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记者 冯瑶君 通讯员 龚雪安
“我们虽已是大树,但家乡是树根。”被誉为“爱国爱乡典范”的陈经纶先生,一直关心支持家乡建设与发展,情系桑梓,不遗余力,爱心足迹涵盖家乡的医疗、民生和教育等多个方面。
心系故土 情系教育
2019年,陈经纶两次回到家乡新会探亲。每次回乡,陈经纶都要到其家族捐建的学校走走看看,了解学校发展情况,和孩子聊聊,关心学生成长。
在陈经纶对家乡的捐助项目中,以教育项目居多。
改革开放以来,陈经纶及陈氏家族(陈瑞祺纪念基金会)尽心尽力支持家乡兴办教育,在家乡先后捐资兴建新会陈经纶中学、新会陈瑞祺中学、陈冲澄波学校、山咀澄波学校,此外还捐资支持五邑大学陈瑞祺科学馆、新会华侨中学、环城中学、荷塘职高等项目建设,并负担陈经纶中学、陈冲澄波学校、山咀澄波学校教职工工资及校务日常开支。
民生项目,也是陈经纶关注的重点,先后捐建了罗坑潘宝芬敬老院、新会人民医院新建住院大楼、罗坑慈贤孝医院、罗坑镇侨联大厦、罗坑陈冲乡渡轮码头、罗坑变电站、罗坑陈瑞祺工商楼、陈钰书自来水厂等项目。
另外,陈经纶家族还先后赈济四川水灾受灾群众、捐资兴建北京陈经纶中学、韶关南雄陈经纶学校,创办杭州陈经纶少年体育学校等项目。
陈经纶及陈瑞祺纪念基金会被人们誉为“爱国爱乡的典范”“兴学育才的旗帜”。
爱国爱乡 与人为善
陈经纶从小勤奋好学,天资过人,17岁随父亲陈瑞祺做生意,协助经营米业、房地产和建筑业,小小年纪的陈经纶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经常风里来雨里去,和砖、泥、沙等打交道,有时还漂洋过海,奔走于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越南、温哥华等地。陈经纶不辞劳苦,边干边学,在实践中努力增长知识,掌握本领。
1950年,陈经纶的父亲陈瑞祺病逝,只有25岁的陈经纶成为陈氏家族在香港的广利米业有限公司、广恒兴米业有限公司、广承兴米业有限公司、金满米业有限公司、正心置业有限公司和陈经纶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的董事。从此,他更努力工作,将陈氏家族的事业发扬光大。
陈经纶与其兄弟陈子民、陈经兴、陈经华等继承先辈“以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乡里,恤老济贫,赠医施药”遗志,牢记着父亲的教诲:“我们虽已是大树,但家乡是树根,不好好养护树根,再大的树也会倒下。”在经营事业的同时,成立了陈瑞祺纪念基金会。
陈经纶一直秉承爱国爱乡、与人为善、胸怀博大的家风和美德,坚持不懈无私捐助,支持祖国和家乡发展,这种美德得到了家乡人民的交口称赞。
为表彰陈经纶对家乡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1992年,新会授予陈经纶“荣誉市民”光荣称号。1993年,江门授予他“荣誉市民”称号,后来相继被授予北京市、杭州市“荣誉市民”称号。2008年,陈经纶担任北京奥运会的“申奥顾问”。2009年7月,陈经纶被中华慈善总会授予“中华慈善突出贡献人物”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