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一大批与江门息息相关的重大交通项目建设正热火朝天。图为黄茅海跨海通道建设现场。
江门站建成运营,成为省内第四大铁路客运枢纽。
大江之门,通江达海。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承东启西”的重要节点城市,省委、省政府寄予江门厚望,赋予江门“珠江西岸新增长极和沿海经济带上的江海门户”的新定位,把江门规划为“珠三角西翼与粤西地区联系的交通门户、珠江西岸综合交通枢纽”。
大浪淘沙,沉者为金。过去五年来,江门市委、市政府,以“跳出江门谋划江门”的大视野,把交通建设放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一盘棋”考虑,深入推进交通大会战,以交通先行引领城市发展,融入大湾区建设。
贯穿蓬江、江海、新会、鹤山,覆盖全市70%经济总量地区的江门大道分段逐渐建成;江湛铁路通车,结束西部台开恩三地不通铁路的历史;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以下简称“江门站”)开通运营,成为全省第四大轨道交通枢纽;江门高新区公共码头工程(首期)完成建设,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内河智慧码头……
江门自交通大会战打响以来“高潮不断”,累计投资超千亿元,实现城市快速路骨架网、高铁运营里程、轨道交通枢纽站“从无到有”的历史突破,接连昂首迈进“高铁时代”“枢纽时代”。高速公路总里程也大幅增加超200公里,初步形成向东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向西连接粤西和北部湾城市群的快速通道。
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江门将继续算好大局账、未来账、民心账,发挥好交通“先行官”作用,积极抢抓“双区”建设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打造“双循环”强战略支撑点,为江门发展释放更大区位优势和发展空间,为400多万名侨乡百姓谋发展、谋长远、谋幸福。
文/图/ 毕松杰 邹内和 陈振宇
数看“成绩单”
五年来,江门轨道交通建设取得重大突破,铁路里程达205公里,是“十二五”期末的2.2倍。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建成运营,成为省内第四大铁路客运枢纽。江门北站一期投入使用,江湛铁路建成通车。
五年来,高快速路网建设成效显著,高速公路里程达593公里,比“十二五”期末增长54.4%。江罗高速、广中江高速、高恩高速、佛开南扩建、开阳扩建、开春高速、中开高速罗坑互通至凤山互通段等一大批重大交通项目建成通车。
五年来,港口航道建设加速,华南地区最大的内河智慧码头江门高新区公共码头工程(首期)完成建设,崖门出海航道二期动工建设。
五年来,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全面完成“村村通班车”和直接通邮率100%目标,实现100人以上自然村通硬底化路。
交通投资累计超千亿元 织密内联外通“经纬线”
对于因“江”而生的江门来说,“码头”是城市生长的引擎。
今年4月23日上午,满载货物的“江航982”轮缓缓靠泊在江门高新港公共码头工程(首期),5分钟内完成入境边防检查,标志着华南地区最大的内河智慧码头——江门高新港正式投入运营。
“江门高新港项目占地面积40多万平方米、年吞吐量120万标箱,可使全市外贸船运吞吐量增长一倍,成为江门物流体系的核心载体。”江门高新港务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敏说。
港口雄开,商通万里。建成后的江门高新港升级为大湾区与珠西区域连接的枢纽、通江达海的战略要冲。不远处,正在建设的崖门出海航道二期工程也将加速“大船时代”来临,两者“珠联璧合”助力陆域腹地优势和河海联运优势快速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因“港”而兴,向“航”得旺。过去五年,江门深刻认识到,交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基础性的支撑作用,将织密内联外通“经纬线”、塑造交通格局“新坐标”,作为释放城市产业价值和改写城市空间格局的重要抓手。
2015年起,交通大会战号角响彻侨乡大地。数据显示,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和2020年,我市分别完成投资113.7亿元、133.9亿元、161.6亿元、170.1亿元、202.9亿元和220亿元。交通建设投资连年创高,交通大会战累计“大手笔”投入超千亿元。
