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各考点全力以赴为高考保驾护航。
第三届广东省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我市10位教师获一等奖。图为获一等奖的紫茶小学教师林翠薇。
天鹅湾小学少先队员在学校党史墙“打卡”学习。
江门九中开展班级篮球赛。
一座城市最终走向何处,与教育息息相关。“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不仅是一份厚重的历史担当,更是一盘庞大的民生棋局。
2021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一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这一年,教育向阳而行,从落实“双减”到细化“民促法”,从义务教育评价指南到“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从深化“高考改革”到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从“未成年人保护规定”到“家庭教育促进法”……多项教育举措、法规出台或落地实施,教育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
过去的一年,也是江门基础教育奋力、勤力、聚力质量提升的一年,是对质量提升建梁立柱的一年,也是落地有声的一年,更是关键领域有所突破的一年。
过去的一年,江门举全市之力,向着民生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发力,在新的时代坐标系中开拓出了教育迈向更高发展水平的广阔空间,一幅学有所教、人人出彩的“教育画卷”灿然展开。
质量提升,是一场没有终点的赛跑。年末岁尾,让我们回眸看看江门教育这一年,或许更能体悟教育提质发展的初心和决心,站在新的起点上,看清时代发展的坐标指向,找到继续向前奔跑的力量。
文/娄丹 图/娄丹 张翠玲 梁丽琴 学校提供
1
党史学习教育
百年风华传薪火
皮影戏“演”党史、校园大树“说”党史、红色基地观党史、故事接力讲党史……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我市大中小学的校园党史学习教育氛围也浓厚热烈。
读一本思政红书、上一节专题好课、晒一段经典诵读、解一首中华诗词、写一篇主题征文、创一幅书法作品、讲一个中国故事;征集微党课、讲党史故事、传唱红色歌曲……各地各校还自创开展“百课庆百年”“百图庆百年”、跨越时空的对话书信展、跟着电影学党史、创作表演红剧等,通过各种形式让少先队员亲自讲、亲眼看、亲身体验,从而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在学史明理中放飞青春梦想。
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我市各级教育部门还完成基础教育学校工程、增加学前教育优质学位、落实教育经费拨款逐步增长机制、中小学“厕所革命”等12项民生实事。
2
疫情防控
上好防疫“安全锁”
2021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演变,国内疫情多点散发,防疫抗疫面临新的挑战。在这种形势下,校园疫情防控更是不容松懈。
在校园里,如何在从严从紧、科学精准的疫情防控下保障学校按时、安全地开学,正常开展教学工作,成为了所有学校需要面对的一场大考。这一年,我市通过深化安全防控体系、构建权责明确的校园安全工作体系,提前上好防疫“安全锁”,保证师生平安,未发生一起聚集性校园疫情。全年完成了27场次的考试工作任务,疫情防控零事故。我市还分批开展了学生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进一步构建免疫屏障。
这一年,精准防控,守住防线;这一年,常规防疫,见证平凡中的伟大。如今,人们迎来了又一个伴随着疫情的冬季,校园防控仍在进行时。
3
“双减”落地
“官方带娃”解心忧
如果给2021年的教育事件来个大合影的话,那么站在“C位”的一定得是“双减”。
2021年暑期,“双减”重锤落地,立即引起了全国教育界的震荡。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它不仅改变了一个行业,也在重塑每一个家庭。随后,我市扎实促“双减”落地,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学科类培训机构由157间压减至117间。基本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的行政审批及法人登记。
2021年秋季学期开学前,我市就“校内课后服务”出台相关意见,各中小学按照“一校一案”要求实行“5+2”模式,每周5天,每天至少开展2个学时的课后服务,提供基本托管服务和素质提升活动。对开展校内课后服务的小学进行财政补助,东部三区一市按每生每年200元、西部台开恩按每生每年100元进行补助。
新学期开学,我市公办中小学全面实行课后托管服务,“官方带娃”模式全面开启,家长和学生切实体验到了“幸福来敲门”的感觉。
4
“双考”佳绩
强基培优显成效
高考,从来不是一个人的孤军奋战,而是一群人的集体记忆。
2021年高考适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同时也是新高考“落地”首年,叠加五、六月疫情风险态势,高考组织等面临更大挑战。县(市、区)教育部门会同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全力“迎考”,坚持精准施策、联防联控,实现中高考如期举行、“应考尽考”。托起了每一位考生通往彼岸的“梦想之舟”。
半个月后,高考成绩出炉,我市再创佳绩,普通高考本科入围率提高到63.7%,特优层考生比率提高到15%,更多考生入读清华、北大、人大、复旦等高校,高考各科平均分、优分率、本科率等多项指标可进入全省前6名。有三名考生被清华和北大录取,还有两名考生分别获得书法类和音乐类全省第一,一名考生拿到体育类全省第三,已有两名考生获录为空军飞行员。
在高考和应对疫情、护航高考的“双考”中,你全力以赴,为梦想而战,我倾力护航,为托举梦想坚守,全市上下守望相助,交出了出彩的“答卷”。
5
学前教育
生均拨款标准提高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学前教育是基础的基础,也是近几年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全省率先完成学前教育“5080”攻坚目标的基础上,2021年,继续巩固提升“5080”攻坚成果。编制年度普惠性幼儿园学位建设计划,通过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接收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幼儿园转制等,到2021年10月,我市新增7370个公办幼儿园学位、新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学位2566个;我市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为53.53%,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为84.96%。江门市培英实验幼儿园西江园、江海区高新第一幼儿园、新会实验幼儿园枢纽分园、台山市第一幼儿园荣汇分园等建成投入使用。
