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2月23日),江门市2022年“开局即加速”第二场专题新闻发布会在市新闻发布厅举行。江海区、新会区、台山市、鹤山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围绕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开局即加速”相关举措进行介绍,并现场逐一回应媒体关切。
发布会继续以视频直播形式进行,中新社、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东广播电视台、南方都市报、广州日报、触电新闻、网易新闻、凤凰新闻、江门日报、江门市广播电视台、江门发布等媒体参加。 江门日报记者 张茂盛 朱磊磊
江海区
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
江海区委副书记、区长郑丹辉说,2022年是江海区“高质量发展突破年”,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今年以来,江海区积极推动落实市委“1+6+3”工作部署,全面实施“六大工程”,有序推动各项工作开展。接下来,江海区将围绕奋力打造全市工业立市重要引擎、高质量发展样板区和创新型经济主导的高水平高新区。
科创方面,将加快国家政法智能化技术创新中心江门市域社会治理孵化中心、江门市市域社会智慧治理技术创新中心和应用示范基地建设;大力实施江门高新区争创全国高新区50强三年行动计划,力争2022年实现国家高企超55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480家。
实体经济方面,加快推动今年总投资超100亿元的85项新建、续建项目加快建设。
另外,江海区打造全市“侨梦苑”建设示范点和维护华侨华人合法权益重要承载区。
江海区将把大型产业集聚区江海片区打造成为大型产业集聚区开发建设的示范标杆,力争到2023年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
加快推动形成“应急产业园区、应急管理学院、应急科普体验中心、大湾区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五维一体安全应急产业发展布局;坚持对外“招大引强”与区内“延链补链”相结合。深入实施“链长制”,力争到2025年新一代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产值分别突破400亿元、300亿元、200亿元;整体提升传统产业优势。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充分利用“互联网+”“5G+”等信息化手段,推动传统产业向产业链高端迈进,力争至2025年智能家电、智慧照明、大健康等优势产业集群产值分别突破150亿元、75亿元、75亿元。推动园区提质增效。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片区内交通快速通达能力。全方位提升要素保障。安全应急产业生产基地作为先行启动区,计划投入超65亿元,加快园区26条配套道路建设。
新会区
聚力“一园三中心” 扛起“首善”之责
新会区委副书记、区长刘兵说,今年以来,新会区积极贯彻落实市委“1+6+3”工作部署,在全市率先出台十大行动方案;打响招商引资头炮,吸引投资200亿元的中创新航项目签约落户,珠肇高铁江门至珠三角枢纽机场段全线动工,151个总投资超2200亿元的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围绕建设江门“首善之区”和高质量发展标杆目标,今年新会区将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以上,实际工作中力争11%。
聚力“一园三中心”,举全区之力推进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新会片区建设,打造大湾区西翼制造中心、大湾区城乡融合发展示范中心和大湾区侨文化交流合作中心。
力争高企增至49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500家。培育壮大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与健康三大产业集群,力争全年引进5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15个,百亿级项目不少于2个。
以侨为桥,打造大湾区侨文化交流合作中心,精心筹备纪念梁启超先生诞辰150周年系列活动,加快推进“小鸟天堂·梁启超故居”创建4A景区;推进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制度专项改革,推动“侨梦苑”新会园提质发展。
为全力加快推进江门“双碳”实验室建设,新会区进一步加强与香港科技大学沟通合作,大力推进实验室建设。同时积极推动ABB、中创新航、芳源环保等国内外著名企业参与实验室建设,共建共享科技研发平台,构建新会“创新走廊”重要支点和产学研协同发展良好生态。
新会区坚持规划先行,科学编制“双碳”产业发展规划,谋划建设江睦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和银洲湖纸业基地等“双碳”产业园区,推动“双碳”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研究制定珠西枢纽新城发展有关规划,率先开展低碳社区试点建设。
台山市
加快培育壮大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台山市委副书记、市长郑劲龙说,今年以来,台山市积极贯彻落实江门市委“1+6+3”工作部署,加快培育壮大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各项工作稳步推进,部分工作提速进行。制定了今年经济增长9%,实际工作中力争实现11%的目标。
接下来,台山市将着力壮大工业产业新优势。依托工业新城片区和广海湾片区,加快建设汽车零部件、金属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力装备专业产业园和能源“双碳”产业园,打造国际一流现代化产业集聚区;实现全年引进超亿元项目25个以上。
巩固区域协调新优势。紧扣江门构建“一主四副多极点”城市空间发展架构工作部署,深化台开同城、强化台新合作、促进台恩联动,建好在台山布局的三个副中心。
培育科技引领新优势。确保高质量通过国家创新型县(市)验收;创建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家。
打造循环畅通新优势。加快推进黄茅海跨海通道等项目建设进度;推动川山群岛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厚植优质环境新优势。加快落实江门“新春暖企惠企十条”,安排专项补助资金1.3亿元扶持企业发展。
近日,台山市与新会区召开推动江门东西部区域平衡发展对接会议暨第一次联席会议,携手翻开区域平衡发展新篇章。记者了解到,台山将牢牢把握新一轮深化合作机遇,力促双方朝着更宽领域、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方向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在合作机制上同频共振。建立常态化沟通联络机制,拓宽融资渠道,撬动更多社会资金投入乡村振兴、教育等领域。同时打破两地行政区域限制,促进优质资源共享,探索建立跨区域教育集团办学、医疗人才组团式帮扶等交流机制。
在产业体系上协同对接。加快产业融合,共建港澳产业新城,启动协作建设1个专业产业园区试点,共同培育区域龙头企业和配套产业。
在基础设施上互联互通。协同规划建设两地交通体系,构建北、中、南三条通道,打造两地互通便捷的交通路网。
鹤山市
全力打造国家级中欧合作样板区
鹤山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华景说,今年以来,鹤山市全力推动江门市委“1+6+3”工作部署和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落实,紧紧围绕全力打造国家级中欧合作样板区展开行动,制定了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的经济发展目标。接下来,鹤山将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高定位推动规划建设。加快研究制定《中欧(江门)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区(鹤山核心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积极探索引入欧盟园区先进运营理念和专业团队,建立健全运营机制。二是高规格开展对欧招商。广泛对接欧洲资源,加强与欧盟国家在绿色经济、数字技术、智能制造等产业合作,推动德玛电子、夏特新材料等超亿元欧资项目落地。三是高层次打造贸易通道。充分用好珠西国际物流中心“两条铁路、三个港口”的资源优势,加快构筑大型通道体系。四是高质量做好配套服务,加快建设欧企服务中心、中欧创新中心,加快推动中德人工智能示范基地建设。五是高标准出台优惠政策,支持欧企落户、做大做强以及提升对欧公共服务水平。
鹤山市将围绕“全力打造中欧合作样板区”目标,大格局推进“一城一中心一基地一园区”平台载体建设,打造各具特色、功能完备的产业平台。
“一城”即鹤山工业城,发挥“主阵地”集聚效应。着力引进欧洲工业“隐形冠军”企业,今年力争招商引资和工业投资总额均超百亿元。“一中心”即珠西国际物流中心,发挥“大通道”带动作用。将大力发展产业基地型物流和冷链物流,打造现代综合物流园区,力争纳入国家和省重大战略规划。“一基地”即中欧新材料创新基地,发挥“专业化”平台优势。园区将锚定打造一流新材料产业集聚示范区,重点发展先进新材料、传统优势精细化工、高端专用化学品、生物医药健康四大产业。“一园区”即中欧雅瑶新兴产业园,发挥“新极点”增长潜力。将引导优质要素优先向启动区集聚,今年争取启动区首批项目落地。