江湛铁路通车,结束了西部台开恩三地不通铁路的历史;中开高速直接对接深中通道,串联西部台山、开平、恩平,成为粤西地区往来港澳及珠三角东部的快速通道;开春高速成为粤西地区连通珠三角发达地区重要交通大动脉;佛开南高速、开阳高速先后完成改扩建,宣告沈海高速江门境内全线完成八车道拓宽;广中江高速大大缩短江门主城区与珠江东岸通行距离;分段逐渐建成的江门大道贯穿蓬江、江海、新会、鹤山、覆盖全市70%经济总量地区……
过去五年,江门向北积极拓展通道对接广佛都市圈,向东主动联通珠江口东岸以及深港澳核心区,向西加强与粤西及大西南片区的联通,向南挖掘深水港口优势推动通江达海……据统计,目前我市轨道交通总里程达205公里,是“十二五”时期末的2.2倍;高速公路总里程达593公里,比“十二五”期末增长54.4%。
如今,一大批与江门息息相关的重大交通项目建设正热火朝天:黄茅海上,黄茅海跨海通道世界跨径最大三塔斜拉公路桥桥墩“蛟龙出海”;珠江两岸,国内最大埋深、最大水压的海底隧道——深江铁路珠江口隧道,盾构机械不断深入海底;银洲湖畔,万吨级航道——崖门出海航道二期工程疏浚船只作业夜以继日……
“钢铁巨龙”任驰骋,大道如虹通四方。江门正奔跑在通往更辉煌未来的大道上。“十四五”期间,江门将规划实施六大重点工程,涉及建设项目超380个,投资争取达到2000亿元左右。一个又一个重大交通项目将变成现实,描绘出江门大交通、大发展、大未来的美好蓝图。
“珠西枢纽”百年梦圆 奋进大湾区“再立潮头”
1920年,全国最长的侨办民营铁路——新宁铁路在五邑大地全线建成通车,开启了江门人的“铁路梦”“腾飞梦”。2020年,在新宁铁路全线建成一百年之际,江门站正式建成运营,从梦启到梦圆,不负“珠西枢纽”时代使命。
2020年11月16日,经过1000多个日与夜的紧张奋战,广东第四大轨道交通枢纽屹立侨乡。此前一天,江门站已提前售票试运行,首趟列车迎着朝霞启航。
“8台20线”“最高日旅客发送量7.14万人次”“站房面积达4万平方米”……广铁集团江门指挥部站房建设工程部部长詹少强表示,建成后的江门站与珠三角北部的广州南站、佛山西站,东部的深圳北站,共同形成粤港澳大湾区内联外通的轨道交通枢纽“黄金三角”,这一“站”,值得全体侨乡子女自豪和骄傲。
踏上新征程的江门,正以“枢纽”的担当与奋进,全面融入“轨道上的大湾区”。不久前,《广东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十四五”发展规划》正式出台,明确“十四五”期间将建设深江铁路、珠肇高铁江门至珠三角枢纽机场段和珠海至江门段、广佛江珠城际广州芳村至江门段、南沙港铁等多条与江门息息相关的轨道线路,意味着“江门轨道交通号”将“换挡”高速前进。
深江铁路自江门站出发,构建珠江口东西两岸互联互通的第一条高速铁路,在深圳北站与广深港高铁衔接,直通深港;珠肇高铁珠海至江门段自江门站出发,引入珠海鹤洲站,与广中珠澳高铁鹤洲至横琴段贯通,连接珠澳;珠肇高铁江门至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段自江门站出发,打造江门首条设计速度达350公里/小时的高铁路线,经鹤山西站快速对接珠三角枢纽机场;广佛江珠城际广州芳村至江门段自江门站出发,对接广州都市圈城际铁路网,直连广佛城区。
分析看来,未来江门站将成为多条“重磅级”轨道交通线路交汇点,可快速到达深圳前海、珠海横琴、港澳地区、东莞滨海湾新区等大湾区发展热土,直接对接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深圳机场等大型交通场所,市内新增鹤山西站、棠下站等站场,也将进一步延伸江门站“辐射”,站稳“黄金三角”脚跟。
随着枢纽门户地位进一步强化,江门的空间优势将进一步放大,我省明确提出规划建设珠海—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市委十三届十六次全会吹响“加快建设大型产业集聚区”的嘹亮号角,提出深入推进“园区再造”工程,以多条交通干道作为串联其中的“密码”,形成北、东、南三大组团的“组团式”发展理念,加快形成优势集聚、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任庆昌表示,以大型产业集聚区为核心载体,将带动江门深度参与大湾区区域深度分工合作,有利于江门塑造更加鲜明的产业集聚区形象。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主任、深圳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陶一桃则表示:“未来江门的区位优势变为枢纽优势,地缘优势变为发展优势,江门自身优势变为融入大湾区的要素优势。”
“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 条条大路通民心连小康
“有了开春高速公路,我们村约50公顷地产的150多万公斤的橙子运到广州、深圳、珠海等地比原来的车程至少缩短了一个小时。而且,外面的老板也更愿意来我们的果园摘果了。”恩平市大田镇朗北村村民梁金水站在自家的果园,指着不远处的高速路口,向记者兴奋地介绍道。
2020年12月31日,开春高速公路正式通车。“开春高速公路连接起了开平、恩平和阳春三地,不仅将原本3个多小时的车程缩短为40多分钟,还为当地百姓上中开高速和汕湛高速提供了更安全、快捷的通道。”中交四航局开春高速TJ05标项目书记李亮东表示,未来随着西沿线规划的启动,开春高速将成为深圳到南宁最佳的出行选择,是连接大湾区及北部湾的大通道。
