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凯泽的智慧城管管理平台可监测城市实时情况,助力社会治理。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李雨溪
江门长城紫晶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准备二次装修,数字广东网络建设有限公司完成进驻,广州中科凯泽科技有限公司协议签署完毕,正合作推进智慧园区项目……近日,位于江门高新创智城的“两中心一基地”(国家政法智能化技术创新中心江门市域社会治理孵化中心、江门市市域社会智慧治理技术创新中心、江门市市域社会智慧治理应用示范基地)及江门市安全应急产业园建设一片火热。
去年11月,“两中心一基地”、江门市安全应急产业园揭牌、签约、启动,江门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新征程开启,不到3个月时间,18个市域社会治理项目、18个安全应急产业项目进驻,手握订单“加速跑”,我市市域社会治理工作已抢得发展先机。
企业春节不停工
为社会治理增温添力
江海区市域社会智慧治理工作专班办公室内,社会治理项目负责人、专班干部、中国移动工作人员正对接着项目落地具体细节,为接下来将要开展的创新治理项目运营做准备。
这是虎年开局“两中心一基地”高昂奋进的“开场曲”。记者在专班办公室进度板上看到,目前入驻的18个项目整齐排列,标注着招引进展、问题及时间节点,进度板上方“每天有工作、每周有进展、每月有挑战”的目标、承诺一一兑现。
“春节前,我们与国家政法智能化技术创新中心的专家保持良好沟通,共同完善园区规划,做好‘两中心一基地’顶层设计。春节期间,我们继续做好入驻项目产品与基层治理需求的对接,充实工作专班专家队伍,为的就是开年复工时,让企业第一时间进入状态,有的放矢,服务好江门社会治理工作。”市域社会智慧治理工作专班负责人梁辉远表示,无论是基础化大数据还是进驻项目提供的创新产品,都需要与江门社会治理需求链接,更好地服务市民。
“我们利用好春节假期,对接项目落地需求,做好人才公寓配套工作,配备相应办公用品,协助企业做好项目建议书。”园区运营服务中心负责人梁转香告诉记者。
“两中心一基地”进驻企业也在第一时间切换到“工作模式”,其中园区首家进驻企业广州中科凯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凯泽”)与高新创智城合作推进智慧园区项目,并参与到春节期间江海区社会治理工作中。
中科凯泽是一家从事通用型人工智能技术及平台开发的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家人工智能标准化委员会成员单位,并与华为、海康、百度等企业共同参与编写了《2021国家人工智能标准化白皮书》,位于国内AI应用的第一梯队。记者在中科凯泽技术研发中心看到,多种轻量化的智慧城市管理系统正在运行,商场中的行人有无戴口罩,市民有无按规定停放车辆,都能通过系统查看。中科凯泽江门子公司负责人宋世明表示,该公司已参与江门智慧儿童公园、“两馆一中心”智慧系统、白水带智慧停车等系统的研发、建设、管理工作。“这个春节同事们也没有休息,进行各智慧系统的后台管理工作,为留江过年的群众保驾护航,为社会治理增温添力。”宋世明说。
抢抓机遇不放松
迎接安全应急产业的“春天”
距离高新创智城不远处的高新产业港同样是一片忙碌场景,春节前来自深圳、广州、佛山、中山、珠海等地的18个成长型安全应急产业项目在这里落地生产,总投资额近3亿元,节后各家企业也不放松,迅速复工复产,产业港里每天灯火通明,项目建设吹响“冲锋号”。
纤科特(广东)特种服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纤科特”)是一家从事高端特种装备工具、特种服装的企业,落户江海区后就在产业港拿下3层的办公场地,2层用来进行特种服装的研发生产,1层作为特种服装、装备工具的展示体验中心。该公司负责人戴劲文介绍,一开年公司就接下一笔欧洲订单,目前员工正在全力生产,确保按时交货。
作为从事安全应急行业20多年的专家,戴劲文告诉记者,他在这个春天里,也遇到江门安全应急产业的“春天”。“之前,听说江门要打造‘五维一体’安全应急产业园,我感受到行业的‘春天’来了,同时应急产业学院、应急物资储备中心等建立对企业都是重大利好消息。”戴劲文认为,未来随着应急行业高端人才的引进,以及产业大格局的构建,江门安全应急企业的竞争力将不断提升,在面对国内外竞争时将更有底气。
为抢抓发展机遇,纤科特近期迅速打造了体验中心,不仅展示各类高端应急装备,还打造了VR体验、高空防坠落体验等项目,主动申请打造珠西安全应急产业培训中心。戴劲文说:“希望在新的一年,纤科特能成长为一家规上企业,早日获得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把行业做好的同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与纤科特有同样目标的还有康迈斯(广东)医用品有限公司,该公司负责人谭文烨表示,去年公司开足马力取得了不错成绩,进驻安全应急产业园后,公司将利用好园区资源及政策优势,进一步转型升级,希望通过设备和技术改造,创造出自己的独特优势,增强核心竞争力,生产出更多高精尖产品,获得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广东伟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是产业港内最早复工复产的企业,公司提前按照江门市疫情防控政策下发核酸检测通知,员工在大年初六已全部到岗,全力保订单、保交付。据企业负责人陈青介绍,企业自主研发生产的环境检测在线仪器设备远销海外,新年伊始陆续收到柬埔寨、越南等国订单,企业上下发展信心十足。“作为技术创新型企业,要常研常新,目前公司积极寻求与省内各大高校合作,搭建线上教学实践基地,培养人才,希望未来通过自主研发,摆脱原料外购限制,赶超发达国家水平。”陈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