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记者/凌雪敏
通讯员/高园 赵国富
“就一套雨衣,你们会管吗?”鹤山市居民李先生的摩托车雨衣被人顺走后,他问了民警这句话。“管!”鹤山巡警在一天内,便把李先生的雨衣找了回来。
巡警不似刑警那般经常侦办大案要案,特警也没有电影中那么多飞身搏斗。他们的工作场景,更多是在大街小巷,在群众身侧。有人摆放在路边的东西不见了,或有人被困险境,巡警、特警都会第一时间出现。“一枝一叶总关情”,解群众小事,护社会大民生,说的就是他们。昨天是中国人民警察节,记者对巡警和特警展开了采访,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故事!
肩上担负着群众的厚望
所以全力以赴
蓬江区的伍叔铺里有两根废铁,他一直没舍得扔掉,总觉得以后能用得上,便放在了店门口,谁知道不见了。伍叔报警后,这个案子落到了蓬江巡警大队民警曹阳的手上。
伍叔的小铺子藏身在背街小巷,翻查路面监控视频,现场勘查,都没什么特别有价值的线索,案子一时陷入了困境。伍叔说:“这件事也怪我自己没保管好,为了小事辛苦你们,要不别办了吧。”伍叔这番话,曹阳听过不少,被偷了头盔、雨衣等民生小案的事主,很多都这么说过。“每一个小案都不能放过。”曹阳和同事花了15天时间,终于找到了拿走废铁的人。
普通街面侵财类犯罪的案子,大部分都由巡警侦办。去年10月,事主一部不慎遗失的手机在晚上7时再次上线,定位在蓬江区某商业城。曹阳带领六中队立即出发,大伙一忙就到了深夜,有的人这才有时间吃点东西填肚子。“案件不等人,人跟着案件动态走,是我们的常态。”曹阳说。隔天,六中队接到抓捕嫌疑人的任务,又是一个通宵达旦。
随时待命,三餐不定,让他们坚持下来的大概就是工作中看到的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以及事主重获失物的笑容。曹阳告诉记者,伍叔找到了丢失的废铁不是最终结局。伍叔得知拿废铁的人是生活困难的邻居老伯,以为废铁无主才拿走卖掉,因此决定取消报警,损失也不再追究。“有些小物件失窃的作案人本无恶意,有他的难言之隐,案件事主的谅解往往让我感到温暖。”曹阳说,有的时候侦办案子,事主看他们热,会给他们递水、开风扇,点点滴滴他都记在心里。“再小的案件,背后都是事主焦灼的心情,他们对我们寄予厚望,当然要全力以赴。”去年,曹阳带着六中队抓获了227位嫌疑人,每当破了案子,曹阳下班时的嘴角都是扬起的。
一句“怎么了”
是救援技巧,更是关心
去年以来,如走失的小孩、一时遇挫寻轻生的年轻人等新闻报道,都牵动着大家的神经。“比起打击违法犯罪活动,街面各类突发警情需要更快的响应速度。”蓬江巡警大队民警黄玉森觉得,巡警和特警强强联手,筑起了守护群众的“安全网”。
去年12月,一名抑郁男子坐在江海区某公寓6楼阳台护栏打电话,特警队员梁国精趁其不备把男子抱回室内,负责指挥救援的陈少瀚这才松了口气。“他还年轻,在场的人谁看着不心疼?”陈少瀚和他的搭档李高万都是江海特警的中队指导员,类似情况都处理过不少。
陈少瀚回忆,他曾和蓬江巡警在江门大桥救助过一名欲轻生的外卖小哥,车子被他撂在一边,人坐在护栏外,眼底尽是迷茫。“怎么了?你跟我们说,我们帮你。”陈少瀚得知,小哥刚送的一单外卖迟到了,这个月的绩效考核没达标。一想到待还的卡债,等着他工资生活的家人,顿时陷入了绝望。把人从桥上抱下来后,陈少瀚还帮他想办法,解决他眼下的困难。
一句“怎么了”的开场白,是救援技巧,更是关心。“很多人并不是真的想轻生,只是一时情绪崩溃了。守好他们的安全,给他们一个情绪发泄口,是我们能做的。”陈少瀚说。“谁不是自己父母的孩子呢?”李高万和队友在救下一位因家庭变故想不通的女孩时,她扑在特警怀里痛哭,李高万也想起了自己的孩子,心底最柔软的地方被触动了。“这一刻把人救下了,说不定后面她就振作了。”凭着这个信念,江海特警救了一个又一个在绝望中徘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