大到城市规划、小到平民百姓,交通建设既能承载一座城市腾飞的梦想,也能蕴含百姓致富的期待,条条大路通民心连小康。
“以前路不通,几乎没什么人知道我们村,想要发展就更难了。多亏政府打造的这条农村公路,让我们村不再深藏闺中,不知比以前热闹多少倍,现在别的村可羡慕我们了。”开平市大沙镇大塘面村民梁先生目睹家乡因路而兴的巨大变化,决定在家开起餐厅,节假日的时候,每天能赚几百元。
打造高质量的“四好农村路”,是织就乡村振兴“幸福网”的“金丝线”。我市积极推动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工作齐头并进,打通乡村振兴“出”与“进”的“双向道”,积极构建一条条“畅、安、舒、美”的致富路、民心路、幸福路,入选“四好农村路”全国市域示范创建单位公示名单。
截至2020年底,江门全市农村公路统计里程7274公里,其中县道352公里,乡道2436公里,村道4486公里,三级及以上技术等级公路占比27.2%,建制村通四级双车道及以上技术等级占比79.4%,100人(或20户)以上自然村通畅率100%,50人(或10户)以上自然村通畅率99.8%。
“在过去,农村公路核查要开着车一个村子一个村子跑,把每条路都跑一遍。费时、费力不说,因为主要依靠主观判断,人为干扰因素大,还难以形成精准的核查报告。”市交通运输综合服务中心韦藤彬表示,这些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对于全市而言可能只是万分之几,但对于涉及其中的老百姓而言却是百分之百。
2020年6月,江门“敢为人先”,在全省率先引入卫星遥感技术开展农村公路数据核查。遥感技术的应用,实现了江门市农村公路系统地图查看、数据查询、数据查看、数据编辑、数据导出等功能,为“四好农村路”建设、管理、养护、运营等各个环节提供客观、真实的数据基础,全面提升江门市农村公路数据管理和信息化的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还对农村公路三级“路长制”工作进行积极部署,建立健全农村公路管养长效机制。按照分级管理、属地负责的原则建立“市领导小组+县乡村三级路长”相结合的管理体系,推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亲历者
路通业兴
“森林小镇”大田镇迎来发展新坦途
每逢节假日或周末,恩平市大田镇内,面积达三四百平方米的陈氏酒家几乎座无虚席,挤满了前来旅游的游客,店老板陈诗诺在餐厅忙前忙后招呼客人,脸上始终挂着笑容。
“以前我曾在广州、深圳等地打了七八年工,一直想回家发展,却因家乡交通落后,一直不敢付诸实践。2016年,家门前的高速路开始规划后,我毅然辞掉工作回到家乡,投资20多万元开办了餐厅,主要承接旅游业的餐饮服务。随着高速路一点点修起来,门店的业绩也逐年攀升。”陈诗诺说。
从前,珠三角往返粤西的主要通道为深岑高速再转汕湛高速,另外一条通道为沈海高速,但这两条路线都不是直线,都要“兜”路。2020年12月,开春高速建成通车之后,线路被拉直,成为联通广西沿海、粤西地区和珠三角发达地区的一条重要交通大动脉,行车里程减少了40公里左右,耗时也减少了30分钟左右。
通达则地盛,地盛则繁华。交通既是一座地方发展的脉搏痕迹,同时也是重要的发展“引擎”。
如今,大田镇因越来越多的企业入驻和居民回流,变得热闹起来。陈诗诺表示,高速通车后,产品运输也就更方便快捷了,他好几个同学都回来发展生态种养农业了,现在也有了一定规模。陈诗诺对未来充满信心,目前也有了扩张计划,计划将门店搬迁到选址更大地方,“自己的日子越来越好,也想为家乡建设出一份力。店铺主打大田的特色菜品,向游客展示更多大田特色,希望借助这条高速的东风,把我们大田的名扬出去”。
位于开春高速大田镇高速出入口对面的山泉湾温泉城,是一个综合性的温泉文化旅游度假胜地,每年接待游客约20万人次。“高速出入口的增设大大缩短了游客的车程,一下高速就直接到达目的地。同时也让沿线的景区串联起来,增加旅游线路的吸引力度。”山泉湾营销部经理何洁华表示,该企业也对硬件设施进行了升级改造,优化温泉设施、客房配套、主题农场的内容元素等,进一步提高客户的体验和舒适感并在当地招募更多的员工,扩大就业。
从个人到企业再到政府,开春高速的诞生,让整个大田镇上下焕然一新。大田镇委副书记刘志伟表示:“依托高速落成,我们将紧扣‘森林小镇’和地热温泉的自然资源,进一步开发各类风光景色和人文历史,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发展旅游和康养项目,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借助高速道路缩短物理距离的红利优势,将大田镇打造成为珠三角的后花园和一流的度假胜地。”
道通则人兴,路通则民富。侨乡大地上,有更多类似大田镇的地方,承载着开春高速通车的希冀,车行之处草木蔓发,人到之地青山可望,条条大道穿梭崇山,座座长桥飞架峻岭,阡陌交通托起百姓的致富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