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纲
人物名片:周纲,男,1988年3月生,甘肃陇南人,博士毕业于南京大学生物学专业,现任全国博士后创新(江门)示范中心江海分中心主任。2018年3月,成为江门市“百名博(硕)士引育工程”首批首位引进对象。2019年5月至2021年10月任江海区经济发展服务中心主任。2021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被评为江海区优秀共产党员。
人才寄语:习近平总书记说,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广东,特别是珠三角,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浪潮中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契机,在当前江门大力推进实施“六大工程”的新征程中,我希望能和江门一起开拓出新的发展天地,做出新的事业,为江门的蓬勃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当初,怀揣着干事创业的干劲来到江门,在这里,我得到了全面的历练,对未来,我充满信心和期待。”谈起与江门这几年携手奋进的经历,周纲说,不仅看到了粤港澳大湾区的无限活力,在与江门共成长的过程中,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周纲是我市首批引育人才中最早“报到”的,抓住“百名博(硕)士引育工程”这一契机,他敲开了了解江门、走进江门的大门。从一名生物学博士,到江海区经济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再到如今的全国博士后创新(江门)示范中心江海分中心主任,3年多时间里,对周纲来说变的是领域,不变的是那一份勇往直前的干劲。
周纲说,江门所给予的优惠政策、福利待遇以及发展空间,让他可以毫无后顾之忧地投入到工作、研究中。
跨越1400多公里来到江门
从长三角到珠三角,从南京到江门,周纲跨越1400多公里,选择来到江门,用他的话说就是,“希望能在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在粤港澳大湾区大展宏图”。
2017年3月,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正式提出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式成为国家战略。那时还在南京的周纲,对“粤港澳大湾区”充满兴趣。
同年,我市实施“百名博(硕)士引育工程”,计划用4年时间引进100名以上以博士研究生为主的高层次人才。周纲也由此敲开了进入江门的大门,“当时江门也正大力推进生物医药与健康相关的产业,能与自己的专业相契合”。
周纲对产业的前沿发展极具兴趣,在充分征求其个人发展意见并仔细衡量后,市委组织部和江海区委组织部安排周纲来到江海区经济发展服务中心。
来到江门后,通过在江海区经济发展服务中心的工作和历练,加上自身不懈的努力,周纲成长为单位的工作能手,更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通过自身优质的博士生资源,组织了数批博士团到江海区对接企业,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智力支持;推动江海区在深圳成立招商办事处,让招商工作更上一个台阶;参与编制江海区振兴实体经济三年行动计划……
深刻感受到江门对人才的关爱
周纲说,来到江门3年多时间里,他深刻地感受到了江门从引才到育才的诚意和不断完善的机制,为他在这里安心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实施“百名博(硕)士引育工程”后,2018年12月,为筑牢全市人才工作“一盘棋”的战略部署,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集体意识,我市成立人才工作局,确保全市人才工作更加落实到位,着力构建优化协同高效的工作体系。
“在江门工作的这些年,我能深刻感受到江门对人才的关心和爱护,以及在引才育才方面的不留余力。”周纲回忆,来到江门后,各级领导干部会定期倾听自己在工作、生活上遇到的困难,尽可能协调解决,帮助尽快融入江门,转变角色投入工作。
一开始从事产业招商工作的周纲,亟须了解产业发展领域的相关知识和内容,我市“量身定制”的导师制度,在此过程中起了大作用。“由单位分管领导指导业务,手把手为我‘指点迷津’,让我能够快速了解工业相关的工作,为之后的产业招商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周纲说,正是得益于这种精准的培养方式,让他在江门得到了全面的历练。
为江门实现更大发展贡献力量
今年11月2日,市委十三届十六次全会召开,强调要举全市之力对接支持服务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全面实施“六大工程”,全力构建江门高质量发展战略新格局。其中提到要打造聚才引才强磁场,深入推进“人才倍增”工程,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人才倍增’工程的提出,让我感受到了江门对人才群体的高度重视。不管是硕士、博士还是更高层次的人才,都是朝着干事创业来的,江门在不断的发展中创造出新的平台提供给更多的人才,又能够在人才的支撑下实现更大的发展。”周纲对江门的未来充满期待。
在他看来,随着“人才倍增”工程的加快实施和推进,将有更多充满着理想和干劲的人来到江门,为江门实现“科技引领”、推动“工业振兴”、完成“园区再造”等提供巨大的动力,“接下来我也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为江门实现更大发展贡献力量”。
(文/图 皇智尧 张凌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