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乐中学学生在上体育课。
外海中心小学三(3)班学生锻炼跑步。
跑操在各中小学校经常上演。
上午9:50,节奏欢快的《运动员进行曲》在校园里响起,同学们迅速来到运动场集合,跟随指令做起了广播体操、乒乓球操、跑操……在一跑一跳中,同学们舒缓学习压力,锻炼强壮体魄。这是江海区外海中心小学阳光体育大课间的活动场景,这样的场景,在我市各中小学校园中每天都会上演。
近年来,我国对学生的体育运动锻炼越来越重视。10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修订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其中明确,学校必须开设体育课,保证体育课时不被占用。目前我市各校体育课的开设情况如何?课程内容是否“合心水”?对孩子们的体育课开展、身体素质发展,一线教师和教育专家有什么建议和指导?近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潘诗欣
调查
近九成受访者满意体育课程设置
过去一周,记者通过走访和在“江门日报青苹果”微信公众号、家长群发布调查问卷,了解各校体育课的开设情况和家长们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修订草案)》保证体育课不被占用的看法。共收回有效问卷833份。
调查结果显示,受访学校均开足开齐体育课程,并精心组织大课间活动。超七成受访家长表示“学校体育课会正常安排”,两成多受访家长表示“体育课偶尔会被占用”,被占用的原因主要是“天气原因无法开展室外课”。有家长留言表示;“如果是下雨或大风,可以允许。”“特殊情况调课没有问题。”
对于“你满意学校的体育课吗”这一问题,近九成受访家长表示“课程设置合理,孩子喜欢”。近两成受访家长表示“体育课比较传统、应试”。受访者希望,体育老师可以运用比赛、游戏方式调动孩子运动兴趣,提供更加丰富的体育课程,如跳绳、跳马、踢毽子、增加足篮排项目等。
而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修订草案)》中明确的“保证体育课时不被占用”这一内容,几乎所有受访家长都表示非常好,并纷纷留言:“身体健康是革命的本钱。”“少年强则国强,必须加强体育锻炼!”“多点户外运动,既能减压也能减少近视。”
现状
中小学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逐渐上升
走访中,记者了解到各学校积极创造条件,推动学生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
单人跳、双摇跳、双人搭档跳……每天大课间,同学们跳自编跳绳操的身影成为校园里一道特别的风景线。蓬江区丰乐小学将花式跳绳引入校园,每个孩子的书包里都有一根跳绳,每周除了上足上齐体育课外,他们还会上一节专设的跳绳课,学习花样跳绳技能。小小的一根绳子,带动同学们随时随地动起来。
除了丰乐小学外,江海区外海中心小学的大课间也同样充满特色。该校将学校特色体育融入其中,每天上午9:50—10:20,各班学生伴随着音乐的旋律和老师的指令,先后完成广播体操、特色乒乓球操或太极拳、跑操、放松运动4个项目。
“作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江门市乒乓球类体育特色学校,我们一直很重视学生体育素质发展,坚持‘1+3+1’特色体育教育。”外海中心小学校长余标局介绍,坚持“1+3+1”特色体育教育,即是注重加强学生田径运动锻炼,常态化推进足球、乒乓球、篮球特色教学,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太极拳,不少学生的兴趣特长得到充分发展,在市、区各类比赛中获优秀成绩。2019年至2021年,学生参加江海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连续三年获小学组团体总分第一名。
而在礼乐中学,除了开足体育课和安排大课间外,还会组织学生进行课后锻炼。每天下午5:05至6:00,各班级错峰有序地来到运动场,开展课后锻炼。“我认为体育锻炼是支撑一个人一生的奠基工程,只有身体好,精神好,才有了做其他事的基础。”礼乐中学副校长黄衍乐表示,学习是一项系统工程,体育锻炼有助于身心健康,对活跃思维、提高学习效率有促进作用,加上近年中考体育分值逐渐增加,需要更加重视体育教学。
据了解,礼乐中学十分重视学生的体育教育,学生参加市、区各项赛事屡次获奖,篮球成绩尤为突出。在今年高考中,该校体育生中有33人考入本科体育院校,“篮球少年”区锐鸿被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录取。
近年来,我市体育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全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也逐渐上升。今年4月1日,广东省召开学校体育工作视频会议,公布2020年全省中小学体质健康优良率为43.07%,及格率达97.82%。优良率超过50%的地市有8个,江门市名列其中。
建议
构建一体化体育课程内容体系
“学校体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和体育强国的重要工作。”五邑大学体育部主任、副教授王建文表示,进一步加强我市加强中小学体育工作,深化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是关键。
王建文指出,学校要坚持重基础、多样化、强专项,构建学段衔接、贯通培养的一体化体育课程内容体系。同时,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进一步丰富课程供给,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运动兴趣和需求。除此之外,要鼓励学生每天通过跑步、跳绳、球类等简便易行的运动项目,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组织管理。此外,还要健全市、区、校三级校园体育联赛机制,打造校园体育精品赛事,促进各类青少年体育竞赛活动全员化、常态化、品牌化。
“要增强孩子们的体质,单靠学校的努力并不足够。”王建文认为,家长要鼓励孩子进行体育锻炼,不断强化学生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努力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共同为学生开展体育锻炼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