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葵幼儿园雇有营养师,根据孩子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制定相应的食谱,并且每周向家长公示。图为蒲葵幼儿园为小朋友准备下午茶。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皇智尧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理念的进步,吃得安全、吃得健康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尤其是对于广大青少年而言,吃得安全、吃得健康不仅是家长关心的重点,也是社会关注的重点。
“少年强则国强”,这个“强”,显然离不开健康强壮的身体作为重要支撑。此前,市政协面向全市家长和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逾90%受访者表示当前青少年吃不健康食品的现象很普遍,其中有68.53%受访者认为应予以控制。
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学校吃得更安全、更有营养?市政协“委员议事厅”聚焦青少年合理膳食问题,组织市政协委员与专家、职能部门负责人、家长一起,探讨如何让孩子健康成长、“营”在校园。
健康意识要从小培养
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数据显示,全国6—17岁的青少年超重肥胖率近20%,贫血率为6.1%,铁、维生素A等微量营养素缺乏在我国儿童中较为常见。不仅如此,全国还有很多6—17岁青少年的身高未达到标准。
“学龄前儿童养成清淡口味的饮食习惯,对其成年后的健康至关重要。”幼儿教育专家、市第一幼儿园集团总园长李爱东表示,不合理的膳食习惯,很可能会让孩子养成挑食的习惯,增加龋齿、肥胖、糖尿病、高血脂以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此,家长需要帮助学龄前儿童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促进其获得合理营养并健康成长。
合理膳食的养成,离不开正确的观念和认知,为此,近年来我市卫健部门在“5·20”中国学生营养日、全民营养周等时间,采取多元化的形式,开展学生食品安全宣教工作。“我们会深入学校为学生讲授营养健康知识及食源性疾病防控知识,配以生动视频及宣传资料,教育学生健康成长从饮食开始,日常生活不仅要吃得饱、更要吃得健康。”市卫生健康局副局长黄伟忠介绍。
市政协“委员议事厅”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我市一些学校在当地教育部门的组织支持下,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推出形式各样的食品安全示范课,取得了良好的反响。如蓬江区实验中学的食安课堂,老师重点为学生讲授“中国居民膳食宝塔”结构,通过专业讲解,将识别问题食品和垃圾食品的方法教给学生,同时也帮助学生成为食安科普员,把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带回家。
“要筑牢孩子们的食品安全防线,就必须通过家校合作、内外联动,形成政府、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机制。”市政协委员黄苑香表示,从小培养孩子的健康意识,为孩子们营造一个食得无忧、食得放心的大环境,对于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同样也是家庭幸福、民族兴旺和国家发展的重要一环。
聘请专业人士制定营养菜谱
小蛋糕、牛奶、葡萄、圣女果……蒲葵幼儿园下午茶时间,洗完手后的小朋友们一个接一个排队拿取餐食。在他们眼里,这些餐食不仅好吃,而且丰富多样。据该园负责人介绍,幼儿园在保证食品健康安全的同时,还雇有营养师,根据孩子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制定相应的食谱,并且每周向家长公示。
不同年龄阶段需要的膳食营养有所不同,因此配餐的营养标准也相应不同,但市政协“委员议事厅”调研组在调研过程中发现,自2016年我国取消公共营养师和营养配餐员职业资格认证后,不少家长对于校园食品营养性的问题,也存在着一定的担忧。
“现在没有这样的资格认证,我们也担心该职业的门槛是不是会变低了,其实我们很想了解学校提供给孩子的餐食,是不是符合相应年龄段的营养需求。”市民梁女士的疑问,也透露出我市众多家长对中小学食谱营养健康的重视。
市政协委员蓝斌建议,针对校园食品的营养体系建设,应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成立学生营养健康专业指导机构,为中小学、幼儿园配备营养专业人员或者支持学校聘请营养专业人员,对膳食营养均衡等进行指导。
“为了让学生吃饱、吃好、吃得健康,在国家取消公共营养师和营养配餐员职业资格认证以后,我市的学校聘请卫生监督员作为学校食堂食品卫生顾问,并制定每周的营养菜谱。”市教育局三级调研员韦健宁介绍,目前我市学校食堂的菜品会以推文形式,在学校公众号上进行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