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中国水稻栽培学》发行60周年暨2021年广东丝苗米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今日举行
大国好米 江门论“稻”
江门是广东最大的“丝苗米生产基地”。图为中国台山农业公园。
五邑渐秋,稻株茁壮。全市近8.67万公顷水稻耕地上,粒粒丝苗米长势喜人。
丝苗米素有“中国米中之王”称号。江门是全省优质稻种植面积最大的地级市,常年种植面积超16.67万公顷,素有“广东第一田”美誉。台山大米、恩平大米相继成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台山市更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授予“中国优质丝苗米之乡”称号。
大国好米,五邑丝苗。今日,纪念《中国水稻栽培学》发行60周年暨2021年广东丝苗米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我市开平举行,恰逢《广东省粮食安全和应急物资保障“十四五”规划》出台要求制定实施“广东丝苗米”品牌培育计划,作为广东最大的“丝苗米生产基地”,江门任重“稻”远,将致力利用“种业长廊”,将科研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品质优势转化为效益优势,加强打造品牌提升产业价值,进一步充实粤港澳大湾区的“米袋子”。
文/图 毕松杰 谭耀明
活动亮点
10月23—24日,纪念《中国水稻栽培学》发行60周年暨2021年广东丝苗米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开平举行。以江门独有的“中国侨都”“院士之乡”和广东最大的“丝苗米生产基地”为外延,汇聚一众院士大咖,以及丝苗米产业相关人士论“稻”,全方位展示广东优质稻种业和丝苗米产业的发展成果。
亮点一:院士大咖齐论“稻”
江门是“中国半矮秆稻之父”黄耀祥院士的家乡。为了传承黄耀祥等农学家的精神品质,回答人们关心的粮食安全问题,大会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中国工程院院士胡培松、中国科学院院士刘耀光、广东农科院水稻所研究员王丰、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张桂权等农学大咖,开展高峰论坛活动。
亮点二:国际名米将登场
会上,一批新培育的国际名米(籼米)将悉数登场,进行发布展示和现场品鉴。此外,大会还组织了国际高端优质稻(籼稻)品种现场观摩活动,近距离观察优质籼稻生长环境和生长情况,了解新品丝苗米先进的田间管理模式,从产业链源头的品种培育、科学种植层面上,探讨广东丝苗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可行性。
A 良种引路 我市基本实现水稻品种优质化
一粒好的丝苗米,从一颗种子开始。
从开创水稻矮化育种,被誉为“中国半矮秆水稻之父”的开平籍中国工程院院士黄耀祥,到经历无数实验,育出一“出稻”就被列为出口优质粮的新会小农占的黎广汉,再到扎根田间20年,参与选育出一批优质品种,获农业农村部颁发农业技术推广贡献奖的陈荣俊……一代又一代侨乡育种人前赴后继,躬耕于农田。
20世纪70年代,台山“新四粘”优质丝苗米是香港市场畅销的品牌米;20世纪80年代,新会小农占出口至东南亚各国,深受欢迎;20世纪90年代,我市选育出齐粒丝苗、五星丝苗等优质品种闻名广东;21世纪初,我市选育的“象牙香占”凭借其特色香型和高档品质风靡整个华南地区。“2020世界数字农业大会、第十九届广东种业博览会”上,“象牙香占”“海岛香米”荣获“2020首届广东十大国际名米(籼稻)”金奖品种和金奖产品。
江门还是水稻产业科研创新的前沿阵地。2016年,广东天之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袁隆平科研团队签署了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在新会区建立全省首个“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广东省天之源良种繁育院士工作站),推动超级水稻在南方示范推广。同年,全省首家航天育种院士工作站——广东江门航天育种示范基地正式落户。
如今,我市基本实现水稻品种优质化,优质稻覆盖率达到100%。为了续写五邑丝苗“大米故事”,江门为种子量身定制一个“家”——岭南特色“种业长廊”。“我们创建核心区3513公顷的农业科技园,打造岭南特色‘种业长廊’。引进培育农业种子种苗企业25家。”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科科长郑向华说。
B “智慧”种地 农机化水平走在全省前列
今年春耕时节,开平市蕉园村内,“00后”女农机手陈恩儿驾驶拖拉机来回奔跑于稻田中,泥土翻飞,吐露出春天的气息。陈恩儿是开平市永晖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以下简称“永晖联合社”)的一员,谈起感受,她兴奋地说:“就像在开越野车一样!”
“经统计,‘95后’‘00后’占联合社员工比例超过三分之一,这帮‘后起之秀’逐渐成了我们的生力军。”永晖联合社负责人陈小云说。
如今,像陈恩儿这样的稻田“后浪”正不断驰骋于广阔的田野之间,曾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形象渐渐远去。各类农机服务组织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让“共享农机”服务逐渐成为农业生产新潮流,为江门丝苗米产业发展插上智慧的“翅膀”。
据统计,我市现有农机服务组织202个,拥有农机原值50万元(含50万元)以上的60个,农机专业合作社171家。部分农机服务组织实现跨区作业,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力显著提升。
到2020年底,江门农机总动力181.4万千瓦,主要农作物综合化机械水平达到65.02%,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0.2%,其中机耕率99.7%、机播率69.25%、机收率98.49%,农机化发展水平走在全省前列。
去年,省农业农村厅对“十三五”期间农机化发展先进典型进行表彰,市农业农村局获颁全省唯一的整市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先进单位,全省颁发5个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先进县(市、区)中,我市台山市、开平市、恩平市、新会区均榜上有名。此外,台山市还入选了全国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名单。
C 园区驱动 打造百亿侨乡大米优势产业
青山叠翠,万物向新。恩平沙湖那梨村内,施工机械轰鸣作业,工作班组交叉作业,广东丰穗米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丰穗米业”)作为实施主体,承接的恩平丝苗米产业园的设施项目正如火如荼建设中。“我手指着那是我们的仓储中心,这是我们的加工场所,还有那,是我们的办公区域。”一幅宏伟蓝图,在丰穗米业总经理谢国良的脑海中描绘出来。
目前,恩平市丝苗米产业园核心区覆盖水田7000公顷,规划建设五大工程25个重点项目,实现“生产+加工+科技+品牌(营销)的全产业链升级”。“我们在产业园的建设当中,主要承担了三个环节的任务,分别是仓储、加工和销售。目前多个项目正在全力推进中,预计今年底就可以全部完成建设。”谢国良自信满满。
不远的台山市丝苗米产业园,也在去年6月正式入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名单。未来,台山丝苗米产业园将形成“一心一带两区多基地”发展格局,即:现代丝苗米科技创新中心、休闲农旅与美丽侨乡观光带、丝苗米产业核心发展区和丝苗米产业辐射发展区,以及丝苗米标准化种植基地、丝苗米精品加工基地、丝苗米仓储物流基地、休闲农旅示范基地、社会化服务示范基地。
去年,江门大米产业联盟成功揭牌。联盟整合多方资源优势,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条,实现从品种、种植、收储、加工、销售全产业链深度融合,标准化、规范化运作,抱团闯市场,叫响江门大米品牌,打造出百亿侨乡大米优势产业。
随着大米产业联盟成立,台山、恩平两大省级丝苗米产业园齐头并进,将进一步发挥园区“驱动力”,建立集聚提档“方程式”,加快布局丝苗米产业的生产、加工、流通、旅游、文化、研发、服务等功能板块,形成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