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讯 (记者/黎禹君) 昨日(12月22日),“粤治—治理现代化”2020—2021年度优秀案例交流会在江门市机关大院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党史小屋)举行,为江门市入选的4个优秀案例颁奖,案例主创单位作经验交流。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冀参加活动。
第八届“粤治—治理现代化”推介吸引了广东各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参与,累计收到近200个申报案例,最终37个优秀案例脱颖而出,江门市占据4个,位居全省地级市前列。分别是江门市委组织部主创的《“红色枣工”党建宣传走“新”又走心》、江门市委宣传部主创的《“侨批中的党史”融媒产品助推党史学习教育》《强化党建引领 推进江门宣传系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鹤山市委组织部主创的《探索“三呼三应”工作机制 构建城市治理新模式》。
近年来,在奋力打造珠江西岸新增长极和沿海经济带上的江海门户的进程中,江门持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工作,开展了积极的实践和探索。“江门作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坚信今后将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工作,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迈出坚定步伐。”南方舆情数据研究院院长戴学东代表主办方作活动整体介绍时说。
案例简介
《“红色枣工”党建宣传走“新”又走心》
“红色枣工”由江门市委组织部原创于2016年。“枣工”由粤语谐音“组工”发展而来,动漫的主角是两颗“小枣”,其中“红枣”寓指成熟的组工干部、“青枣”寓指年轻的组工干部。两个经典的党建宣传形象,在党员干部中已深入人心,其影响力也走到了群众中去。
江门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在分享时表示,创作团队深入挖掘,把党员群众关注的热点融入动漫创作中,通过主题化选题、角色化演绎、情节化表达、场景化呈现,让受众在聆听故事的同时受感染、受教育、受启迪。
在“江门先锋”公众号上打开红色枣工学堂,就可以看到目前已有“红色枣工”系列漫画122期,系列动画53期。作品通过“红枣”“青枣”对话形式,对扫黑除恶、创新人才管理服务模式等话题进行生动解读。除了漫画和动漫,还有“枣工”海报、“枣工”表情包、“枣工”MTV、“枣工”情景剧等多种形式的作品。
近年来,我市利用“红色枣工”动漫开展党建宣传的做法,得到了20多家中央、省级媒体平台关注和报道,传播力和影响力与日俱增,“红色枣工”动漫作品由人民日报出版社结集出版,作为一本条漫形式的通俗党建读物,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
《“侨批中的党史”融媒产品助推党史学习教育》
今年以来,江门市委宣传部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契机,依托侨批,推出融媒体项目“侨批中的党史”,通过报纸、电视、视频等载体,从“先侨记忆”的视角讲述党的历史。
从华侨视角讲党史增强历史自信——江门市委宣传部结合侨批特点,策划推出“侨批中的党史”全媒体报道,通过一封封蕴含在侨批中的“华侨史”,讲述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和中国百年发展史,展示党成立以来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取得的伟大成就。
用华侨爱国精神激励今人——“侨批中的党史”全媒体报道以党史为切入点,通过党带领人民在不同时期取得的成就在华侨中的反响,展示中国文化、中国人的精神和中国心。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有益探索——“侨批中的党史”精心选取当地独特的文化资源,将其置身于百年党史坐标中进行观察和解读,通过全媒体形式的创新表达,让文物“活”起来,把教育“融”进去,让思想更好“悟”,把精神“传”下去。
在江门市委宣传部组织下,“侨批中的党史”发掘了16封有故事的侨批。南方日报、羊城晚报、江门日报等多家媒体,制作纸媒报道、电视报道、微视频等融媒体产品,向海内外宣传。华侨的故事和经历在海内外江门人中引起共鸣。
《强化党建引领 推进江门宣传系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今年以来,江门市委宣传部深入实施党建引领行动,形成以“战斗、团结、奋斗、专业”为核心的“小宣精神”,为江门宣传系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坚强保障。
以政治统领为“魂”,实施“思想传播工程”——坚持以党建统揽、统筹各项工作,加强理论武装提能力、组织领导提标准、作风建设提质效,把主动服务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作为主责主业;以深度融合为“要”,实施“形象亮丽工程”——坚持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通过举办小宣故事分享会、青年干部论坛、专题读书班等方式,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以服务民生为“本”,实施“文明提质工程”——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充分发挥“两个作用”。2021年上半年高质量通过中央文明办复查考核,开展“文明之歌大家唱”传唱、快递小哥传“递”文明等活动,受到中央文明办充分肯定;以创新转化为“媒”,实施“文化精品工程”——江门宣传队伍致力于推进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国家平台建设,发掘、保护、利用好侨乡本土文化;以固本强基为“纲”,实施“安全守护工程”——牢牢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原则,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年度综合考评,纳入市委巡察内容;以全面发展为“准”,实施“内强素质工程”——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通过创新建立“材料起草小组”等五个工作小组,工作机制上建立“新闻快报”等四项机制,适时开展内部轮岗,打造“小宣故事分享会”等品牌项目,不断激发宣传队伍干事创业的创造力与战斗力。
《探索“三呼三应”工作机制 构建城市治理新模式》
为进一步推动实现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引领作用,把工作落实到网格,将问题解决在一线,鹤山市深化实施“未呼先应、有呼必应、一呼百应”的“三呼三应”工作机制。
未呼先应,聚焦需求研判——鹤山市聚焦人才队伍建设,强化社区专职工作者选育管用全过程。赋予街道规划参与权、人事任免建议权、党建工作考核权、街道综合管理权等实用管用的权力,推进职能部门力量和行政执法权限向街道下沉。
有呼必应,回应群众诉求——鹤山市强化网格管理,通过做大全科网格,建立起城市基层党建领域四级全科网格,实现党组织网格与社会治理网格“双网融合”,积极畅通解决诉求渠道。通过做实小微网格,将支部建在小区上,打造“志愿楼长”队伍,着力解决居民生活的热点、难点和痛点。今年以来,已为居民办好事实事3000余件。
一呼百应,加强治理联动——鹤山市构建了一呼百应的工作机制,通过推行兼职委员制,扎实推进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建设,实现组织共建、资源共享和活动共融。实施机关党建品牌、“党务红领”培养、事业单位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和机关青年理论学习提升“四大工程”,推动驻区单位融入城市治理。 (黎禹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