同时,落实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生均拨款制度,2021年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生均拨款标准从2020年每人每年400元提高到500元。江门市直8所优质幼儿园与12所镇(街)幼儿园牵手结对,引领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向7个县(市、区)扩展。
6
新建学校
一批高颜值学校“上新”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普惠优质学位是民心所向。
2021年,我市把“加快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市级100项民生实事中。我市成立教育重大项目建设指挥部,统筹推进全市学校基础设施建设。
前不久,培英高中高三年级师生欢欢喜喜搬进了高端大气的新校区。此前,秋季新学期开学,江门市紫茶群福学校、江门外国语实验学校、里仁小学、江海区景贤初中、鹤山市方圆实验学校等一批新学校也相继投入使用,孩子们在美丽的校园开始新学期的学习。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江门市培英实验幼儿园西江园、江门市紫茶群福学校、新会实验幼儿园(分园)、鹤山市共和镇中心小学等14所学校新(改、扩)建项目,总投资约20亿元,新增各学段优质学位约1.5万个,新增学生宿位超6000个。
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新学校,像散落在江门大地上的明珠,不仅承载着家庭的希望,更托举着祖国的未来,同时也让市民增强了对教育提升的信心,看到了城市发展的希望。
7
集团化办学
打好优质均衡“组合拳”
优质均衡,是市民对教育的期盼,也是我市教育人一直努力的方向。
站在“由大向强”的飞跃关口,教育质量、服务能力的提升,不再是一地一校的“独角戏”,而是全市“一盘棋”系统性地构筑。
为满足家长对优质教育的需求,2018年,蓬江区在全市率先启动集团化办学,成立了6个教育集团,打出了名校分身、以强带弱的“组合拳”。随后,各县(市、区)展开集团化办学探索。2021年底,江海区4大教育集团成立并举行揭牌仪式,至此,全市共成立了58个教育集团,涵括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通高中及职业教育各阶段。
在优质均衡的道路上,江门各学校从“单兵冲锋”变为“集团军作战”。满足了更多市民“上好学”的需求。同时,我市还注重精准扶贫助学,2021年春季学期,全市各学段贫困学生享受国家政策资助人数约6.33万人,资助金总额约1.0029亿元,没有一个学生因贫失学和因学致贫。
8
师资提升
“强师工程”显成效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2021年,江门市狠抓“强师工程”和名师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第三届广东省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我市10位教师获一等奖,居全省靠前位置,其中江门一中教师金楷洺获得高中语文学科组全省一等奖第一名;范罗冈小学案例入选“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典型案例全国优秀案例,广东仅三个!
2021年,我市继续实施教师素养提升工程,搭建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大力开展名师后备人才培养,加大骨干教师培养力度,全力打造12所省级校本研修培训示范校。江门市“五邑名师大讲堂”系列展示活动于年底启动,构建具有江门特色的教师培训模式。
2021年我市新增基础教育正高级教师8名、省特级教师18名、省“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25名、省级名教师(名校长、名班主任)15名、南粤优秀教师35名、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3名。
9
五育并举
“德智体美劳”全面开花
体育中考全覆盖、美育成为“刚需”,劳动教育变必修课……2021年,我市教育坚持“五育并举”,重视“德智”的同时,“体美劳”的地位悄然提高。
22届全国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我市学生获全国“创新之星”称号;广东省首届美育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我市13名教师获一等奖;广东省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我市82件作品入围决赛;第十八届国际中学生地理奥林匹克竞赛中国大陆地区选拔赛,我市两名学生获金奖并入选国家集训队;第三届诗词讲解大赛全国总决赛,我市学生斩获一、二等奖……
前不久,江门市举办中小学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成果展示活动,师生代表齐聚一堂,进行先进教育成果展示和经验交流。据了解,目前,我市中小学拥有国家级品牌项目139项,省级品牌项目488项,市级品牌项目329项,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成果落地有声,全面开花。
10
职业教育
建设大湾区职教高地
如果说基础教育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未来,那么职业教育则可以决定一个民族工业文明的走向。2021年,伴随着分类考试招生、“1+X”证书制度试点、国家学分银行等改革举措,职业教育发展迎来了又一个春天。
巧借东风驶航船,2021年,我市全力推进大湾区职业教育高地建设。大力实施广东省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计划,4所中职学校被省教育厅拟定为广东省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单位,1所中职学校被拟定为高水平中职学校培养单位,9所中职学校19个专业开展广东省“双精准”示范专业建设,组织参加省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广州华立学院江门校区首期建成招生,广州华商职业学院江门校区正在筹建中,广东南方职业学院睦洲校区、广东江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二期)、广东华立学院江门校区(二期)等正在建设中。
东方风来满眼春,我市职业教育正驶入提质培优、增值赋能、内涵发展的“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