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等各本良心,尽心尽力,报效国家,遵守抗敌公约,不做汉奸,如有违背,甘受政府最严厉的处罚,与民众的裁判……”这封加拿大古壁省驻满城华侨统一救国会誓约,是银信收藏家李柏达的珍藏。细细读来,泛黄的侨批真实还原了当时普通华侨的爱国情怀。
抗日战争期间,全国人民同仇敌忾,坚决抵抗侵略者入侵。虽然远隔千里,战火里的故乡却依旧是海外侨胞心头不变的牵挂。在民族存亡之际,无数海外华侨与祖国同胞一道共赴国难,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国浪潮。
三益银信博物馆珍藏着一批珍贵的侨批档案。在战争年代,信函的递送变得异常艰难,江门也不例外。即便如此,深知家乡和祖国困境的五邑华侨,或是辗转寄回信函,或是想方设法为祖国捐钱捐物。收到信函的亲友也会尽量及时回信,告知家乡近况。在这一来一往间,海内外中华儿女携手抗战的一幕幕,又浮现在我们眼前。
A 有心杀敌
可恨未能回国赴沙场
抗战全面爆发后,日军大举入侵广东,日本飞机曾多次轰炸台山,火车、汽车、路轨、桥梁及其他建筑遭到严重破坏。为了逃避战祸,大批邑人加人逃难人群,其中首选地是当时还比较安全的香港。台山侨妇谭瑞霞也想与家人去香港避难,但主意未定,于是去信给在美国的丈夫李璇旺征询意见。
“李璇旺在回信中表示,虽然当时很多人去香港避难,但也不是上策,因此不主张,只给妻子等家人提了一个建议性意见。”李柏达介绍,李璇旺早年移居美国,抗战爆发后,他目睹祖国不断被日军侵略,国人抗战力量又如此薄弱,在远隔重洋、爱莫能助的情况下,心情颇为复杂。
“凡属中国之人民,自应具百折不挠之精神,以为政府之后盾,本无规避之可言。为父母者,勉其子,为妇者,劝其夫,从军杀敌,以卫社稷;男儿以身许国,战死沙战场,则英雄有用武之地。”李璇旺在信中鼓励家人在国难当头的生死关头不应该只想着怎样逃难,应该积极投身于抗日救国运动中。如果中国人人如此,万众一心,又何愁不能赶走残暴的侵略者,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只待时日而已。
“吾相信中国复兴有日矣。以其忍辱苟存,何如(不)作壮烈之牺牲?恨吾寄身海外,未能立刻回国,效力沙场,坐看大好河山,末碎于倭奴之手,此所以深引为憾者也。”在信中,李璇旺十分痛恨自己旅居海外,未能立刻回国效力沙场,只有奋笔疾书,给家乡亲人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以激励家乡亲人奋起抗战。
“从这封侨批可以看出,在海外华侨心中,祖国遭受侵略和国土沦陷已经成为国耻家恨,他们已下定决心抗战到底。”李柏达表示,这充分体现了海外华侨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
B 踊跃参军
华侨青年带头回乡抗日
在中华民族的危难关头,埋藏在海外华侨心中的爱国爱乡的炽烈感情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旅居世界各地的五邑华侨纷纷组织起来,以各种形式支援抗战。无数五邑华侨同广大海外侨胞同仇敌忾,纷纷回国奔赴沙场,投身抗战第一线,英勇杀敌。驱逐侵略者,复兴中华,是这些海外华侨的共同愿望。
在三益银信博物馆,收藏着一封寄往美国纽约的家书,页面已经泛黄,显现了岁月的印痕,但是函件上写的内容依然清晰可读,讲述了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故事。书信中写道:“昨孟信兄从美国寄回一信,内言及在外中国人抽签当兵,其中有戴洪哥中签去当兵,未知是否,乞大人寄信回家,俾一方面以安家中各人,一方面以释其妻女在家悬念之心,是为万幸,肃此敬请。”从信中可见,当时海外华人争先恐后参军抗日,华侨抗日救国团体在无法取舍的情况下,采取了抽签的办法来平衡大家求战心切的心情。
