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在展会上购买海鲜干货。 张浩洋 摄
市民在食博会上品尝江门奶茶。
□文/唐达 张浩洋 杨诗华
广交会“余温”尚存,昨日(10月22日),一场粤港澳大湾区农业盛会——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江门)名特优新农产品推介活动在江门拉开帷幕,近260家优质农企带来了近3000种名特优新农产品。走在展会现场,透过琳琅满目的农产品、各具特色的企业展位,可以看到,这次展会不仅是江门农业、湾区农业乃至广东农业的重要展示窗口,还是促进现代农业精准对接市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平台,更是“农业+”现代发展新趋势的“风向标”。
一二三产业融合开辟产业振兴之路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是新常态下农业农村转型发展的根本选择。走在展会现场,“接二连三”的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已经跃然眼前,甚至就体现在一颗不起眼却引来了大批市民关注的无花果。“2016年开办农场伊始,我们还是采用传统模式售卖无花果,如何将产业做大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如今三产融合的优势已在台山市四九镇康盈家庭农场负责人杨广锋身上得到实践。
杨广锋介绍,他们近年来尝试研发无花果茶、无花果酒等产品,并投入资金,购买生产机械,建成烘干厂,进一步提升产能。“无花果茶、无花果酒成为我们农场一张闪亮的名片。”杨广锋兴奋地说。此外,杨广锋依托农场地理优势及品牌效应,开展亲子采摘旅游项目,每年超过2万名游客慕名而来。
除了无花果,展厅里的簕菜同样受人关注。“簕菜本身带有苦味,所以在市场推广上有比较大的瓶颈,如果我们单单发展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话,推广起来就很困难。”恩平雪荘茶厂负责人李青云表示。
如何推动恩平簕菜的“金字招牌”转化成产业优势?李青云结合亲身经历给出答案:“我们研发了柠檬簕菜茶、桂花簕菜茶、陈皮簕菜茶等年轻人比较喜欢的调和养生茶。同时建立了簕菜文化创意园,打造了户外拓展教育、农场作物采摘体验、民俗体验等多个功能分区的综合体,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打卡’。”
李青云直言,第三产业是“敲门砖”,让更多市民了解了簕菜,第二产业也由此发展起来。如今恩平雪荘茶厂年营业额已超过600万元,簕菜的“金字招牌”亦不断被擦亮。毗邻举办的江门食博会也体现着三产融合的发展趋势。“我们结合五邑特色产品,如新会陈皮、开平牛大力、恩平簕菜等,不断研发具有岭南特色的茶饮。”江门市潮熹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蒋雄辉说。
打造“国际范”农业品牌和会展平台
江门是粤港澳大湾区的“米袋子”“菜篮子”“果园子”“海鲜铺子”,是中国农业对外开放的排头兵、桥头堡。本次推介活动的举办,是在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背景下,江门农业乃至广东农业的创新与突破。记者从中看到,“农业+国际”的意味愈发浓郁,而这背后是“国际品牌”“国际平台”的打造。
新会陈皮作为“广东一宝”已有700多年历史,伴随着五邑侨胞出洋的脚步走向世界各地,是江门最具“国际范”的“侨字号”农产品。“这款‘皮多宝’陈皮酵素是今年的新产品。”新会宝皮宝陈皮文化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陈智源说:“我们拥有200多种陈皮系列产品,每年在港澳市场的销售额达1000多万元。”
在陈智源看来,品牌背后是标准,打造国际品牌意味着更高的产品标准。该公司依托“国字号”园区,实现了从种植、生产、加工、仓储的标准化管理,还探索了“全球合伙人”模式,把消费者变成投资者、受益者,发挥陈皮金融效能。
从田头到水中,台山鳗鱼同样满满的“国际范”。“台山产”活鳗出口量占到全国出口量的80%,成为全国最大的鳗鱼养殖和加工出口基地。作为台山鳗鱼产业的龙头企业,远宏集团负责人徐爱宁直言:“台山鳗鱼就是国际品牌,接下来我们会重点开拓国内市场,希望未来大家说到鳗鱼就想到台山。”
国际品牌的打造,需要政府与行业的合力,而农业会展是重要的窗口、平台。参加此次推介活动,徐爱宁充满期待,希望能吸引到更多大湾区乃至国内外的采购商,形成更强的市场辐射效应。
