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企业工会急职工之所急,开展暑假职工子女托管班,让职工安心上班。
蓬江区润泽园公租房楼下,绿意盎然,长条座椅、儿童游玩设施一应俱全。而住进这里崭新的电梯房,职工陈松每月只需支付450元的租金。“很满意,离单位也就两公里路程。”令他感慨的是,在外漂泊多年,如今在江门“终于有一个像样的家了”。
这是市总工会开展“我为职工办实事”实践活动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市总工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主动作为,把“我为职工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实事项目由职工会员选定,各级工会结合工作重点全力推进,化学习成效为工作实效。目前,市总工会纳入市首批、第二批“民生微实事”的15大项30个小项已全部完成,交出了一份份让职工满意的答卷。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黎禹君 通讯员 候平川
民生实事“你话事” 增强职工参与感
职工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市总工会坚持以职工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在民生实事项目立项及实施过程中力求想职工所想,切实增强职工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什么民生实事项目好,职工说了算。立项前期,市总工会多方调研,广泛收集各级工会和职工群众意见,形成工会系统“我为职工办实事”初步立项建议,采取网络票选形式,把决定权交给在江门智慧工会实名注册的59万名工会会员,按排名先后确定实事项目。
维权服务是工会基层组织的主要职责,如何为基层工会履职尽责注入创新活力?对此,市总工会开展“会员当家——我给工会主席提建议”活动,共开展评议611场,5.6万名会员参加,提出意见建议2119条。同时,组织专家对活动成效显著的企业工会进行了评审,共评选出10个优秀案例。
在江门,职工的诉求汇聚成法治政府建设的动力:依托“智慧工会”平台,市总工会联合市司法局,在全国首创工会会员评议政府行政执法部门,连续两年共发动职工20.3万人次参与评议市直部门,提出意见建议18.3万条,评议情况向评议对象反馈,今年9月在全市铺开,发动会员13万人对46个行政部门进行执法评议。
“通过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作为党和政府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我们将职工的诉求汇聚成推动法治建设,让职工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力量。”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说。
提升服务普惠性
增强职工获得感
今年以来,市本级累计开展各类职工素质提升培训活动121场次;全市投入177.5万元,举办各类竞赛176场;全市各级工会利用职工之家、职工书屋等活动阵地,举办丰富的职工文体活动,其中新会区总工会共组建80支职工兴趣小组,开展活动600多场次……
作为“娘家人”,市总工会着力从吸引职工入会、提升职工素质、丰富职工生活等方面,提升服务普惠性,满足职工美好生活需要。
如何提高职工参与工会活动的积极性,同时更好地服务职工?江门交出了答卷——在全省率先开展智慧工会积分制试点。
“短短几分钟内,就‘赚’了5个积分,使用方法很简单。”江门市三木化工有限公司职工赵玉玲告诉记者。过去,工会组织职工参加活动时,也会派发一些小礼物,但积分对他们更有吸引力,“可以用积分到超市换取日常生活必需的物品”。
据统计,目前全市近90家单位共发放782万元积分,已兑换646万元积分,带动消费758万元,既激发了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主人翁”意识,又增加了会费开支的透明度,促使资金支出监管方式创新。
提供差异化服务
增强职工幸福感
除了开展覆盖面广的普惠服务外,我市各级工会还着力解决职工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职工提供差异化的定制服务,增强归属感和幸福感。
“工会想得真周到,大热天在这里吹着空调,喝着清凉饮料,就像在自己家一样,别提多惬意了。”用手机流畅观看完了一场奥运会比赛直播后,新会区崖门镇新财富环保产业园职工小林感慨道。
在江门,遍布各镇(街)的职工服务中心、职工之家等正成为许多职工下班休闲的打卡地。这里不仅有设施齐备的各种娱乐设施可供玩乐,还有免费WiFi热点全覆盖,让职工轻松便捷上网“冲浪”。
我市现有30多万名农民工,每到暑假,子女托管就成为企业和职工的“急难愁盼”问题。为此,今年市总工会开展各类暑假职工子女托管班、夏令营20个,受惠的农民工子女占托管人数的80%,解决非公企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暑期看管难问题,服务内容涉及安全教育、艺术教育、户外拓展、科普活动等。
为提升职工职业荣誉感,市总工会投入40万元,资助500名抗疫一线医务人员专业技能提升;投入22.5万元,对4家重点参与疫情防控医院的一线医护工作者进行慰问;为我市的全国、省劳模赠送一份“住院二次医保”,劳模因病住院时可享受住院费用报销。
而在帮扶困难职工方面,市总工会投入227万元向312名困难职工赠送“爱心互助保障计划”;提供就业帮扶5.7万次,促进就业2882人次;联合市住建局,协助有公租房需求的困难职工解决住房困难,首批4户困难职工已成功配租入住公租房。
组建专业“智囊团”
增强职工安全感
职工有所呼,工会有所应。依托江门“智慧工会”平台,市总工会搭建职工公共法律服务平台,联合市司法局建立职工法律服务“120”应答机制,市司法局法律援助处安排律师在120分钟内答复职工维权法律咨询,目前共为职工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服务379人次,切实增强职工安全感。
同时,整合各市(区)总工会、镇(街)及职工服务中心的48名职工维权律师和法律顾问资源,按照网格进行划分,发挥镇(街)和企业的网格员作用,让职工法律咨询及诉求问题与线上线下职工法律服务对接。其中,鹤山市总工会、司法局联合组建了鹤山市工会律师团,在该市10个镇(街)职工服务中心设立工会律师服务点,聘请执业律师为各级工会组织和职工提供法律服务,今年4月成立以来,共参与调处劳资纠纷10宗,协助解决被拖欠工资20.83万元,切实增强了职工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