期待。
“江门区位优势明显,未来应该更加注重轨道交通的发展,发挥多层次轨道交通融合发展作用,以此来进一步提升城市的区位优势,提升整个区域在大湾区中的地位。”铁四院集团公司副总规划师陶志祥为江门发展“支招”。
陶志祥表示,深江铁路建成之后将大大缩短珠江东西两岸的时空距离。另外,江门还可以通过中南虎城际加强与珠江东岸城市的联系,并想办法连入京九高铁,更加快速地融入对外的大通道建设中,“江门与珠江西岸的珠海、中山、澳门区域也要进一步融合发展,形成都市圈,通过都市圈内轨道交通的完善发展,进一步提升地方在大湾区的竞争力和作用”。
澳门江门青年会副会长林碧芸表示,随着横琴深度合作区建立,建议江门尽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城轨交通建设当中,尽快实现与横琴合作区之间的联系,并依托横琴的转载优势和澳门城轨交通无缝接驳,达到澳门的轨道交通与江门、大湾区各城市轨道交通互融共通。
广州市轨道交通产业联盟副秘书长李沛文则表示,江门也可加强与周边城市的轨道交通产业合作:“广州与江门在轨道交通产业方面存在互补关系。广州把轨道交通产业作为全市新发展的产业之一,而江门也同样如此。因为有广东中车,江门拥有整车制造的良好基础,而整车制造在整个轨道交通产业中占比极大,也正是基于这一前提,今年两市正在考虑、研究共同申报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项目,以这样的方式来促进产业在品牌上的发展,赢得更多国家政策上的支持。”
江门日报记者/陈敏锐 皇智尧
实习生/杨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