澳门香记肉干手信饼家营运经理敖敏华表示,希望通过展会把产品带给更多消费者,同时也考虑在江门设置门店。香港冠利科技生物养殖有限公司销售总监王才志表示,江门是充满潜力的城市,农业基础好,市场广阔,很多品牌都是通过江门出口到世界,希望未来与江门农业有更多合作的机会,包括产品研发、品牌传播等。
直播带货让农产品更畅销
农产品通向市场的“最后一公里”,是农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解决好的难题之一。如何把农产品卖出去,优质农产品如何卖出好价钱,成为农户最关心的问题。直播带货成为农业数字化发展最直观的体现,如今也成为展会上一抹亮眼的风景。
“今天是展会第一天,我们准备直播100多件五邑精品农产品,3天的展会预计将超过300件。”在展会线上直播间前,江门市农技推广服务平台相关负责人林盛南向记者介绍,目前该平台已在新会、开平设立驿站,借助线上直播等手段为五邑农产品打开市场销路。“目前在建的驿站有恩平和台山,明年我们还将在鹤山、蓬江等地继续设立驿站,加大推广力度。”
“过去,因为销售渠道匮乏的缘故,我们的产品时常陷入‘酒香也怕巷子深’的窘境,现在依托数字化平台的优势,我们的产品能够在天猫、淘宝等线上平台推广,消费者也可以直接在这些平台上下单,产品销量与日俱增。”参与此次展会的江门市新会区冈州陈陈皮产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张晓华坦言。
“一下子就多了好多顾客!”同样对数字化深有感触的,还有江门市新贵贤水果专业合作社相关负责人钟贵贤。他感慨道:“通过线上渠道销售,特别是以直播带货这一形式来推销我们的新会陈皮和大泽脐橙,让越来越多的人知晓了我们的产品,销量直线上升!”除了直播带货,社交媒体平台的转发分享、嵌入式推广也成了农产品推广的一大渠道。
台山市合众食品企业有限公司市场营销部行政经理孙琳介绍:“我们加大社交媒体平台上的投入,协同平台内各种具有影响力的‘大V’和博主一起以转发分享、短视频等方式推广我们的优质农产品。未来,还将充分利用好线上线下平台,尤其是线上的数字化平台去推广农产品,为农业提质,为农民增收,把好农企增强竞争力的‘油门’。”
★相关新闻
食博会获市民点赞:好吃好玩还长见识
“想不到这么多优秀的食品产业品牌都来自江门,而且现场我们试吃的产品都非常不错。你看,我买了不少呢。”市民黄婆婆和老伴在江门食博会逛了一下午,收获颇丰。昨日,江门食博会正式开展,受到市民广泛好评。
在江门市潮熹食品有限公司摊位上,放置了几十种制作茶饮的原料,不少市民现场进行DIY,制作自己喜欢的茶饮。据江门市潮熹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江门市商业协会茶饮专业委员会主席蒋雄辉介绍,现场展出的原料大部分来自江门本地,在这里打造一个“手作坊”,就是希望市民可以通过亲手制作,了解江门茶饮品牌和食品产业。
作为江门市首个大型食品行业博览会,江门食博会由政府指导、市场化运作,海内外行业协会和团体共同合作,发动江门市当地知名食品企业参展,汇聚国内外行业供需资源,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及整个华南地区的食品企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参展企业及品牌加快推广步伐,辐射国内和国际市场。
“我们是纯米酒生产厂商,产品都是纯大米酿造的。目前我们的上下游企业基本都集中在江门本地,其中,我们的原料基本都是江门本地的大米,而我们的产品也有售卖给李锦记等企业,作为他们相关产品的原料。”江门市乡纯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杏容介绍,该公司前身是江门市酒厂,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和不断创新,现在公司除了米酒之外,还有青梅酒、陈皮酒等特色饮品。
“这次展会氛围很不错,是实实在在帮助我们参展企业打开市场的一个好措施,一开展就有不少市民购买了我们的产品。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展会,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实现共赢。”何杏容说。
不单单是企业,观展市民更是收获良多。市民蔡婆婆听说食博会开展,早早便拉上姐妹们来到现场准备大采购。“这里产品种类很丰富,不仅有饼干、调味品,还有煲汤原材料、东阿阿胶等,很值得逛一逛。”蔡婆婆开心地说。
黄宛荣是一名大学生,她用“长见识”来形容本次逛展的感受,“我是一个奶茶控,这次逛展不仅了解了众多江门品牌,还能自己调制茶饮,感觉十分新奇,不仅好玩也学习到了很多关于茶饮的知识。” (文/陈敏锐 图/张浩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