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城中村私装直放站专项治理省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累计覆盖逾万住户
让“握手楼”不再“与世隔绝”
□文/江门日报记者 皇智尧
一根高35米的通信杆,让鹤山市共和镇南坑村内总面积超6万平方米的“握手楼”不再“与世隔绝”。近日,省城中村私装直放站专项治理试点(江门南坑村)新设移动通信基站正式开通运行,辖区内私装直放站全部清除,一并“清除”的还有困扰村民多年的通信问题。“现在大家不用因为信号问题而被迫‘与世隔绝’了!”南坑村委会主任李炳新开心地说。
住户收获“满格”幸福
南坑村是典型的城中村,村内不少房屋都是“握手楼”,门对门的两栋楼相距只有一二米,前后房屋之间距离更狭窄,大概只有一个手臂的距离。从巷子里抬头看,有“一线天”的感觉。
房屋密集让信号不易覆盖,长此以往,不少村民开始通过私装直放站解决信号弱的问题。但由于这种信号增强器会干扰正常的公众移动通信信号,导致周边信号变得越来越差。
“很多外来租户进屋首先看手机信号,信号不行,人家就去别的地方租。”李炳新介绍说,南坑村出租屋多,在这样的背景下,更多的人选择通过私装直放站来解决问题,但这也带来了新问题。“家家户户都装这个,就好比每个人都拿着大喇叭喊话,结果谁也听不清。”李炳新说。
今年,随着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我市主动承担起全省城中村私装直放站专项治理试点城市的任务,成为全省3个试点城市之一,南坑村的通信优化工作也加快提上了日程。
从4月开始,市工信局联合鹤山市相关部门、三大通信运营商、铁塔公司、南坑村委会等,向相关住户发放宣传取缔非法设置公众移动通信直放站、无线电与公众健康安全、基站辐射认识误区等宣传资料,以及普及通信设施建设与保护法规政策、电磁辐射等知识,得到当地住户的普遍理解和支持,开始自觉拆除私装直放站。经过半年时间,今年10月底南坑村完成了地面通信基站的建设,经调测后正式开通运行,通信网络信号覆盖得到了明显提高,基本解决了原来通信服务质量差问题。
通信基站的建成,不仅解决了南坑村通信“内卷”问题,更让当地住户收获了“满格”幸福。“以前,打电话隔一两分钟就断,有时候甚至要跑到天台或者出门到空旷的地方才行。而现在,在家里坐在沙发上就能和亲朋好友聊聊天,也不用担心没网,感谢政府,实事办到了大家的心坎里。”南坑村村民杨威权说。
总结推广经验惠及更多群众
近年来,省内部分地区城中村未经批准私自安装使用直放站的情况相对比较严重,对当地移动通信网络的运行造成干扰,严重影响了群众的正常通信需求,甚至威胁到铁路安全运行。对于如何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广东省也正积极探索寻找可借鉴的模式。
今年,作为全省城中村私装直放站专项治理的3个试点市之一,我市在实地调研和专题研究下,除选定南坑村外,还选择了江海区外海街道中东村和新会区会城街道灵镇村作为试点村开展工作。“在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各项措施的基础上,我们还联合有关单位部门组成了工作专班,统筹推进。”市工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目前,我市各试点村均已完成新设通信基站的建设,各通信运营商也对网络进行了优化,基本达到优化通信网络和提高网络覆盖及服务质量的目的,累计覆盖逾万住户。
政府“搭桥牵线”,打通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据市工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在我市开展省城中村私装直放站专项治理试点工作过程中,对3个试点村发放相关宣传资料超1000份,并通过联合当地各级政府部门深入走访宣传,为专项治理试点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试点工作只是一个开始,我们还将持续跟踪开展下去,真正把事办好办实。”市工信局有关负责人说,接下来还将在进一步完善试点村移动通信网络优化建设的同时,制定城中村移动通信基站建设有关指导意见,进一步加强对城中村移动通信基站建设的统筹协调,并及时总结试点工作经验,为下一步推广惠及更多群众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