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泽园里居民楼笔直挺立,小区环境优美。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梁佳欣
通讯员 张霓虹 王如朋
“以前的住处‘老破小’,没想到能换电梯房,感谢政府的关心!”“面积比我想象中要大不少,户型也很好,我非常满意!”……近期清晨的江门寒风阵阵,但盈泽园小区内却涌动着幸福的暖流。11月23日这天,原胜利新村28号楼的回迁居民迎来重聚,参加完新房钥匙交接仪式后,大家结伴去往各自选定的新房参观,一路上分享自己的喜悦,笑容挂在每个人的脸上。
胜利新村房屋解危改造项目(盈泽园)是我市首个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实施的棚户区改造项目。因楼龄较大、安全隐患突出,项目采取拆除重建的方式进行,原本居住在此的262户居民于2016年底前陆续迁出。5年时间里,我市充分整合各方资源力量,积极稳妥推进棚户区居民新家园重建工作,并通过完善基础设施、畅通路网等举措提升居住品质,让昔日的城中村、棚户区摇身一变,成为如今的现代化住宅小区。随着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项目在今年加快了收尾和验收工作,群众“安居梦”的实现,让这个冬天格外温暖。
老街坊重聚看新房
“变化真大呀!”回迁居民黄业华、梁洁珍、陈美红早早来到盈泽园小区逛了又逛,看着一栋栋笔直高挺的住宅楼,焕然一新的道路、环境和绿化,大家发自内心地高兴。
回忆起在胜利新村生活的日子,街坊们印象最深的就是如厕非常不便。“以前我们住的都是单位分配的职工宿舍,没有单独的卫生间,要上厕所只能跑去200米外胜利市场内的公厕解决,来回一趟很不方便。”黄业华说。
“地势也没有现在这么平坦,楼房都是依山而建,道路又窄又陡,出行很不方便。”陈美红补充道。她家是胜利新村最早的“原住民”之一,20世纪70年代就住在这里。在她的记忆里,每天放学都要爬很长的陡坡,再爬4层楼才能回到家里。“那时候没有煤气,还得挑煤球回家,刮风下雨日子更难熬。”
结婚生子后,陈美红一家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搬离了胜利新村,但她80岁的母亲张秀琼却一直牵挂着这里,在选择产权置换和货币补偿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置换。“在这住了几十年,有感情了。我对新房很满意,等不及要搬进来了!”张秀琼说。
居民梁洁珍搬离胜利新村后,近年来一直在外租房子住。尽管租金有政府补贴,但她还是心心念念要回来,因此很关心这里的施工进度,时不时回来看看。“选好房子后,心里悬着的石头终于落地了。现在计划尽快装修,争取明年春节能在新房子里过!”梁洁珍说。克服困难 追赶进度 确保质量
胜利新村的改造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甚至可以说几经波折。
胜利新村房屋解危改造项目是我市近年来大力推进的民生工程项目,成功申请列入了中央棚户区改造计划。据悉,该项目位于蓬江区胜利新城住宅小区东侧,拆迁涉及15幢楼宇共262户居民。原址新建的总建筑面积为5.1万多平方米,设计建造9幢高层住宅,建设住宅总户数779户,由江门市滨江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作为联合体承接建设。
顺利完成项目采购、房屋征收等工作后,项目于2017年6月30日正式开工建设。开工后,首先面临的是物料运输、存放困难问题。胜利新村所处位置地势较高,且周边既有建筑情况复杂,只有沿胜利路去往胜利市场的一条道路可进出。
“为了尽可能减少对周边居民生活、出行的影响,我们采取夜间运输、白天施工的方式,同时做好噪音、扬尘等污染防治工作。”来自中铁十六局的施工方项目经理郑昭瑜表示,由于项目所在山体地质情况复杂,施工过程中还遇到了一些前期勘探中无法查出的新情况,为此几次修改了施工方案。这些因素,都导致项目施工进度相对慢一些。
正当障碍逐步扫清,施工方开始大干快干之时,项目建设又先后遭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的影响,不得不重新商讨资金预算方案,部署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今年以来,随着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深入开展,这项民生工程建设终于驶入“快车道”。
其间,市住建局等相关部门不断加强对项目的督导,在协调人员、材料、资金等方面提供充分保障,为项目的竣工验收工作提供大力支持。在政府部门的有力推动下,施工方也不断细化工作方案、倒逼时间节点,全力把落后的进度追赶上来。“项目进入室内施工后,基本上不会对周边居民造成影响了,因此我们全员加班加点、加快建设、确保质量,顺利完成任务。”郑昭瑜说。今年10月27日,项目竣工验收。
为“人才倍增”工程添助力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
在为回迁居民建设新居的同时,我市还结合群众所需所盼,对小区的居住环境进行了全面升级,例如,在小区建设地下车库,设置小车位127个、摩托车位860个,并计划对外开放,缓解周边居民“停车难”问题;将小区场地全面平整,合理设置消防通道、树木绿化和休闲活动空间,提升公共空间品质。此外,还将原有道路从5米拓宽至10米,重新铺设沥青,并打通了小区通往农林横路的“断头路”,为周边居民增加了一处出入口,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实地参观了小区和新房后,黄业华的女儿小敏表示特别满意。“尽管比预期交楼的时间稍晚一些,但我们能理解,毕竟疫情和材料价格上涨都会给施工造成很大影响。”小敏说,在这么多不利条件影响下,回迁房还能建得这么好,真的很惊喜。成家生子后,她和母亲便分隔两地居住。这次置换,她特地自掏腰包换了个大户型,打算把母亲接过来一起住,一家人再次在这片她成长的土地上重聚,共享天伦之乐。
据了解,当天的钥匙交接仪式过后,原胜利新村的回迁居民都可以陆续办理产权交接手续,正式与新家见面了。“有物业管理、有车位、有电梯,真是太好了!”想到今后很快就能住进现代化管理的新小区,回迁居民潘迎春脸上笑开了花。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住房保障工作,扎实推进公租房建设、棚户区改造等工作,千方百计改善群众的居住条件,圆市民的“住房梦”。目前,全市共有各类保障性住房约2.7万套,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日前,省政府发布了《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实施意见》,明确我市为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重点城市。“盈泽园小区的779户住宅中,除了部分用于回迁安置房外,我们计划将其余房源将作为保障性租赁住房使用,主要解决符合条件的新市民、青年等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为我市实施‘人才倍增’工程提供助力,逐步实现全市人民住有所居,住有优居。”市住建局有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