在烽火连天的抗战时期,广大海外侨胞奋不顾身地加入抗战队伍,为祖国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建立了卓著的功勋,谱写了一个个保家卫国、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而归国抗日华侨司徒煦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司徒煦是开平赤坎树溪乡东华坊人,抗战时担任司徒四乡自卫团队驻南楼中队副队长。司徒煦从小胸怀大志,后侨居南洋,“七七”事变后,他一边在南洋发动华侨募款捐资支持国内抗战,一边组织抗日志愿队回国杀敌。回国后,他先是在梧州广西民团训练所受训,后得知江门沦陷,不惧安危返回家乡赤坎参加司徒四乡自卫团队,驻防腾蛟村前潭江岸边的南楼。
1945年7月,抗战胜利前夕,日军因太平洋各岛相继失守,急于打通雷州半岛至广州撤退的水上路线。南楼虽小,却控制着潭江的三埠和赤坎河段,是日军撤退的水上必经之路。为扼守潭江,保护南楼,开平司徒四乡自卫队南楼中队副队长司徒煦等七人利用南楼阻击日寇进犯,敌人围攻十日不克,面对诱降毫不屈服,表现出开平人民在侵略者面前为保祖国、保民众而视死如归的英雄本质。最后,敌人使用毒气弹攻击,司徒煦等七人昏厥后被捕,经受百般折磨后仍宁死不屈,壮烈牺牲。
七烈士坚守南楼前后共计10天,射杀日军官兵16名,成功拖延了日军借道侨乡水路撤退计划的实施,彰显了侨乡人民不屈不挠共御外侮的民族精神。从此,“南楼七烈士”的名字永远镌刻在侨乡抗战的丰碑上。
广大海外华侨不愧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他们为民族存亡而奋斗而献身的壮举,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增强了祖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心。
C 先国后家
倾囊购买国债支援抗日
除了直接回国参加斗争,为了支援国内抗战,五邑华侨在海外积极发动“航空救国”“购买国债”“抵制日货”等爱国运动,筹集义捐援助祖国。他们无不慷慨解囊,有的甚至将身上所有积蓄捐出,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伍丹谷是台山冲蒌官窦龙华里的一位华侨,抗战前数年移居美国纽约,一人扛起了家中5人的生计重担。抗战爆发后,美洲的华侨团体联合成立了旅美华侨统一义捐救国总会,组织抗战宣传活动,大力发动海外华侨捐款、购买国债,支援祖国抗战。为了支援祖国的抗战,伍丹谷毅然将那几年节衣缩食积累下来养家的血汗钱,全部用于购买救国公债。
此后,伍丹谷多次收到家人寄来的数封催银信,而此时此刻,伍丹谷囊空如洗,实在无钱寄回家了。身为儿子、丈夫和父亲的他,无法履行养家教子的责任,心里感到很内疚。但想到祖国山河破碎,正在遭受日军践踏,为了抗日民族斗争的胜利,虽然对不起家乡的父母、妻子和儿女,但他并不后悔,他在给妻子的回信里说:“现在我们中国人,要先国而后家,然后我们的民族才可能在世界上求生存。国亡家何在?……我亦欲回国充当士兵的职,为国牺牲,尽男子的骨肉为民族而争生存。”
时隔多年,伍丹谷在信中发自内心的言语,依然能让人感受到他浓浓的爱国情怀以及为祖国献出自己一切的赤子丹心。在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中,无数海内外中国人用血肉筑成了一道团结御侮的钢铁长城,谱就了一曲曲雄壮有力的抗战交响曲,流淌出炎黄子孙同仇敌忾、无坚不摧的民族强音。
策划/刘运华 叶桃
统筹/王平强 严建广
文/图 朱磊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