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23日,江门和平解放。图为粤中纵队部队举行入城仪式。
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第十五军第四十五师某团进入江门,群众夹道欢迎。
江门市民争相观看粤中纵队司令部的“安民告示”。
江门各界群众集会庆祝解放。
1946年6月,国民党当局挑起内战,全面内战爆发。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跨过长江,渡江作战。1949年10月,人民解放军南下大军已向粤北推进,逼近广州外围。国民党当局见大势已去,决定放弃广州,向南逃窜,遂下令所有地方保安部队向海南岛撤退。
1949年10月,国民党广东省保安司令部暂编第二纵队(代号“坚忍”部队,约1800多人),奉命沿佛山、江门公路向南撤退。10月中旬,国民党军第二十一兵团(即刘安琪兵团)从广州逃窜至江门,准备经江门、新会转两阳从南路逃往海南,“坚忍”部队负责掩护其撤退。但刘安琪兵团离开江门时,却将“坚忍”部队弃之不顾,“坚忍”部队被迫留在江门,陷于“前无去路,后有追兵”的境地时,其司令黄碌丰只身逃走。当晚,参谋长云汉即在司令部召开全纵队营级以上干部会议,决定就地起义。云汉被推选为“坚忍”部队代司令,开始寻找江门当地的中共地方组织,准备起义事宜。
当时,新会党组织领导机构是中共新会特区工委,书记为曾国棠,李光中、冯志谦为委员。中共新会特区工委做了大量统战工作,通过“民盟”江会小组成员和新会人民解放大同盟的成员,了解国民党党政军机关人员的情况和动态,分化瓦解敌营人员,团结争取中间力量。
江门城工小组,于1949年4月成立,是一个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团结各阶层人民参加,以加强城市工作、迎接解放的群众组织。
通过“江门城工小组”成员,云汉与中共新会特区工委取得联系。新会特区工委即派出委员李光中等为代表,到设于江门三角塘附近的“坚忍”部队司令部,与云汉直接见面商谈,讲明形势,宣传党的政策和粤中临时区党委、粤中纵队发布的敦促敌军政人员起义投降的“五项限令”,促其弃暗投明、立功赎罪。
10月21日,云汉表示愿意率队就地起义。但同时又以他是“民盟”成员为由,提出起义后继续由他领导指挥“坚忍”部队的要求。新会特区工委代表即严肃指出:“坚忍”部队是国民党的军队,不是“民盟”的武装,起义后理应接受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解放军的改编,并提出几项具体要求,敦促云汉认真考虑。
22日晚,在江门众兴路35号“厚记商店”四楼(江会党组织秘密交通站),经李光中、容辛(粤中纵队第六支队代表)等进一步对云汉开展劝说工作,“坚忍”部队终于接受了中共新会特区工委提出的以下要求:(一)在大军未到之前,“坚忍”部队要负责维持江会地区的社会秩序,保证人民财产不受损失;(二)发表起义宣言,申明接受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的领导、改编;(三)部队官兵摘除佩戴的敌帽徽、胸章,架起枪支,等待人民解放军来收编;(四)起义时间定为10月23日拂晓。
23日晨,国民党广东省暂编第二纵队代司令云汉,副司令陈世思、卢虞,参谋长杨国栋,政训室主任阮世纯,参谋室主任胡宇平等,即在江门联名向各界发表《起义宣言》,宣布该部即日起正式举行起义:“本纵队全体官兵,早抱有投靠革命的决心,但以形格势禁,迄未果行,现时机已告成熟,决定于今(二十三)日拂晓,正式宣布起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参加人民解放军行列……从今天起,一切以人民的意志为意志。我们当前的任务是全力确保江会地区治安,迎接人民解放军早日到临。”同时,组织该部官兵上街举行起义游行宣传,散发传单,受到各界民众的欢迎。
李光中立即派人到鹤山鹤城联系上级,及时向粤中临时区党委和粤中纵队领导机关汇报上述情况,请求联络南下大军前来接收。23日黄昏,粤中纵队新会独立团新生连,在中共新会特区工委书记曾国棠率领下,从外海一带首先开进江门城内,维护秩序,开展宣传,号召工人、群众护厂护城。江门即告和平解放。
24日,新会独立团新生连在北街附近打击了冒充“广州外围人民武装总指挥部第六总部”名义、企图前来“接管”江门的陈腾、马青青土匪队伍,稳定了局面;下午1时左右,粤中纵队新会独立团由团长兼政委吴枫起草,在江门常安路贴出了第一张“安民告示”。同日,南下大军一部在粤中纵队第六支队十九团政委关立及李光中的引领下,由九江渡口乘4艘“花尾渡”大客船沿西江而下,傍晚经北街登岸,疾速跑步进入江门、会城,并于25日在粤中纵队新会独团的协同下,对起义的“坚忍”部队进行接收、整编。
在南下大军势如破竹的胜利进军中,从1949年10月下旬起,粤中大地陆续获得解放。
(文/图 中共江门市委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